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79字,读完约3分钟
随着权力的日益下放,一些承担行政审批前置审批业务的中介机构正在成为普通百姓的新负担。3月10日,民政部等三个部门的相关负责人对政府工作报告进行了公开采访,其中提到在实施权力下放的过程中,首先要清理和规范中介服务。
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秘书长王满灿说:“去年第三方评估时,我们发现在落实简政放权措施中存在一些问题。”他说,原来的部分得到了政府的批准,一些被转移到社会组织,这增加了麻烦。首先,一些行业只有一个中介,是垄断性的,价格相对较高。最常见的问题是缺乏竞争机制,质量无法保证。其次,中介机构存在诸多违规行为,如重复审批、垄断市场、收费项目混乱等。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简化行政管理,下放权力,改革行政审批制度。两年来,国务院和各级政府把简政放权作为深化改革的重要抓手,大幅减少和下放行政审批项目,激发市场和企业活力。经过几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审批项目不断取消和调整,行政事业性收费大幅降低。然而,在改革过程中,与审批相关的中介服务不规范、不完善已经成为许多企业反映的突出问题。
《经济信息日报》记者此前在许多地方发现,项目处理主体的时间、精力和费用有一半以上都花在了中介环节上。中介服务机构与政府部门之间的不明确介入不仅是部门权力的延伸,也是利益的转移。混乱的中介服务正在吞噬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红利,同时损害政府的公信力和形象。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三电集团董事长袁亚非对《经济参考报》表示,许多项目的审批本来应该是第三方的事情,比如评估。因为它是分散的,所以它应该尽可能的干净。根本不需要一些行政审批,委托给中介机构只会增加一层剥削。
“如果中介以金钱为导向,就会增加企业的成本。因此,不能盲目强调权力下放,而应根据项目类别进行划分。”袁亚非表示,要慎重选择接受分权的中介机构,否则每个人都会经营中介机构,企业的负担会很大。
全国政协委员、柯美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冯东明也在接受《经济参考报》采访时表示,具有行政审批权限的中介机构必须关注其是否为盈利性组织或非营利性组织。如果是盈利组织,恐怕会引起一些麻烦。
他建议将更多的权力下放给行业协会,因为这些协会本身代表着行业的利益,能够更好地协调企业之间的关系,为企业提供所需的支持。因此,有必要提高行业协会的管理能力,树立其权威。
除了第三方中介服务机构的市场建设、运行机制和监管机制不完善外,中介机构的评估项目种类繁多,有些不合理;服务时间长、环节多、费用高都是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对此,NLD中央建议尽快制定《社会中介组织法》或《社会中介组织管理条例》,规范中介组织的职能、服务标准、收费和责任,实现依法管理;严禁将行政审批项目转为中介服务项目。对现有审批前可以取消的中介服务项目,确需保留的,要规范时限和收费,并向社会公布;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应引入必要的中介服务项目,提高项目审批的整体效率。
浙江省工商联也在一份提案中建议切断中介机构和行政单位之间的利益链。打破“红顶中介”垄断审批和垄断收费的格局;加强对中介服务机构的监管。按照服务质量和人员资质,建立中介服务机构定期星级评定制度,不断提高中介机构服务质量;加快培育市场化中介服务体系。引导社会资源设立中介服务机构,形成中介服务充分竞争的市场机制,让市场根据中介服务质量自由定价,从而减轻企业负担。
标题:简政放权须斩断中介与权力利益链
地址:http://www.cwtstour.com/ccxw/142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