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58字,读完约4分钟
“目前,中国经济要想创造奇迹,创造更大的辉煌,就必须努力提高质量,用质量改善来应对经济放缓,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进入质量时代。”4月29日,国家质检总局质量管理司司长黄国梁在解读《质量发展纲要》2015年行动计划时表示。
自2012年以来,国务院每年都制定《实施质量发展规划年度行动计划》,明确政府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作为“质量发展计划”的年度实施计划,今年的“行动计划”确定了四个方面的102项具体任务和18篇文章,有27个部委参加。
2014年,李克强总理在中国质量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发布、管理、治理”质量工作的新理念。
建立质量安全监督清单
与2014年版的行动计划相比,记者发现今年的行动计划突出了行政权力下放。首先,提出了“简化管理,分散管理,充分发挥企业作为质量主体的作用”,明确提出“进一步减少和分散质量安全准入的行政审批项目,研究制定质量安全监管权责清单。”
在国际上,发达国家的实践表明,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质量振兴被作为一项国家战略来实施。20世纪50年代,德国实施“以质量促品牌建设,以品牌促产品出口”的质量方针;20世纪60年代,日本提出了质量救国战略;20世纪70年代,韩国实施了质量追赶计划;20世纪80年代,美国颁布了《质量改进促进法》,促进了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可持续发展。
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所所长程宏认为,该行动计划是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形势下制定的,因此贯穿始终,它强调利用质量创新和提高质量能力来促进中国经济发展,以适应中国经济的新常态。
该行动计划提出实施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组织提高农民工职业技能的活动,支持企业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促进大众创业和创新。
程宏认为,质量创新实际上是实现所有人创业和创新的最有效载体。质量创新的效果非常明显,因为它可以使企业生产的产品卖得更好,使消费者更愿意升级,所以它可以使整个宏观经济变得更好。
“现在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在经济增长、产能过剩和激烈市场竞争的压力下,提高质量尤为必要,”黄国梁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如果我们继续忽视质量,只注重数量,很容易再次陷入规模增长的陷阱。
程宏表示,在新常态下,中国不再是短缺经济,产品和服务只能靠质量来销售,这迫使我们的企业采取质量发展战略。“这次经济不景气,肯定会让更多的企业凤凰涅槃,催生出一大批市场真正需要的优秀优质企业。”他说。
质量改进的四项特别行动
该行动计划提议为深入改进质量采取特别行动。特别关注提高关键消费品、电子商务产品、出口非洲产品和服务业质量的四项特别行动。
中国民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副总工程师蒋家东认为,消费品质量关系到消费者安全和社会稳定,电子商务产品质量关系到互联网经济的健康发展,出口到中国的非产品质量关系到对外贸易的稳定增长和国家形象,服务业质量关系到服务业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调整。
今年春节期间,中国游客出国“抢”日用品,一度引发舆论讨论“中国制造”。黄国梁认为,目前,全世界对中国的质量充满信心,中国制造已经成为高铁、核电设备等一些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质量大会上也表示:“近年来,我们积极向许多国家推广中国高铁和中国设备,信心来自中国质量的基础。”
黄国梁还透露,目前,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正在编制《行动计划》明细表,细化任务,明确时限和要求,逐步落实责任。同时,在今年的省政府质量评估中,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也将对行动计划在各地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以确保行动计划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
标题:以质量提升对冲经济放缓
地址:http://www.cwtstour.com/ccxw/142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