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31字,读完约5分钟

在大资本管理时代,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姗姗来迟,但自从两年前产品业务试点重启以来,“产品化”的雏形已经开始出现。据《上海证券报》记者从权威渠道获悉的内部数据,截至2014年底,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共发行各类资产管理产品378种,累计发行规模超过1.1万亿元。

试水两年 保险资管“产品化”雏形初现

然而,保险资产管理机构要想从内部托管人转变为全面的财富管理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据记者实际调查,跨境竞争已经成为资产管理的新常态。然而,与信托和经纪业务相比,保险资产管理产品具有固有的局限性,如基础资产投资范围窄、行业集中度高、缺乏交易和流通机制等。

试水两年 保险资管“产品化”雏形初现

这也意味着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不应该仅仅依靠客户的购买力,而应该增强他们深入项目和积极营销的能力。同时,保险资产管理产品的开发也迫切需要顶层设计。

试水两年 保险资管“产品化”雏形初现

发行规模超过1.1万亿

近年来,金融行业的一些政策壁垒逐渐被打破,使得原本分散的资产管理行业从分散走向整合,也将习惯于丰衣足食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推到了一个十字路口,即从原来的集团和行业内部托管人到综合理财人。

试水两年 保险资管“产品化”雏形初现

在这个过程中,产品化势在必行,它是检验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竞争力的一个注脚,也是开辟利润来源的一把利器。自两年前重新启动业务试点以来,特别是自2013年中国保监会实施保险资产管理产品注册制度改革以来,保险资产管理产品的发行速度和规模明显提高。这可以从本报独家获得的一组数据中看出。

试水两年 保险资管“产品化”雏形初现

截至2014年底,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共发行资产管理产品378种,累计发行规模超过1.1万亿元,约占保险业总资产的11%。其中,2014年,中国保险资产管理协会共注册保险资产管理产品175种,注册规模3781亿元,分别增长69.9%和2.5%。

试水两年 保险资管“产品化”雏形初现

在大规模背后,投资者结构明显改善。上述内部数据显示,2014年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发行的各类资产管理产品中,保险机构认购金额为1567.6亿元,占比68.6%,较2013年下降20.8个百分点;非行业机构认购金额大幅增加,银行、企业年金、金融公司等非行业机构认购比例大幅上升至31%。

试水两年 保险资管“产品化”雏形初现

这也意味着发行人母公司及其关联公司、行业内其他保险机构和保险业外机构的认购比例呈现“三点世界”格局。这种从过去单一的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发行产品的“内部消化”模式的转变,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保险资产管理的利润结构。

试水两年 保险资管“产品化”雏形初现

差异化管理模式开始出现

从产品属性来看,保险资产管理产品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债务计划、房地产债务投资计划、项目资产支持计划和股权投资计划。尤其是基础设施债权计划增长迅速,几乎占到了全国的一半。

试水两年 保险资管“产品化”雏形初现

根据业内人士提供的权威数据,2014年注册基础设施债务计划的数量和规模分别增长了47.7%和41.7%。此外,股权投资计划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全年共有11个注册计划,注册规模同比增长30.5%。相比之下,房地产债务投资计划和项目资产支持计划的规模有所下降。

试水两年 保险资管“产品化”雏形初现

从投资项目的地理分布来看,债务投资计划产品覆盖29个省,西部地区注册项目数量同比增长一倍;从投资行业来看,2014年投资保障性住房、旧城改造、棚户区改造等11个民生项目,注册资金203.5亿元,比2013年投资项目数增加6个,规模同比增长24.1%。

试水两年 保险资管“产品化”雏形初现

然而,市场集中度仍然很高。据记者了解到的行业数据,从注册产品数量来看,平安资产、太平洋(报价601099,咨询)资产和太平资产的注册产品总数占50.3%;就注册规模而言,平安资产、PICC资本和太平洋资产占总注册规模的52%。

试水两年 保险资管“产品化”雏形初现

然而,差异化管理模式已经开始显现。“从目前来看,太平洋资产在房地产债务计划、华泰资产在项目资产支持计划以及PICC资本在股权投资计划方面都取得了初步成效。”一位业内人士评论道。

试水两年 保险资管“产品化”雏形初现

流动性需要恢复

事实上,不止是保险和资产管理机构不遗余力地转型为一家综合性财富管理公司。“金融机构纷纷涌入资产管理市场,跨境竞争已成为新常态。未来的竞争更加激烈。”一位保险资产管理行业人士直言不讳地表示,在政策即将放松的推动下,券商和信托公司也在努力发行资产证券化等产品,甚至更糟。

试水两年 保险资管“产品化”雏形初现

这不是危言耸听。虽然整个保险业拥有巨大的资产,但在投资银行业务中,保险资产管理仍被视为一个“新招”。此外,与证券公司的特殊资产管理产品相比,保险资产管理产品仍然缺乏交易和流通机制,重振保险资产管理产品流动性的呼声不断。据记者了解,保险资产管理产品的流通机制目前正在监管范围内推广。去年成立的中国保险资产管理协会将承担这一重要任务。目前,正在开发保险资产集中登记托管系统和交易系统,提升保险资产管理产品的流动性价值。

试水两年 保险资管“产品化”雏形初现

此外,业内人士建议,保险资产管理行业要形成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必须有制度化和法制化的保障。“目前,规范保险资产管理产品的规范性文件法律水平不高,迫切需要顶层设计和上层法律的支持。”

标题:试水两年 保险资管“产品化”雏形初现

地址:http://www.cwtstour.com/ccxw/71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