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404字,读完约6分钟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把重点放在“三农”问题上,首次提出“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的技术研究、安全管理和科学推广”。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韩军昨日表示:“要揭开转基因技术的神秘面纱,我们应该在尊重科学的基础上,更加理性地看待转基因技术和转基因产品。作为一个大国,中国很清楚,中国的农业转基因产品市场不能被外国产品占据。”

将全球机制共识作为第一件事
国家一级的科学普及有资金和人力等优势,但科学普及的最大困难不是资源,而是组织者的信誉。
转基因科普被写进了1号文件,虽然只有几个字,却受到了很多人的高度期待。据媒体报道,这是近九年来中央一号文件第六次提到转基因技术。2007年,首次提出严格执行转基因食品标签制度;2008年,强调启动一个培育转基因生物新品种的重大项目;2009年和2010年,提出加快推进转基因科技重大项目;2012年,类似于转基因的“分子育种”被提出。这是第一次谈到科普。

多年来,科学界和工业界一直在向公众解释转基因技术的必要性。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基因改造已经成为一个唾液问题。许多所谓的“讨论”都是浪费精力,任何一方都无法说服任何人。参与辩论的人经常会发生变化,每次辩论者发生变化,讨论就会回到起点。经过无数轮的口水战,一些支持基因改造的人再也说不出已经说过N次以上的事实,而那些反对基因改造的人则陷入了“我就是不相信”的本能怀疑之中。此外,关于通用汽车的争论往往还夹杂着其他因素,比如政治阴谋论,而情况甚至更加混乱。

由于舆论混乱,中国一直停留在转基因推广的产业化阶段,政府对转基因的态度长期停留在“支持科研、谨慎推广”的阶段。然而,转基因技术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商业应用,而不是科学研究论文。中国目前的转基因政策存在一些尴尬的场面,比如不允许种植,但允许进口;不能说进口主食,但进口原材料是暂时的让步,而不是长期的解决办法。

为了打破基因改造的僵局,公众意识是最困难和最令人困惑的环节。因此,第一号文件第一次提到“加强科普”,各方都作了解释。民间解释也得到了官方的回应。作为该文件的起草者之一,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鸿远表示,政府只是想普及转基因知识,形成共识。在一些人看来,首先争取公众的理解是保守的,而不是在专家的帮助下直接制定政策和创造既定事实。然而,事实上,只有这样,它才能成为一个更安全的过程,并避免今后重复。

但困难也很明显。已经有太多的青少年在从事转基因技术的科普工作,但是情况从来没有明朗过,甚至一些受欢迎的科学家自己也成了有争议的对象。从国家层面加强转基因技术的推广,当然有明显的优势,如资金和人力,这是个人或非政府组织无法比拟的。然而,转基因科学最大的困难不是资源,而是组织者的可信度。

因此,一方面,可以动员更多的努力,但另一方面,它必须组织良好。首先,我们应该吸收和重用专业人才。做科普工作也要坚持公开透明,每个环节都要经得起推敲,尽可能充分回答问题。与此同时,我们应该避免重复讨论,稳步推进,早日将基因改造的讨论从“文字战”的层面上拉开。总之,“关注”只是开始,后续组织是难点。□喜宝(媒体人)

基因改造的未来建立在公众信任的基础上
科学问题转化为社会问题后,很难向一个方向灌输,必须依靠各方的妥协。
转基因科学非常重要,但是人们对转基因科学持有不同的观点是正常的。即使在技术先进的美国,这种差距也非常严重。根据美国科学进步协会最近发布的一项调查,基因改造几乎已经成为科学家和公众之间最严重的科学问题:88%的科学家认为转基因食品可以安全食用,但只有37%的美国人持这种观点,57%的公众认为它们不安全。

如何缩小双方的差距?美国科学促进协会认为,“唯一的办法是进行真诚和相互尊重的对话。”它的执行董事莱斯纳认为,科学家和公众之间的交流不是一个流行科学讲座,而是一个对话;这是交流,不是回避。这是因为“我说你听”式的科普报道和讲座一直难以赢得公众的信任,尤其是在存在严重分歧的问题上,“科学结论”可能无法弥合惯性思维和立场带来的差距。因此,双方有必要了解各自的观点,并努力探索“一些共同立场”。事实上,这是科学问题转化为社会问题后应该采取的方式:它取决于双方的妥协和让步,而不是单向的灌输。

目前,美国科学界仍在探索如何有效普及转基因科学。根据以往的实践,美国的科普宣传涉及到政府和非政府组织两方面,并且有许多资金和各种形式的传播,如通过媒体和科普报道进行宣传。在联邦政府中,国家科学基金会(nsf)是参与最多的科普机构,它不仅资助各种科学教育和科普项目,还收集公众对科学的理解信息。在促进基因改造方面,美国农业部是促进基因改造最多的部门。美国农业部规定,在美国种植的任何作物都必须经过美国农业部的审查和评估,美国农业部将在其网站上公布评估结果,公众可以在美国农业部的官方网站上自由发表意见。如果异议有科学依据,美国农业部必须及时给予书面答复。然而,如果对通用汽车的意见是情绪化的指控,美国农业部将认为它没有义务给出答案。

现在,美国科学进步协会意识到了其中的一些问题,并提议与公众平等交流,恢复美国农业部网站对有关基因改造的批评和问题的回复,然后开始讨论,即使讨论充满了火药味。这是一个方向。另一个方向是,科学家不应该居高临下,而是应该尊重交流的规律,采取一种公众容易接受的方式。哈佛教授大卫?去年10月,Ropek在中国参加“农业生物技术科学传播研讨会”时,认为科普内容应符合风险传播原则和受众心理特征。他还对中国正式出版的《理性看待转基因》一书的题目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认为最好用“书中的信息可以帮助你了解(或感受)转基因”这样的说法。一种更加中立和友好的交流方式更有利于大众科学的接受。

当然,除了科普方法的选择之外,转基因是否被人们所接受取决于转基因研究结果的真实可靠性、可重复性和接受时间检验,这也是科普的理论基础。□张天侃(学者)
标题:一号文件转基因政策风向之变:把共识当作第一位
地址:http://www.cwtstour.com/ccxw/599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