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964字,读完约7分钟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制定“互联网加”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与现代制造业的融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多名NPC、CPPCC代表及相关专家在接受《经济参考报》采访时表示,“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大众创业、创新”和实施“中国制造2025”体现了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新理念,将为中国经济增长打造“生力军”,有望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
路斯互联网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互联网+”的概念,引起了各方的关注。所谓“互联网+”是指互联网与其他传统产业融合产生的新形式和商业模式。人们普遍认为,“互联网+”意味着以信息化带动经济发展的理念已基本确立,“中国制造”将在未来以互联网为经济催化剂全面升级。
“‘互联网+’是指将互联网的创新效应融入各个领域,对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保障民生、转变政府职能具有重要作用。”中国工程院院士、信息产业专家吴表示,在拓展互联网应用的同时,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正从最初的消费方渗透到产业和公共服务领域,未来将进一步推动产业升级。
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信息消费达到2.8万亿元,同比增长18%;预计到2015年底将达到3.2万亿元,同比增长约15%。2014年,微信作为移动互联网的代表产品,刺激了952亿元的信息消费,相当于2014年中国信息消费总规模的3.4%,促进了1007万个社会就业岗位。据估计,到2015年底,微信带动的信息消费将增加到1428亿元。
与此同时,“互联网+”正全面应用于各个行业,形成互联网金融、互联网交通、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教育等新业态。,并且正在向第一和第二产业渗透。
全国人大代表、腾讯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马表示,工业互联网正在从消费品行业向设备制造、能源、新材料等工业领域渗透,全面推动传统工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农业互联网也正从电子商务和其他在线销售环节渗透到生产领域,为农业带来新的机遇,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他呼吁从顶层设计层面制定国家“互联网+”发展战略,推动尽快发布“互联网+”健康发展指南,推动互联网与各行业的融合创新,在技术、标准和政策上充分连接互联网与传统产业,加强互联网相关基础设施建设。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移动浙江公司总经理郑杰认为,“互联网+”是改变传统制造业的重要力量。例如,他说,目前,国内一些工业生产设备已经与互联网连接。借助强大的数据网络,这些大型机器可以进行更加复杂和精确的生产,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水平。他建议以互联网为突破口,将“中国制造”升级为“中国制造”。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NPC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吴晓灵强调了“互联网+”的重要性,他说,互联网和物联网已经推动了生产方式、商业模式和管理方式的变革,将引领中国经济在各个角落赶超世界。如果我们不能把握住这一趋势,那将是中国经济的一大损失。
促进制造业升级的目标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制造业是我们的主导产业。实施“中国制造2025”,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夯实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
一些CPPCC成员认为,这肯定了“中国制造”在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并提出了下一阶段制造业发展的目标。这一目标一旦顺利实现,不仅将使中国制造业再次成为经济增长的引擎,也将实现中国经济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
目前,中国制造业正处于产业链低端向高端转型升级的阶段。全国政协委员、原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表示,中国制造业曾一度存在“脱离现实、虚拟化”的危险趋势,存在资本自由、人才流失、要素转移、效率低下等问题。未来十年将是“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关键十年,也是中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决定性十年。这是制定“中国制造2025”和调动各种有利因素促进制造业升级的目的。
值得注意的是,在新一轮全球产业链重组中,中国制造业仍面临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竞争压力。目前,欧美等发达国家以互联网等新技术振兴制造业已成为共识,并推出了振兴制造业的国家战略和计划,如美国的“再工业化”、“制造业振兴”和“先进制造伙伴计划”、德国的“工业4.0”、日本的“振兴战略”和法国的“新工业法国”。
就此,很多接受访问的CPPCC成员表示,创新应该是出发点,利用互联网、物联网等新技术推动制造业升级,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中华全国工商联在《关于借鉴德国“工业4.0”促进中国产业转型升级的建议》中指出,德国“工业4.0”是未来制造业发展趋势和国家层面相关问题的战略布局和对策。与中国“以信息化促工业化、以工业化促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两业深度融合战略”有许多相似之处,其提出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值得我们借鉴。全国工商联认为,通过“提前部署建设国家网络物理系统网络平台”和“启动国家重大智能制造专项”等措施,可以加快“两业深度融合战略”的实施。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说,虽然中国是一个制造业大国,但核心技术与人的矛盾、世界知名品牌缺乏、产学研脱节等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因此,要全面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抓住“工业革命3.0”和“工业革命4.0”时代的历史机遇,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
在大众创业和创新的基础上创造有利的市场环境
专家认为,如果“互联网+”是升级“中国制造”的具体工具,“大众创业和创新”将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更有利的市场环境。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围绕保持中高速增长、向中高端水平迈进的“双目标”,坚持稳定政策和预期、推进改革和结构调整的“双结合”,打造大众创业、创新、增加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双引擎”,在不挖潜、增质、提质的前提下推进速度调控发展,实现中国经济的升级。
本届政府一直致力于通过权力下放激发人们的创业和创新热情,并取得了积极成果。数据显示,从2014年3月1日至今,中国平均每天有1万多家企业诞生。专家认为,大众创业和创新的热潮将为“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提供必要的市场基础环境,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NPC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顾胜洲表示,持续的创业活动和新企业将为经济增长带来持续的活力。结合当前城市化、消费升级和信息化的趋势,创业创新活动将逐步推动中国产业结构由低端向中端水平提升。中国经济改革学会副会长陈坚认为,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不能再依靠模仿和模仿,而要依靠创新驱动的转型升级。否则,很难调整经济结构,显示市场活力。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研究所所长宋丽表示,过去,中国经济增长主要由出口和投资推动,劳动密集型产业推动经济发展。这种发展模式即将结束,下一阶段将依靠科技创新推动经济发展。创新不是由几个大企业完成的,而是由大众创业和创新完成的。
既然有必要创造一个大众创业和创新的新引擎,就有必要为其创造一个更好的市场环境。全国人大代表、小米董事长雷军建议,应该不断修改《公司法》,以改善创业环境。他指出,风险投资领域的一些新实践模式与《公司法》存在冲突,应大力打破对个人和企业创新创业的各种约束,加快完善人力资本制度、企业清算分配制度、库藏股和股权回购制度,并与世界先进国家接轨,推动风险投资,进而推动大众创业创新。
标题:经济“新势力”有望成增长新引擎
地址:http://www.cwtstour.com/ccxw/142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