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71字,读完约4分钟
我们的记者段欣欣从北京报道
“大众创业与创新”出现在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成为热门词汇。从创业到刺激经济增长,仍有许多差距需要弥合。与鼓励创业相比,如何使创业项目具有可持续性是一个更重要的问题。
戈壁合伙人有限公司副总裁徐晨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市场的财务状况比五年前好得多。创业项目的第一轮融资变得更加容易。整个社会的创业氛围和环境以及创业的结果鼓励每个人创业。”
与资本相比,人才往往是初创企业需要面对的最残酷的竞争。
徐晨从事投资已经十几年了,现在他每个月都要接待30多位企业家,这些企业家都是从他当月收到的数百份商业计划书中挑选出来的。
“现在创新点越来越成熟了。只有一个商业计划。现在我们正在寻找产品和用户。”他说。
比较近年来中国青年企业家的变化,徐晨总结出从创造需求到刺激需求的转变。
最早进入市场的企业家大多模仿美国形成的新技术和新模式,在中国市场做了一点本土化改造。这些企业家面对的群体主要是年轻且愿意接受新事物的消费者,如网络游戏、网络社区等。“这些需求最初在中国市场是不存在的,那些企业家用技术手段创造了这些需求。”徐晨说道。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家使用新技术来刺激现有需求。例如,o2o业务将原来的店内服务转变为现场服务。“现在企业家们把技术看作是刺激人们现有需求的一种手段,而不是创造需求by/きだよ 0。”徐晨说,“所以现在的企业家更务实”。
致远电力通信代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郭伟正在为浙江卫视制作一档风险投资真人秀节目《我生来就有才华》,旨在向观众展示中国创业的现状。
“当我们遇到企业家时,我们也很惊讶。这些项目没有科技感,它们都是生活中的东西。”“但它们确实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
事实上,这些看似面向生活的企业有着深厚的移动互联网背景。它们大多通过在线支付和互动实现线下配送和交易,交易过程的实现有赖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无论是o2o还是智能硬件,都需要专业人士来开发技术,为前端业务提供服务,这与过去纯粹的企业创业不同。”徐晨表示:“越来越多的企业家转向技术核心,这也是近年来的一个重要变化。”
此外,尽管创业变得越来越容易,但初创企业的生存仍然面临残酷的竞争。
“第一轮融资非常容易,但资金到位后,就是运营模式和能力。”徐晨介绍说,初始市场只有1-2个类似的创业项目,投资者没有太多可供比较的参考。第一轮融资后,市场上至少会有8-10个类似的项目,所以创业项目的竞争会增加,投资者选择的标准行业会更加客观,所以赢得资金的难度不会变小。
“现在有很多人开始创业,他们需要很多钱。即使经过几轮融资,后一类企业仍然没有财务优势感,竞争始终很激烈。”徐晨说道。
与融资相比,人才更难竞争。从几个核心股东组成的创业团队到拥有几十名员工的企业,寻找合适的人才是企业后续发展面临的一大难题。人才缺乏,业务发展困难,技术迭代缓慢,高工资和蝙蝠成本太高。
徐晨说:“人才竞争是最残酷的竞争。”"尤其是在大众创业的时代,创业的过程变得更加残酷."
“中国人传统的就业观念是当公务员,去国有企业或大型企业工作。在这种包括许多无形成本的压力下,企业家在招聘员工时必须为员工制定长期计划。”郭伟说:“这涉及到社会福利制度,这是国家需要考虑的问题。”
对此,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指出,政府应该勇于自我革命,给市场和社会留有足够的空间,为公平竞争创造良好的条件。各级政府要建立权力下放和职能转变的有力促进机制,放开企业,为创业提供便利,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编辑王杰)
标题:大众创业:人才竞争是关键
地址:http://www.cwtstour.com/ccxw/150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