本篇文章2494字,读完约6分钟
信托业的发展正处于变革和转型的十字路口。路在哪里?这不仅测试了信托公司的战略执行,也测试了这种变化的洞察力和预期。换句话说,如何用新的思维去发现新的机会和创造新的模式尤为重要。
所谓新思维的核心立足点是将信托业的未来发展置于中国金融市场化进程和大资本管理混合竞争的背景下,重新认识和评价信托业的资源禀赋和商业价值,重塑信托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新形势下的新资本管理竞争。
2014年全年,世界经济复苏进程坎坷,增长缓慢、地区差异明显。同期,中国经济也进入了三个阶段叠加的“新常态”,增长放缓、结构优化和动能转换是三大主题。面对宏观经济的“新常态”,中国信托业将何去何从?
外贸信托研究院2014年年报指出,“回顾信托业30多年的发展历程,无论是1998年信托业的集体停牌,还是2007年后的集体腾飞,特别是2008年以来,信托资产规模已经超过50%。超高复合增长率不是正常的发展状态。”
外贸信托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刘洪明表示,自2013年以来,行业发展一直处于变革和转型的十字路口。路在哪里?它不仅测试公司的战略执行,还测试对这一变化的洞察力和预期。换句话说,如何用新的思维去发现新的机会和创造新的模式尤为重要。
所谓新思维的核心立足点是将信托业的未来发展置于中国金融市场化进程和大资本管理混合竞争的背景下,重新认识和评价信托业的资源禀赋和商业价值,重塑新形势下信托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新资本管理的竞争合作关系。
信托业发展环境的“新常态”
"只有退潮时,我们才能知道谁在裸泳。"面对行业增速放缓、监管日益规范的新常态,信托业需要面对现实,主动适应,树立新的心态,积极应对新问题,积极发现新机遇。努力工作和快速赚钱的时代早已过去。
面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哪些因素成为影响信托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刘洪明认为,在中国经济新常态下,对信托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外部因素主要来自以下四个方面:经济改革、监管政策、横向竞争和金融市场化进程。
就其与宏观经济的关系而言,历史上信托业的发展依赖于中国经济的改革和发展。未来,信托业的转型发展必然会寻求新的定位,从宏观经济变化中汲取新的动力;就与监管政策的关系而言,无论是历史上重要的制度红利、未来的顶层设计,还是以现代治理体系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建设,政策因素都是不可忽视的。
与其他资产管理机构的竞争关系在短期内更多地体现在价格战和项目战上。从长远来看,你我之间应该是一种新型的竞争与合作关系;与金融市场化、利率市场化和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关系不仅加快了信托业转型的紧迫性,也为信托业转型提供了必要的支撑和更广阔的拓展空间。
根据刘洪明的分析,宏观经济变化有四个方面会对未来产生全球性的影响:一是对外开放的基本特征将由以“吸引投资”为代表的“引进来”,转向以“走出去”为代表的“一带一路”;第二,工业引擎的转型正从房地产等传统增长点转向新技术产业等新的增长领域;第三,基于“增量导向”的经济结构特征,逐步向“存量调整”转变;第四,在分配制度方面,家庭财富资产将逐步从房地产转向金融资产,政府部门将加快“去杠杆化”。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家庭金融资产与房地产比例的倒置是企业生存困难和社会信用缺失的结果和反映。从“倒置”到“安排”,是未来中国市场资产配置的重要趋势,也是中国经济转型的必然含义。
与发达国家的“股权经济”不同,中国是一个典型的“债权经济”国家。中国特殊的国情是政府部门的杠杆率仍然较高,而居民部门的杠杆率较低,因此政府部门需要去杠杆化以控制债务风险,而居民部门需要适度增加杠杆率以刺激消费和增加财产性收入。
信托公司转型的“新思维”
在2014年信托业年会上,银监会主席助理杨家才提出“信托业永远是春天”,同时也指出要“努力工作”。对此,外贸信托的管理层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只有练好内功,才能迎来春天,成为金融业的常备军。所谓“努力工作”,就是要有“远见”,要站在整个金融市场化的进程中,从岸到岸地研究信托业的发展路径;第二,要“有一定的实力”,通过市场和领域细分,不断聚焦、延伸和沉淀,提升细分引领的核心竞争力,铸就市场化的真本事。与此同时,努力工作是践行“八项职责”,成为金融市场“正规军”的必由之路。
“我相信,信托业永远是春天。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们面临的变化不再是小修小补,而是一场彻底的革命性行业变革。并非所有的信托公司都能在这一变革中实现辉煌。”刘洪明表示,只有不断聚焦,充分利用金融市场的相互开放,不断耦合新的资源和工具,不断沉淀自己细分领域的差异化竞争优势,才能在未来大资本管理的市场化竞争中脱颖而出。
从信托公司自身来看,面对经济的“新常态”,信托公司的转型也应该用新思维去发现新机遇,创造新模式。基于外贸信托的业务和转型实践,由外贸信托研究院编写的《2014年外贸信托研究院年报》对上述问题进行了系统而详细的阐述。接下来,刘洪明向记者详细阐述了外贸信托对交易管理信托转型方向的一些看法。
外贸信托管理层通过战略规划,较早地确立了判断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标准,即不再按照信托收益率将渠道业务和主动管理业务进行一般划分,而是建立了“市场增长空、业务边界和客户导向清晰、盈利模式稳定、财务业绩可验证”的指标体系。
在寻求领先细分市场的战略目标指引下,以个人贷款资产转移为代表的公司专业证券信托和私募股权证券化取得了快速发展,确立了行业领先地位。在财富管理领域,公司率先在行业内推进五行财富管理品牌建设,积极探索家族信托业务。自2013年5月中国第一家私人银行家族信托完成以来,合同数量迅速增加,合同数量和规模居行业首位。
外贸信托通过自身的实践,实践了监管部门提出的“从主动发起到被动发起,从简单增值到保护和传承”的行业转型方向。面对政策规范、成本挤压、横向竞争等影响因素,刘洪明认为,银行服务领域的业务合作并不意味着简单的放弃,而是应该积极探索既满足市场需求,又培育自身内在价值的业务转型升级方向。有理由相信,除了民间投融资业务之外,专注于交易管理业务,在原有的信托业务方向上,打造特色和规模,也将实现一类信托公司的转型梦想。
标题:新常态下信托转型的新思维 变革路在何方?
地址:http://www.cwtstour.com/ccxw/90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