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29字,读完约3分钟
1月30日,重庆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分局下发文件,要求从即日起在全市范围内暂停从事类似业务的投资及其他市场主体的工商登记。
据记者了解,重庆市政府主管领导要求,2015年初,所有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理财公司和p2p应用应暂停,并对辖区内上述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调查和整改。
工商暂停各类金融企业注册
记者获得的政府文件《关于重申暂停投资相关市场主体登记的紧急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显示:“根据市政府要求,我市将从即日起暂停下列投资类别。从事类似业务的其他市场主体的名称预先核准、设立登记、转让登记和变更登记(包括法定代表人、股东、经营范围等的变更)。)。”
与此同时,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和p2p在线贷款公司等金融机构的注册将继续暂停。融资性担保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相关事项变更,经主管财政部门批准后,办理变更登记。暂停注册投资相关市场主体,企业名称或经营范围包括“投资、投资管理、资产管理、资本管理、财务管理、财富管理、股权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投资咨询、财务咨询、财务咨询、金融服务咨询、财务咨询、资产管理咨询。以国有投资或参股方式设立上述机构,以及申请变更登记,还应报市招商局批准后方可办理。
据重庆市工商局相关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1月30日后,上述所有公司在重庆的工商注册确实被暂停,文件中也没有显示恢复处理的时间。
事实上,去年2月,成都市工商局下发文件,暂停对辖区内“投资理财”类民营金融企业的注册审批。不同的是,重庆工商局暂停审批的业务范围更广。一位接近重庆市政府的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在三方许可管理范围内的审批基本上已经暂停。”
所有产品都将“首先通过认证”
“四川的民间金融风险有着深刻的教训,这也应该成为政府整顿民间金融市场的一个理由。”重庆一家金融机构的高管指出了这份文件的逻辑。
去年以来,汇通的担保和当地理财公司的风险事件震动了西南地区乃至全国。此前,重庆市政府主管领导曾要求,今后所有金融公司都要实行“先认证后许可”,即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工商登记之前,必须获得金融监管部门的批准。
在去年年底的一次会议上,重庆市政府的主管领导要求年底前在全市范围内暂停审批新成立的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和p2p公司,并对已经开业的进行调查、了解和整改。此外,要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不规范经营的金融咨询公司进行约束。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报道,去年6月左右,重庆市各区县金融机构接到通知,不再对辖区内的金融管理公司提供审批意见,今后各区县设立小额贷款公司将有额度限制。
根据重庆市金融办的数据,自2014年以来,非法金融活动案件数量同比增长了5倍。“在非法金融活动多发期,涉案金额、涉案人数和案件数量迅速增加。很难调查和收集证据,也很难实现对所涉资产的处置。”接近当地金融监管机构的人士表示。
此前,在重庆为期三个月的打击非法金融活动的行动中,有125起新案件,涉案金额超过10亿元。此次行动的重点是打击投融资咨询机构的非法经营活动,第一阶段已有34家此类企业被撤销。
同时,重庆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也建议,今后公安部门和金融监管部门应建立定期协调和判断机制,共同打击金融违法行为。
标题:收紧类金融企业审批 重庆推行“先证后照”制
地址:http://www.cwtstour.com/ccxw/60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