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748字,读完约7分钟
随着近年来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市场越来越要求将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
“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的机会是一半一半。虽然将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是一个里程碑,但它标志着人民币已正式成为储备货币,从而赋予中国更多的国际金融话语权,但也存在许多隐性成本。”瑞银财富管理(UBS Wealth Management)北亚太平洋区首席投资官浦永好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独家采访时表示。
2015年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每五年审查一次特别提款权篮子货币的构成。目前,一篮子货币包括美元、欧元、英镑和日元。
他指出:“如果人民币要纳入特别提款权,它必须获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70%以上的支持。”在游说过程中,中国可能需要向其主要贸易伙伴承诺保持人民币的强势,这将在短期内造成巨大的经济成本。”
2010年11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称人民币不符合自由使用货币的标准。imf副总裁Naoyuki筱原在2011年2月初指出,imf暂时不会将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的货币篮子,因为“有关国家认为,人民币尚未成为外汇交易或其他金融市场交易中广泛使用的货币,即尚未在全球市场自由流通。”
然而,根据国际支付服务提供商环球银行间金融电信协会(SWIFT)发布的数据,截至1月底,去年12月,人民币已升至全球第五大最常用支付货币,市场份额为2.17%。
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高级策略师刘丽男表示:“支付货币只能实现人民币国际化10%的潜力。人民币仍需发展成为国际投资货币和国际储备货币,这就要求监管部门进一步加快金融改革。”
跨境资本流动
21世纪:央行近日表示,将大幅简化跨境债券发行管理,未来金融机构将实施离岸人民币债券发行备案制度。此次改革将给中国企业海外人民币融资带来什么机遇?
蒲永好:离岸债券从审批制到备案制的转变,意味着企业海外融资的大门已经打开,简化程序将大大缩短海外债券发行的准备时间,帮助发行人把握有利的发行时机。同时,它也为离岸人民币回归中国提供了一个渠道。然而,这也意味着企业的海外债务面临上升,他们的杠杆大大增加。近几年来,由于美联储实施量化宽松措施,美元融资成本较低,吸引了大量中国企业利用海外市场进行融资,使得国际杠杆率大幅上升。一旦经济波动,这些外债可能被投资者抛售,这将带来巨大的压力。举例来说,在过去五、六年,香港金融机构向内地的贷款增加了约六倍。
刘丽男:这次改革有四个积极效果:简化监管程序,节约监管运行成本;便于金融机构充分利用国内外人民币市场条件选择最佳融资成本;促进境内外人民币市场资金双向流动和境内外人民币定价趋同;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下的可兑换。
应关注境内外利差的变化和人民币融资市场的套利行为,这将增加短期资本跨境流动的波动性,并可能对人民币货币市场产生短期影响。
21世纪: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官员近日指出,中国企业在海外发行债券面临着回报渠道有限的问题,将积极拓展海外发行债券的回报渠道。关于境外人民币融资的使用,我们应该如何平衡境外使用还是回归内地?
濮永好:增加回报渠道将鼓励更多企业在海外市场发行债券,但也可能导致中国国际债务增速过快的风险。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统计,目前,中国的海外负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近30%。因此,监管当局需要把握紧度。
刘丽男:海外使用和返回内地取决于企业资本使用的最佳效率。鼓励有海外投资机会的企业走出去,国内增长机会好的企业可以回来。企业的市场融资行为受企业经营和市场条件的制约,监管应逐步放开。考虑到境外人民币资金总量相对较低,目前境外存款约占境内存款的2%,对境内资金的影响有限。同时,短期内会造成境外人民币资金短缺,因此有必要开辟境内人民币资金外流的渠道。
“铁三角”紧密而平衡
21世纪:目前,除香港外,海外人民币离岸中心在新加坡、台湾和伦敦也如火如荼,点心债、包道债、伦敦债和狮城债相继发行。这对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战略布局有什么作用?
刘丽男:这些措施增加了人民币海外债券的市场供给,有利于促进人民币在海外的使用。同时,越来越多的企业、政府和国际机构发行人民币债券,促进人民币作为融资货币的使用。
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和扩大人民币海外使用的主要政策瓶颈。下一步是进一步开放资本账户,全面开放经常账户,依靠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支付货币只能实现人民币国际化10%的潜力。进一步开放资本项目,拓宽人民币投融资渠道,发展境内外人民币资本市场,可以增强人民币作为中长期投资和储备货币的吸引力。
21世纪:去年11月启动的沪港通和即将开通的深港通对人民币国际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浦永好:总的来说,沪港通和深港通是人民币国际化战略布局的重要步骤,增加了资金的双向流动。沪港通使人民币以投融资的形式通过资本市场回流中国,从而建立了离岸人民币和国内人民币资金池的双向流动机制。同时,沪港通拓展了海外人民币投融资和交易渠道,随着离岸人民币市场的深入发展和交易产品的丰富,人民币投融资交易功能将进一步加强,推动资本市场开放取得更大突破。
21世纪:外国投资者持有人民币后,中国债券市场必将成为最重要的投资品种。在这种背景下,国内债券市场应如何与人民币国际化的快速发展相协调?在今年的NPC和CPPCC提案中,一些官员呼吁加快推出短期国债期货,为外国投资者提供利率风险管理工具,从而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你觉得这个怎么样?
濮永好: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央行将批准越来越多的海外机构逐步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这些境外机构购买中国债券的热情主要取决于境内外利差、人民币汇率和预期,以及与人民币国际化相关的各种政策预期。随着人民币可兑换性的不断推进,在岸和离岸债券市场的融合必将加快。
目前,人民币国际化已经在经常项目下全面开放,而资本项目是有限的。目前,监管者在选择汇率、利率和资本控制的铁三角时持谨慎态度。他们想放手,但害怕失去控制,因为不可能同时实现这三个目标。如果资本账户完全自由化,这意味着对外国的依赖将会增加,国内货币政策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国际市场的影响。如果在汇率制度不灵活的情况下贸然开放资本账户,我们将失去货币政策的主动权。一旦经济形势恶化,将导致资金大量外流,这将对金融体系产生巨大影响。考虑到金融体系的稳定性,监管当局需要协调开放的程度和速度。
刘丽男:丰富利率风险管理工具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利率市场化,需要以市场为导向的利率衍生品工具来有效对冲利率风险。短期国债期货、短期利率期货、期权和其他衍生品都是可以开发的市场工具。目前,5年期国债期货正在交易,10年期国债期货将开始交易。下一个工具应该是短期工具。不过,我认为更重要的是让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主要投资者参与国债期货交易,这方面的步伐可以更快。
标题:瑞银德银解读人民币国际化
地址:http://www.cwtstour.com/ccxw/14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