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009字,读完约5分钟

随着“一带一路”路线图的发布,京津冀协调发展规划纲要即将出台。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京津冀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协调发展已成为国家的首要战略。

京津冀打造新三极

事实上,在拉动国内经济需求的层面上,本届政府的思路已经很明确,即通过“一带一路”、“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等区域实践。建立未来深度城市化的阶梯模型,从国家战略层面推进产业布局和区域协调发展,有效发挥政府在战略规划、政策引导和公共产品供给中的重要作用,解决发展断层带下增长动力不足的问题。

京津冀打造新三极

在东部沿海三大城市群中,京津冀地区处于发展最不平衡、环境问题最突出的尴尬境地。

从产业驱动和城市群辐射效应来看,北京对天津和河北的经济发展没有辐射效应,但有更多的负面效应。因为北京是首都,它的经济规模和政治地位使人才和资源逐渐集中在它上面,形成一个“黑洞”。然而,资源和生态环境难以承受沉重的负担,也形成了严重的“城市病”。然而,这种不平衡的发展使得这三个地区在gdp冠军赛中有重叠的发展战略,但缺乏互补性和协调性。

京津冀打造新三极

就环境问题,尤其是空气污染而言,雾霾不仅是北京及其周边地区的问题,也是整个华北乃至整个华东地区的问题。必须从大区域的角度来解决,必须加快生态社区的形成。因此,促进京津冀未来的协调发展已成为当务之急,这也是去年初京津冀一体化战略的核心背景。

京津冀打造新三极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从更高的层面做好顶层设计,建立区域协调发展机制。今年2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九次会议,审议研究了京津冀协调发展规划纲要,确定了京津冀协调发展的目标、思路和方法。

京津冀打造新三极

具体而言,目标是通过缓解北京的非资本职能、调整北京的经济结构和空结构、探索人口密集地区的优化发展模式、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形成新的增长极,找到集约发展的新途径。在思路上,我们坚持改革第一,改革措施有序推进。在方法上,要明确着眼长远,着眼长远,稳步推进,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京津冀打造新三极

那么,在这个尚未正式公布的大纲中,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呢?据有关报道,即将出台的《纲要》对原北京、天津、河北三市上报的“北京四中、天津四中、河北五中”的定位进行了重大调整。除政治、文化、科技创新和国际交流四个中心位置外,天津的定位调整为一个基地、三个片区,即国家先进制造业R&D基地、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示范区和改革开放先导区,河北的定位调整为四个基地,主要涉及产业转型升级、贸易物流、环保生态保护和科技成果转化。

京津冀打造新三极

在我们看来,这种变化只是表明,规划三个地方作为一个整体自然只需要一个中心和几个支撑点。北京、天津和河北需要跳出原有的体制和区划框架,从社区的角度出发,创造一个合理整合的产业链布局,而不是简单的承接和转移产业。

京津冀打造新三极

事实上,北京的大部分制造业已经解散。未来的核心在于充分发挥北京在人才、信息和金融方面的优势,以R&D和设计等创新型经济为重点,同时科技成果转化、制造业和物流环节可以向外拓展和布局。整个京津冀地区作为一个整体发挥着“经济中心”的作用,形成了首都经济圈,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世界屋脊。与之相匹配的是整个区域要素流动的综合整合,包括统一的行政管理和激励机制,如转移支付、财政补贴和减税免税;统一交通和物流系统,打造大流通生活圈;统一的社会服务体系,如素质教育、医疗资源辐射等。

京津冀打造新三极

在过去的一年里,资本市场已经充分预期了相关概念股,那么在未来的投资水平上可以采取什么其他方向呢?

当整体计划即将出台时,我认为我们应该更加关注今年需要落实的项目和计划。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3月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5年要推进京津冀协调发展,率先在交通一体化、生态环保、产业升级转移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因此,未来的投资方向应该主要从这三个方面入手。

京津冀打造新三极

首先是交通一体化。去年10月,交通部审议通过了《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率先突破任务分工规划(征求意见稿)》。2015年,将推进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尽快启动实施一批示范强、效果显著的重大项目。加强城际铁路建设,完善高速公路网络,促进港口和机场协调发展,推进区域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交通服务一体化进程,完善港口集散体系。其中,轨道交通将成为焦点。最近,从北京到河北省燕郊的城际轨道交通线“平谷线”已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报告。预计未来京津冀地区将形成高铁、城际、郊区和地铁四级铁路网。

京津冀打造新三极

第二,生态与环境保护的融合。京津冀一体化强调生态与环境保护的结合,从战略高度提出了控制京津冀区域环境污染的规划。我们认为,未来生态与环境保护的结合,包括水污染的治理——京津冀地区是中国最缺水的地区,更有必要保护水资源;包括空气污染的治理——工业转移到河北不再意味着给河北带来污染,而是使用更新的技术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包括在前端重视节能减排,环境问题应该得到处理和预防。

京津冀打造新三极

最后,产业转移和整合。产业转移是京津冀一体化的核心环节,是打破京津冀经济现状的最重要手段。我们认为,产业转移给企业带来的机遇是土地价值的重估——北京市搬迁的企业大多是需要大量土地的企业,如化工、建材等,预计在交易过程中土地价值将部分重估;第二,传统产业通过提升和转变整合机会,扩大了其原有的市场份额。另一方面,生产与城市一体化以工业为先导,以城市为基础,建设产业高度集中、城市功能完善、生态环境优美的新城,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驱动引擎,也是公私合作制度的最佳实践之一,在未来京津冀一体化中可能会得到进一步推进。

京津冀打造新三极

(作者是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报价600958,咨询))

标题:京津冀打造新三极

地址:http://www.cwtstour.com/ccxw/71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