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78字,读完约4分钟
在新一轮的上海国有资产改革中,光明食品集团的子公司上海梅林正在适应其全新的角色:剥离饮用水业务,专注于肉类行业。
近日,《21世纪经济报道》独家获悉,在4月28日的机构投资者交流大会上,上海梅林高级管理层提出了海外养殖布局的战略目标。“公司将继续加快产业链两端的布局。在国内肉牛养殖中,将保持适度规模,大力拓展国际市场。计划在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等主要牛肉出口国设立养殖网点,控制上游优质养殖资源,打造产业链上游核心优势。”
上海梅林总裁沈为民表示:“今年是2013年至2015年‘三年发展战略’的最后一年,上市公司的销售规模计划达到120亿元。公司将在战略层面进行重大调整,从最初关注的速度和规模转向质量和效率。”
据了解,上海梅林已经开始制定新的三年战略规划(2016年~2018年),并提出了在新的三年内业绩翻番的目标,即到2018年,上海梅林的销售规模将达到至少250亿元,净利润将达到4亿元左右。
聚焦肉类产业
就在一个月前,随着母公司光明食品集团整体国有资产改革计划的出台,上海梅林的资产重组计划也随之出台。
该方案的核心内容可分为两部分。一是资产配售——上海梅林将上海正广河饮用水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正广河”)100%的股权出售给大股东益民集团(报价:600824,咨询);二是资产配售——上海梅林从光明食品旗下的上海牛奶(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牛奶集团”)收购肉牛、饲料、食品流通、技术服务和万荣路房地产。
具体而言,肉牛养殖业务涉及联好食品和慕贤神牛食品60%的股权,德牛食品、金波乳业科技和上牛国际100%的股权,陈佳牧业99%的股权,郑锦牧业和绿源牧业51%的股权。
据悉,肉类业务总资产2.32亿元,净资产6063.19万元,营业收入6.28亿元,净利润仅为94.74万元。饲料业务涉及12家企业,总资产8.52亿元,净资产2.38亿元,营业收入18.07亿元,净利润1829.38万元。
相比之下,郑广河2014年末经审计的净资产为1.34亿元,营业收入为2.01亿元,净利润为1228.35万元。就净利润而言,正广河远远高于肉类和饲料资产。
当被问及为何出售郑广河时,沈为民解释说:“光明食品集团对上海梅林的战略定位是以肉类行业为重点。”无关的资产将被出售。郑广和的出售对上市公司整体经营状况的影响有限。”
值得注意的是,光明食品选择上海梅林专注于肉类行业,因为后者已经拥有一些猪肉资产。2011年和2012年,上海梅林先后收购了“爱森肉类”食品公司和“寿司”冷却肉,销售范围从上海延伸至整个长江三角洲。
2014年,上海梅林营业收入达到105.91亿元,同比增长2.35%;上市公司股东应占净利润1.1亿元,同比下降14.53%。沈为民表示:“去年上市公司业绩增长缓慢,主要是因为肉类行业。2014年,中国的猪肉养殖出现下滑,几乎是亏损率最高的行业。"
然而,自2015年以来,“猪周期”开始显示出逆转和上升的迹象。经过这一轮交易,上海梅林生猪养殖年产量将增加到70万头左右。
预计它将在海外进行再融资
在光明食品集团的国际化地图上,上海梅林决定从“国内资源控制”转向“国外资源控制”。据悉,海外市场将是上海梅林未来三年投资布局的重点。
“未来三年,公司将再次筹集资金。前两次融资主要是为了开发国内市场,现在上海梅林正在走向世界。”沈为民说道。
除了猪肉,公司的牛肉产业链是公司目前面临的一个全新课题。沈为民还承认,在过去,上海梅林主要从事猪肉业务,有7家牛肉企业根据牛奶公司收购这一次。
"在牛肉行业的重组中,最困难的是上游资源."沈为民说道。玉米作为一种养殖饲料,国外价格约为1000元/吨,而国内价格为2600元/吨。农业成本的70%来自饲料。为了解决上游成本问题,上海梅林在资产重组中选择打包收购牛奶公司的12家饲料企业。
“在上游资源层面,国内价格没有竞争优势,因此企业必须走出去。”沈为民指出。“饲料上游种植是最困难的,而中国则夹在美国、阿根廷和澳大利亚之间,处于混战之中。该公司对此进行了近4年的研究,确定空在这一领域的利润非常大。”
凭借猪肉、牛肉和饲料行业全新的战略定位,上海梅林表示,未来计划建设11家规模超过20亿元的单个企业。同时,在猪肉、牛肉和饲料三大资产中,目标是冲刺到100亿的规模。
标题:上海梅林放言三年后业绩翻番 海外布局收效仍待考
地址:http://www.cwtstour.com/ccxw/141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