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598字,读完约9分钟
在2.5亿保理坏账扩散后,鲁法克斯明确表示,该业务与其p2p业务无关,随后母公司平安(报价:601318,询价)表示,鲁法克斯的p2p业务与平安直销、平安信用保险整合为“平安普惠金融”集群,鲁法克斯将净化其作为财务管理信息咨询平台的功能,打造非标准金融资产配送中心,打造开放式交易平台。
零点财经研究总监李耀东表示,虽然p2p业务在lufax的业务中所占比例很小,但通过p2p的“风”,lufax已经赢得了足够的眼球,积累了大量的用户,并以创新的态度打造了一个“非标准金融资产”交易平台,发展道路清晰。在纯p2p公司风险不可控、业务可持续性可疑的行业环境下,p2p上市还有待观察,但它更有可能作为第三方交易服务平台登陆资本市场。
与此同时,当lufax声称自己是非标准金融资产的分销中心时,许多平台开始觊觎这块巨大的蛋糕。但是,平台对这些资产的对接并不像想象的那么顺利,资产包进入平台后的资产评估、风险审计、制度缺失等问题还有待解决。比如信托产品,在此之前,各地的产权交易平台相继推出了信托收益权交易融资项目。但是,由于信托登记制度的缺失,信托受益权的转让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另一位券商研究员认为,非标准资产的风险评估、产品投资和收益仍处于模糊地带,需要严格的项目风险控制措施。如果贸然对接,非标准资产的风险可能会直接转移到p2p平台,这也值得平台警惕。
剥离p2p上市路线图浮出水面
3月17日晚,平安宣布将相关业务整合为统一的“平安普惠金融”业务集群,整合平安直贷业务、鲁法克斯旗下p2p小额贷款和平安信用担保保险部的业务管理团队。
平安表示,上述业务具有客户基础相似、业务模式互补、协同性强的特点。此次整合将使平安普惠获得强大的在线开发能力,而lufax也将获得强大的离线服务能力,其原有的p2p产品线将成为一个更加开放的平台,拥有包括平安普惠在内的更加丰富的p2p产品供应支持。
据业内人士分析,平安此举意味着其小额信贷业务将实现线上线下整合和整合,业务端和产品销售端将分离,这意味着项目来源将外包给新成立的“普惠金融”部门,而lufax将成为销售渠道。据了解,平安多年来一直开展小规模消费信贷业务,如平安信用保险、平安轻松贷款、平安直贷,被称为平安小额贷款的“三驾马车”。
在大公国际信用评级集团旗下的大公信用数据公司将2.5亿元的坏账上报并列入“互联网金融黑名单”后,一向低调的鲁法克斯召开了一次高调的新闻发布会,再次澄清坏账应收账款保理业务是一项标准的商业保理业务,并未基于该保理业务进行再保理或进一步融资安排。这笔坏账与上述所有项目无关,只与上述项目下平安国际保理的逾期正常运作有关。
此外,lufax还证实,该公司已成功引进投资机构,总额超过30亿元,这将在不久的将来全面到位。目前正在办理相关手续,但投资机构名称和股权结构信息尚未披露。关于上市,lufax表示,目前还没有明确的ipo时间表,近期的事件不会影响未来的战略。根据市场解释,不排除金鹿应在上市前进行一轮私募股权融资,以进一步优化股权结构。
一些接近鲁法克斯的人士表示,早在鲁法克斯成立初期,平安集团就有分拆上市的意图,上市只是时间问题。在向外界确认融资后,已确认拆分平台的p2p业务兼容整合,lufax的业务模式和资本之路已逐渐浮出水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分析称,纯p2p业务不会赚钱,甚至不会亏钱,而lufax的剥离有利于其在资本市场的估值。该人士还认为,当政策和市场成熟时,lufax现在剥离的p2p业务也可能独立上市。
纯p2p上市很难走“非标准”交易平台
91财经联合创始人吴向《中国证券报》记者分析称,lufax剥离p2p业务实际上是为平台剥离风险,而国内p2p业务实际上类似于垃圾债券。纯p2p公司的风险是不可控制的,运营的可持续性仍然令人怀疑。p2p上市还有待观察,但为这类业务提供交易市场的平台更有可能登陆资本市场。
在宣布剥离p2p业务时,lufax多次表示将净化其作为财务管理信息咨询平台的功能,更好地发挥其作为非标准金融资产分销中心的市场作用,打造一个开放的平台。连晋研究所首席运营官刘哲告诉《中国证券报》,第三方服务平台的业务模式和利润更多来自交易费用和大流量带来的附加值。以社交软件Momo为例。尽管其目前的盈利模式不确定,但它受到了每月6000万活跃访问量的资本市场的青睐。因此,互联网金融肯定会被第三方服务平台的“黑马”杀死。
