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240字,读完约6分钟
3月15日,在“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之际,微信发布了《微信朋友圈使用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并开通了微信安全中心官方微博和公共账户。该《规范》约6000字,涉及内容规范、行为规范、数据使用规范、支付规范及相关处罚机制等。
具体来说,《守则》明确界定了侵权、色情和色情制品、暴力、赌博、与黑人有关的内容以及朋友圈中的广告内容;明确规定刷粉、堵塞等行为;并形成了处理违规行为的正式规则。
这意味着微信已经从放任转向了对朋友圈内容的严格控制。曼特尔广告公司总裁袁俊告诉记者:“微信此举主要有三个目的:第一,打击过度营销;第二是负责社会平台上的公众意见的健康;三是加强版权保护。”
划定“红线”
我不知道什么时候,微信的朋友圈渐渐变得不那么纯粹了。各种微型企业和采购的出现使人们开始对朋友感到厌倦;各种道听途说的转发信息也让人束手无策。在这种情况下,微信没有袖手旁观,规则相继出台。今年3月15日,微信发布的标准被称为历史上最全面的使用标准。
据报道,《守则》的重点是朋友圈内容的“红线”——涉及侵权、侵犯隐私、色情、暴力、赌博、涉黑、非法和虚假广告等。已经成为被禁止的对象。虚假信息、诱导分享和诱导注意也将得到处理。在此基础上,微信官方还将处理朋友圈中的“使用插件”和“刷粉”问题。
对于非法内容,微信将采取逐步处罚。具体来说,一旦发现非法内容,删除内容并封锁微信朋友圈;对于主体侵权和内容侵权,如果是第一次删除,或者多次发生,或者情节严重,非法账号将被封存一段时间。
据了解,朋友圈中的诱导分享行为是此次微信关注的焦点。不难发现,现在很多公开号码都有“共享朋友圈参与抽奖”的活动。此外,类似于分享,我们只能知道答案,并使用夸张的词语来胁迫和诱导用户分享,如“回头不是中国人”和“转发后安全生活”,这些都是明显的诱导分享行为。微信宣布,该公共账户将引导用户通过红包和彩票的方式与朋友分享营销内容。一旦被发现或报道,相关新闻将被截获并永久生效,甚至域名,ip地址和公共帐户将被禁止在严重的情况下。
“发布这一《守则》的最大吸引力在于,除了一些社交网站必须遵守的规定之外,微信还添加了很多过去没有被社交网站明确禁止的内容,这是微信首次提出的。”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讲师魏武挥告诉记者。在他看来,微信“规范”的主要目的是打击利用朋友诱导分享、吸粉、恶意营销等行为。
事实上,微信对营销的态度经历了多次重复。起初,微信拒绝扮演营销工具的角色。在这个阶段,微信没有清楚地考虑如何在这个生态中平衡营销利益。为了防止过度营销,微信还对公共账户发起了几次“严打”。但随后,微信推出了自己的广告平台,并从商业利益出发,对那些来自媒体的人进行“招募”,并将他们带入吸金系统。
目前,只要公众账户不是生态环境的破坏者,愿意被纳入微信的业务系统,微信并不介意分享它的食物。
监管实施问题
如今,微信的用户基数非常大,这无疑给新规范的实施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一个明显的例子是,微信有数亿用户,每个人都有一个朋友圈,内容已经非常丰富。换句话说,禁止某些图片和内容,微信的工作量将是巨大的,而且不能完全由机器来完成,这将耗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如果将来微信设立一个独立的监管部门,这个部门可能会成为公司最大的部门。
“我认为这方面的监管还需要发动一场群众战,就是群众举报为主,微信会根据情况采取措施。”魏武挥指出。
袁俊认为,要实施这一规定,必须有足够的服务器和带宽支持,以及大量的人力投入,以处理用户的报告、投诉和内容判断。“我认为硬件问题不大。关键是手工完成的部分可能会面临很多争议。”袁俊说:“例如,一个用户举报一篇文章侵权,因为他以前在另一个媒体上看到过同样的文章。不过,文章的出版者恰恰是前一篇文章的作者,这种情况可能用户和微信监管者都不知道,中间会有很多争议和争论。”
另一个风险是,如果一个公共号码被举报并封存七天,那么该公共号码的运营商很可能会去其他社交媒体上说微信的坏话。当微信的公众形象是正面的时候,那些负面信息的影响仍然不大;然而,当微信不够流行时,或者当另一个社交应用变得流行时,负面信息将是非常致命的。
新浪微博经历了过去的教训。魏武挥表示,2011年之前,针对新浪微博的负面消息不会构成威胁,但2011年之后,这些负面消息对微博产生了巨大影响。“从这个角度来看,微信在目前最热的时候发布了《规则》,而且时机选择得还不错。”吴伟挥了挥手。换句话说,目前微信的社会流量是生态的,一些负面评论根本动摇不了它的地位。
“事实上,微信的举动可以说是杀鸡取猴。在处理了1000个公开号码之后,100000个公开号码将更加小心。”他指出。
至于此举对微观商业生态的影响,微信并非没有考虑。显然,微信的目的是打击过度营销和恶意营销,那些江湖沉浮、对平台有害的业务将被清理干净;然而,对于腾讯系统中的企业,微信采取了一种默认的态度。
例如,微信朋友圈非常流行的滴滴红包,显然是诱导分享,但滴滴打车是腾讯投资的企业,所以其红包分享不会被禁止。同样,朋友圈里的大部分购买都来自购物指南软件“口袋购物”,这也是腾讯投资的一个企业。另一方面,微信希望建立一个o2o的闭环,这需要大量的线上和线下商家在微信上销售商品。如果我们盲目地杀死它们,“水清则无鱼”,那么微信就没有o2o的土壤。
“此外,微信对用户是免费的。虽然微信的出发点是从企业的角度出发,但用户只能遵守微信制定的各种规则。”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标题:微信“出剑”治理朋友圈“杀鸡儆猴”净化社交生态
地址:http://www.cwtstour.com/ccxw/146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