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76字,读完约4分钟
我们的记者KATTO在深圳报道
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外交部和商务部联合发布的《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共建的愿景和行动》,福建被定位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区域。它与新疆被分为“一带一路”两个核心区。
有迹象表明,2014年下半年,福建开始建设海上丝绸之路互联互通的重要枢纽,并积极推进这一全新战略。据悉,福建省目前正在制定“海斯”核心区建设实施意见。
提前规划海上丝绸之路战略
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黄端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表示,支持福建建设海斯唯一的“核心区”,主要是因为福建在这一战略中的突出地位和明显优势。
自2013年9月“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提出以来,福建已成为积极响应的省份之一。其中,泉州是一个开拓性地区。
2014年2月,“新世纪丝绸之路经济论坛”在泉州举行。在这次论坛上,福建省副省长郑说,对福建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起点,福建得天独厚;福建作为海上新丝绸之路的桥头堡,责无旁贷。
2014年11月,泉州举办海上丝绸之路与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学术研讨会,首届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品牌博览会,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商务合作圆桌会议。在圆桌会议上,来自海斯河沿岸10多个国家的代表共同发表了《泉州建议书》,同意建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商业合作机制。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期间,泉州市市长郑新聪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泉州应该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先导区,并表示这一立场得到了中央政府的支持。
郑新聪还透露,在设施互联互通方面,泉州正计划建设海上丝绸之路国际枢纽港,加快与国内外主要城市的互联互通,积极推动泉州港的复兴,加快国际航线的发展。去年,新增5条外贸集装箱航线,中化窦唯30万吨级码头建成。
去年9月,福建省委书记俞全在《求是》杂志上发表署名文章《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枢纽》。游泉在文章中指出,福建融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优势明显,潜力巨大。
游泉在文章中指出,从历史渊源上看,除福建泉州港外,“明初福州港取代泉州港成为官方港口地位,郑和七次从长乐太平港航行至开阳;明朝中后期,漳州月港作为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唯一合法起点,是当时中国最大的对外贸易口岸。
此外,福建具有突出的人文优势。游泉在文章中说,全世界有1200多万侨居福建,其中80%集中在东南亚。东盟国家2000多万华侨中,近1000万祖籍在福建,80%的台湾同胞祖籍在福建。
第三,福建在海洋资源和对外交通条件方面具有明显的海斯战略优势。游泉在文章中介绍,“福建海洋资源丰富,海域面积13.63万平方公里,海岸线总长3324公里。它有许多优秀的港口,是中国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扩大合作的重要领域。”
海陆空三个层次的协调发展
据了解,福建目前正在制定“海斯”核心区的实施意见。
黄端认为,根据福建现有的基础条件,在核心区概念上,福建可以首先成为互联互通的重要枢纽,努力打造六大平台——对外开放的先导平台、经贸合作的前沿平台、金融创新的实验平台。政策交流对接平台、人文交流重要平台、两岸深度融合示范平台;建设三个基地——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重要的东南沿海能源基地、重要的国家海洋开发和科学研究基地。
在福建省,黄端认为,泉州、福州、厦门、平潭应该成为建设核心区的龙头,而漳州、莆田、宁德、三明、龙岩、南平可以作为腹地支撑。
黄端指出,经济、贸易与人文、官方与民间、走出去与引进应该从陆地、海洋和海外三个层面进行协调,实施项目推进与海斯周边国家和地区在贸易与投资、劳动与技术合作、海洋合作和文化交流等方面的新突破。
在“海外福建”建设中,黄端建议,福建应着力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道路连接节点、畅通贸易的前沿地带、货币流通的对接平台、政策沟通的重要窗口和人心交流的重要纽带。
"特别是一些与东盟合作的特殊政策和措施可以先在福建试行."黄端建议,例如,平潭等特定地区应首先开放中国-东盟服务贸易,并减少或取消投资者资格、持股比例和业务范围等准入限制;创新东盟投资管理方式和服务促进机制,深化外汇管理开放政策试点;探索和推进通关模式改革,探索与东盟的海关检查合作,努力率先互认海关检查信息,建立海上丝绸之路大通关合作;学习日本的实习生制度,介绍东南亚特定地区和特殊领域的工人。
标题:福建:制订“海丝”核心区实施意见
地址:http://www.cwtstour.com/ccxw/156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