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90字,读完约4分钟

继《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意见》(简称43号文件)之后,信托公司的“官信合作”业务再次面临冲击。最近,数万亿地方债务被置换的消息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业内人士认为,信托公司的“政府与信托合作”业务将受到影响,但影响程度取决于债券互换的范围和方式。然而,43号文件出台后,信托公司在信托和政治合作业务上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此外,ppp模式进展甚微,信托公司在基础设施投资领域进退两难。

万亿地方债置换冲击“政信合作”

新的政治和信托合作业务受到影响

据悉,1万亿元的地方债券互换额度已获批准,允许企业本着合同精神借新还旧,财政部将很快公布具体的置换计划。据此前媒体报道,股票债券互换的金额为3万亿元。

万亿地方债置换冲击“政信合作”

海通证券分析师蒋超(报价600837,咨询)表示,有几种方法可以替代现有债务:首先,部分替代和市场发行。未纳入配额的地方政府到期债务仍可通过传统信托、贷款和城市投资债券偿还,这意味着与融资平台相关的信托、城市投资债券等相关高收益品种的供给将明显下降。二是全面置换和市场布局。赋予地方政府发行3万亿地方政府债券的权力,并向市场发行这些债券,以替代2015年到期的相应债务。这意味着与融资平台相关的信托、城市投资债券等相关高收益品种的供应将基本消失。三是全面置换和央行认购。授权地方政府向特定投资者(如政策性银行)发行3万亿特别地方债券,然后由央行再融资认购,这也意味着与融资平台相关的信托、城市投资债券等相关高收益品种的供应将基本消失。

万亿地方债置换冲击“政信合作”

值得注意的是,自2012年以来,一些信托公司开展了“政府与信托合作”,要求交易对手必须是银监会发布的政府融资平台名单中未列出的公司。一家中央企业信托公司研究部总经理向《中国证券报》表示,尚不清楚本地债券互换的范围是否包括名单之外的平台公司。如果是这样,它将对信托公司产生更大的影响;如果不包括在内,影响相对较小。不过,这位人士也表示,对于现有的政府与信托合作产品,地方债券互换的安全性将大大提高。

万亿地方债置换冲击“政信合作”

信任输血基础设施遭受挫折

事实上,随着地方债务清理的规范化,密切相关的“政府与信托合作”产品的影响已经开始显现。

去年底,在43号通知下发时,政府与信托的合作被认为已经终止,当时信托公司之间掀起了一个争相发行此类产品的高潮。《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许多信托公司已经停止了政府与信托的合作。

万亿地方债置换冲击“政信合作”

“现在我们公司还在销售去年生产的产品,今年我们还没有完成一个订单。”一家大型信托公司的相关业务人员表示,43号文件出台后,这类业务被剥夺了政府信用,这是暂停业务的主要原因。

万亿地方债置换冲击“政信合作”

然而,一些信托公司继续发行相关产品。一位从事这项业务的资深信托经理告诉《中国证券报》:“虽然政府信贷已经剥离,但事实上,一些平台公司或交易对手拥有良好的资产质量,地方政府也有解决股票债务的需要,因此我们公司仍在这么做。”

万亿地方债置换冲击“政信合作”

“现在这个行业的这种业务有很大的不同”,但是他发现一些以前停止这种业务的信托公司最近又开始这样做了。

据业内人士称,原因在于,一方面,信托与政治合作业务的大部分投资都是基础设施建设,其中蕴含的投资机会不容忽视。另一方面,被视为“政府与信托合作”模式下的下一站的“ppp”模式在信托公司方面并没有取得多大进展。此前,一家大型信托公司原本打算参与财政部第一批ppp试点项目,但融资人提供的融资期限较长、融资成本较低,最终使其放弃。

万亿地方债置换冲击“政信合作”

“现在,我们已经放弃了这项业务。”该公司的相关业务人士告诉《中国证券报》,该公司别无选择,只能提及ppp。前述信托公司研究部总经理也认为,由于ppp模式持续时间较长,存在寻找合适的切入点和匹配资金持续时间等问题,使得信托公司难以参与ppp。

标题:万亿地方债置换冲击“政信合作”

地址:http://www.cwtstour.com/ccxw/145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