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57字,读完约3分钟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发展普惠金融”的思想,为商业银行的改革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普惠金融坚持包容、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服务理念,以更广的客户覆盖面、更多的产品功能和渠道、创新的金融服务推广策略,努力向城市蓝领、农民、贫困人群、中小企业和欠发达地区等低收入群体渗透。商业银行充分发挥信贷、科技、人才、网络、资本和信息优势,不断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金融服务需求,这不仅是立足社会大局、履行社会责任、顺应社会潮流的积极回应,也是扩大金融覆盖面、促进自身发展、提升价值创造能力的需要。如何适应银行业发展的新常态,让普惠金融的制度建设发挥作用,措施有效果,笔者认为发展普惠金融的重点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从内生动力推动普惠金融发展。首先,我们应该树立一种新的挑战竞争意识。普惠金融在中国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大型商业银行应提高认识,转变经营理念,适应市场发展需求和新业务形式的变化,不能简单地将普惠金融视为简单的小企业。小企业市场大,小企业功能大,瞄准新的目标客户群体,发展普惠金融已成为商业银行转型升级的重要选择。第二是扮演大银行的角色。鉴于目前各类商业银行争夺中高端客户较多,普通客户服务不足,导致金融资源共享矛盾突出的现状,大型商业银行应积极发挥自身责任,履行时代社会责任,充当普惠金融的推动者和领导者,让广大社会群体平等共享现代金融服务,这不仅是促进社会进步的责任,也是不断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有效途径。三是突破发展瓶颈。大型商业银行应注重内部结构体系建设,有效形成联动机制,充分发挥小银行不具备的优势和内生动力,提高风险分散性,加快业务模式转变,增强市场反应能力,降低姿态,融入客户生活,提供与用户生活无缝衔接的金融服务,占领普惠金融发展高地。
通过科技创新促进普惠金融发展。一方面,我们要适应大数据时代带来的金融网络化和网络金融化的发展变化,适应普惠金融发展的新要求。针对金融消费者对银行实体网点和柜台的依赖减弱,自助银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微信银行、新媒体银行等新服务渠道快速发展的要求,大数据思维被置于R&D信息技术和商业银行应用的核心,银行业务科技含量全面提升,包括传统银行业务的科技投入,科技手段的研发贯穿于普惠金融发展的金融创新之中。另一方面,大数据时代的数据应该得到充分发挥。商业银行利用大数据营造大场景,通过科技进步和综合管理吸引客户,并自下而上动态分析客户群,及时改进业务流程。以大数据为核心资产,服务产品创新和运营监控,提升包容性金融体验。
从包容性思维角度推进普惠金融发展。首先,有必要在发展战略层面上增强客户思维。针对经济发展新常态给金融发展带来的新需求,我们不断增强改革创新意识,增强发展普惠金融模式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有效地从以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需求为中心转变,密切关注客户需求变化,在产品设计和客户服务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创新。二是要在同质化竞争的层面上提升特色银行的思维。鉴于商业银行业务服务同质化竞争程度较低,导致普惠金融发展突破不足,我们应积极探索普惠金融发展的差异化和特色化途径,包括品牌和区域模式,结合自身实际和优势,选择符合区域需求的品牌,形成特色。通过准确定位、个性化服务和制度创新,形成符合区域特色的特色银行和普惠金融服务新模式。
标题:找准发展普惠金融着力点
地址:http://www.cwtstour.com/ccxw/145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