目前,许多互联网金融平台,如红菱创业投资、排牌贷款、91金融等都表示准备上市。最近召开的两次会议也多次提到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随着监管逐渐显示出该业务有望合规,各种平台正准备登陆资本市场。
刘哲表示,p2p上市有两大障碍。一方面,这取决于其业务本身,而监管规则已经被推迟。一些律师认为,目前的互联网金融平台符合上市的法律要求,即不募集资金,不设立资金池,投资者可以在有借款人项目之前进行匹配,符合法律要求,符合未来监管的严格要求。另一方面,它是对商业模式和盈利能力的判断。以HKEx为例,上市公司前两年的营业收入必须达到2000万港元,第三年的利润也有相应的要求,这是目前大部分平台开发的难点。
作为一个信息服务平台,在业务合规性方面更容易满足上市和监管的要求。取得金融信息服务平台资质后,需要准备相关的基金、保险等代理许可证。如果你和传统的金融机构合作,你需要对方有相关的执照。如果你想自己设置产品,你需要获得资产或私人基金的许可。与p2p相比,障碍要小得多。p2p中介棕榈树ceo洪表示,lufax有平安做后盾,平安系统的金融牌照已经完成,相关业务剥离到平安系统的其他部门,很容易实现。因此,与纯p2p平台相比,第三方服务平台更容易上市。
事实上,lufax一直强调他不是一个p2p平台,而是一个金融资产交易平台。零点财经研究总监李耀东表示,虽然p2p业务在lufax的业务中所占比例很小,但通过p2p的“风”,lufax已经建立了良好的声誉,积累了大量的用户,并以创新的态度打造了一个非标准金融交易平台,挖掘了大量未能在市场上流通的非标准金融资产。
P2p对接“非标准”成为趋势资产评估测试平台风险控制
事实上,除了lufax,许多p2p平台已经开始瞄准金融机构的大量“非标准资产”。早在去年9月,广州一个p2p平台的负责人就公开表示,希望借鉴lufax模式,搭建一个对接银行、证券、信托等非标准资产的交易平台。通过大量客户资源的积累,p2p平台和金融机构可以“无缝连接”。
同时,巨大的非标准市场容量使得大多数金融机构选择通过p2p业务渠道探索非标准融资的新模式。据熟悉同业业务的人士分析,自去年监管部门出台“127号”文件整顿和规范商业银行同业业务以来,非标准资产规模也明显受到限制和压缩。然而,由于市场融资需求的客观存在,对非标准资产竞价的需求急剧上升,这也使得p2p成为继P2P之后接管非标准资产的“主力军”。
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非标准金融资产分散在小额贷款、金融租赁、私募、信托、资产管理等机构,大量金融资产缺乏开放的交易场所,基本上依赖线下对接,交易手段相对落后。李耀东认为,目前中国几个地方金融资产交易中心的交易额都在几千亿元左右,很大一部分金融资产还没有开发出来。据业内人士估计,这类资产的市场份额至少超过1万亿元。“非标准金融资产交易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远远超过传统的p2p业务。如果lufax将非标准资产打包,通过平安集团其他部门在平台上出售,一方面要隔离平台的风险,另一方面要加强产品的流动性,两方面都得到很好的控制。就像一个交换。”洪对说道。
然而,对p2p对接非标准资产的创新存在诸多质疑。业内互联网金融领域的“负责人”陈愉认为,如果p2p平台仍然需要引入担保机构来促进交易,这意味着该平台的信用模式已经发生了变化。“例如,lufax引入了担保机构来担保引入资产的交易行为。这意味着平台本身也承担了对借款人信用状况进行信用增强评估的角色。一旦这种评估机制出现问题,受损的不是投资者,而是平台本身。”洪表示,目前p2p平台对接各类资产的一般模式是企业采取一定的信用提升手段,这也意味着平台需要对嫁接资产进入的金融机构进行风险审计工作。如果这种风险控制不到位,隐藏的风险就会逐渐增加。
此外,非标准资产的p2p对接并不像想象的那么顺利,系统缺乏、资产评估困难等问题已经成为平台亟待解决的问题。据信托公司内部人士分析,此前,各地产权交易平台相继推出信托收益权融资项目交易。然而,由于信托登记制度的缺失,信托受益权的转移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另一位券商研究员认为,非标准资产的风险评估、产品投资和收益仍处于模糊地带,需要严格的项目风险控制措施。如果贸然对接,非标准资产的风险可能会直接转移到p2p平台,这也是值得警惕的。
标题:剥离P2P业务 陆金所资本路线图浮出水面
地址:http://www.cwtstour.com/ccxw/149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