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370字,读完约6分钟
随着“两会”的结束,资本市场再次迎来了一轮上行攻击。
3月16日,上证综指开盘走高,单日上涨2.26%,突破1月23日3406.78点的历史高点,创下过去5年的新高。深圳成份股指数、中小板指数和成长型企业市场指数单日也分别上涨2.60%、3.77%和3.56%,突破近期新高。
16日成交量的增加反映了各类投资者对a股市场的信心。
多家机构向《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政府在“两会”期间发出了“经济触底”的积极政策信号,这是所有基金全面增持a股的核心逻辑。
“货币政策是股市的底部”
“两会”所揭示的政策信号极大地改变了投资者的a股策略,机构态度也从两周前的“微调”转变为“随风起舞”。
“2月份的货币数据反映出贷款大幅增加。加上李克强总理在周末新闻发布会上关于今年经济触底的声明,市场对进一步稳定经济政策的预期增强。”上投摩根成长先锋基金经理吴表示。
根据央行最近发布的数据,2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了1.02万亿元,大大超过了市场预期的7000亿元左右。m2的增长率也上升了1.7个百分点,从1月份的10.8%上升到12.5%。
" 2月份新增信贷超过了市场预期."华润远大基金的人士指出,2月份通常是全年放贷的低点。在过去的五年里,二月份发放的贷款规模从5000亿到7100亿不等。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1月和2月,新增贷款占年度配额的23%,而前几年为20%。
吴认为,“货币政策支撑股市的现象正在a股市场重现”。
记者了解到,这种观点在业内颇具代表性。博塞拉基金宏观战略部总经理魏也认为,“两会”传达了政府“支持底部经济”的积极政策信号。
“2月份的经济和金融宏观数据是‘战斗’,但后者提供了重要的边际信息增量。”魏指出,低迷的经济数据只是对预期的印证,而高于预期的金融数据则是积极的政策信号,暗示政府“支持底部经济”。
"展望未来,实体经济的增长速度将在几个月内加快."魏预计,市场预计未来将看到的一组数据是“新增信贷连续四个月增长超过1500亿元;企业中长期贷款连续三个月增加6000多亿元,这种情况很少发生。”
除了对宽松货币政策的一致预期外,在两会后,各机构对财政政策的预期更高。财政支出的加速也打破了人们对地方政府将继续“怠惰政治和无所作为”的预期。2月份,财政存款减少4705亿元,明显超过了季节性规律。”据魏分析,目前制造业房地产投资较弱,基础设施应是中长期贷款对冲制造业房地产的主要领域。
此外,3月底公布的“一路一带”总体战略规划代表了市场预期的财政政策发展领域。
据悉,即将出台的“一带一路”计划将包括一份详细的重大工程项目清单,规划未来几年将签署和启动的项目,涉及铁路、公路、能源、信息和工业园区等数百个重大项目。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财政部最近发布了《地方政府一般债券发行管理暂行办法》。经国务院批准的省、自治区、直辖市预算内的部分建设投资资金,可以在国务院规定的限额内,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和举借债务的方式筹集。
蓝筹股增长拉锯战
基于政府“底部支撑型经济”的积极政策信号,预测市场将在“两会”后进行调整的机构转而关注更多市场。
“我们对股市持乐观态度!这是因为宏观层面出现了新的积极信号。其次,符合行业大趋势的“互联网+”不断引发新的火花。”魏建议改善股票市场配置,并坚定地站在“互联网+”的风。
“乐观”和“多头”是各类投资者对a股走势的判断。
“上周银行类股的上涨导致上证综指脱离了1月初以来的调整区间。鉴于两会后政策出台时间紧张,有望推动市场继续解读。”吴判断,目前的市场形势与去年第四季度有所不同,蓝筹股和成长股很有可能一起上涨。
华泰证券策略师徐彪(报价601688,查询)观察到,a股小额资本流入加快,融资余额、新开户数和沪港通使用额度均大幅增加。
“自3月份以来,融资余额增加了1559亿英镑,达到1.3万亿英镑,而去年12月推动市场飙升的融资增幅仅为2000亿英镑;新增账户达到66万个,为今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徐彪注意到rqfii基金的溢价为0.5%,沪港通的使用率再次上升至13%,表明海外资金的流入。
随着增量资金的进入,该机构预计股市将创下新高。然而,主板市场的蓝筹股与创业板所代表的成长股是有区别的。
“货币宽松有利于估值扩张,而成长股或主题股的魅力在于估值灵活性。因此,在货币宽松阶段,估值灵活的成长型公司相对容易获得基金的青睐。”荣通国内需求驱动型基金经理周军认为,a股市场的行业趋势和方向远比估值更重要,新兴行业始终是投资者关注的方向。
然而,对传统产业持乐观态度的机构认为,财政政策的连续实施将有利于“一带一路”、京津冀、长江经济带建设等主题机遇。
“六大消费项目和七大投资工程包将在近期发布,预计将形成新的投资亮点。”上海中咨头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一位投资经理透露,稳定增长的主线涉及电网、铁路、水利、新能源等,这些都是近期的关键投资机会。
此外,从估值和增量基金的角度来看,一些机构认为蓝筹股未来的表现将优于成长股。
“在连续两个月快速增长的股票之后,已经积累了巨大的利润率,购买增量基金的意愿并不高。相比之下,蓝筹股经过两个多月的调整,已经有了一定的安全边际。”华南一位基金经理表示,在现阶段,他更愿意“支持”增量基金。
上海的一位基金经理也注意到,进入高估值领域的增量基金并不多,但更多的是从市场转移出来的。他担心市场风格可能在不久的将来转向蓝筹股。
更为谨慎的机构认为,成长股可能会带来调整。
“大多数机构仍对成长型股票市场持乐观态度,并把一些蓝筹股头寸换成成长型股票。不过,我们认为,成长股市场已陷入僵局,类似于1月初的金融股。”瑞银证券(UBS Securities)策略师蒲表示,随着“两会”结束和第一季度报告披露期的临近,a股成长型股指可能迎来调整。
标题:市场“截获”经济托底信号 资金“蜂拥”入市再现
地址:http://www.cwtstour.com/ccxw/146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