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904字,读完约10分钟

深圳市何英科技(报价300457,咨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何英科技”)是国内锂电池设备制造商中“最远”的一家。4月23日,中国证监会批准了25家企业的首次公开发行(ipo)申请,Wintech是其中之一。

赢合科技:价格战“先锋”的高毛利之谜

在行业大幅波动的背景下,作为价格战的“先锋”,赢合科技近三年的平均毛利率为40%,净利润为23%。然而,这样的成绩单并没有得到同行的认可:“我们无法了解获奖的财务数据。”“这么低的价格,25%的毛利率已经很高了,不可能超过30%。”“获胜的销售价格相当于我们的采购成本。我们如何才能获得30%的利润?”......

赢合科技:价格战“先锋”的高毛利之谜

除了利润率高于同行的因素外,《中国商报》的采访还发现,和合科技在收入确认、核心人才团队和专利申请方面可能存在隐性风险。

利润率极高

锂电池设备制造商的下游客户是锂电池制造商,受国家新能源政策的影响很大。2010年以来,随着动力锂电池在全国的推广,整个行业的发展高潮出现了。此时,pe和vc也在锂设备企业上投入巨资,帮助它们上市。

赢合科技:价格战“先锋”的高毛利之谜

然而,从2011年到2013年,由于相关补贴政策的滞后,锂电池设备行业也经历了一个低发展期。尤其是在2012年,关于“破产潮”的报道频频出现,一些投资者也选择了离开,因为他们的投资回报远低于预期。对于落后的pe和vc来说,他们不得不面对企业业绩的巨大波动,不能满足持续盈利的上市要求。然而,日益激烈的价格战、技术偷猎和抄袭也变得越来越麻烦。

赢合科技:价格战“先锋”的高毛利之谜

在这种背景下,威特的表现尤其引人注目。据公开信息显示,2014年,华泰实现营业收入2.25亿元,净利润5052元;近三年,公司综合毛利率分别为41.6%、38.55%和40.64%,净利润分别为22.91%、23.84%和22.45%。

赢合科技:价格战“先锋”的高毛利之谜

光看招股说明书,投资者肯定很难理解“极高利润率”的概念。在其招股书中,华泰选择与两家上市公司进行比较,即七星电子(报价002371,咨询)(002371.sz)和京生机电(报价300316,咨询)。相比较而言,无论是毛利率、净利润率、资产负债率、盈利能力等指标,都处于平均水平。

赢合科技:价格战“先锋”的高毛利之谜

然而,业内人士认为,上述两家公司之间没有多少可比性。据公开信息,七星电子主要从事基础电子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主要产品是大型集成电路制造设备和电子元器件;京生机电有限公司主要生产光伏设备。这两个领域都与“赢-跳”技术领域有很大不同。

赢合科技:价格战“先锋”的高毛利之谜

七星电子内部人士告诉《中国商报》记者,锂离子电池设备在公司产品结构中所占比例不到10%。他表示,七星电子锂设备处于高端,毛利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但最高只能达到30%左右。

赢合科技:价格战“先锋”的高毛利之谜

真正具有可比性的锂电池设备制造商,如深圳冀阳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冀阳科技”)和深圳亚康精密机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亚康机械”),也比同期Wintech披露的利润率低5~10个百分点。

赢合科技:价格战“先锋”的高毛利之谜

毛利率高于同行,这通常意味着产品比同行更高端、更有市场。但是双赢技术的价格不仅低,而且低得多。由于销售价格低,毛利率高,所以对于同行来说,Wintech的财务数据很难理解。

赢合科技:价格战“先锋”的高毛利之谜

竞争趋于激烈,销售的毛利率和净利润率将下降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教授卢桂华对记者表示,如果产品领先于竞争对手,那么抵御价格战和维持高利率的能力将会更强,这取决于Wintech的产品是否优于竞争对手。“如果产品不领先,可能会有问题”。

赢合科技:价格战“先锋”的高毛利之谜

许多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一方面,Wintech的产品“定位不高”,他们通过打价格战、走低端路线来实现业务目标;另一方面,从销售客户的角度来看,在公司的十大客户中,没有比亚迪(Quote 002594,Consulting)这样的行业领先者,客户规模相对较小。

赢合科技:价格战“先锋”的高毛利之谜

“这是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利润率也差不多,除非进口设备的利润率可能更高。”一位要求匿名的锂电池设备行业分析师告诉《中国商报》记者,锂电池设备在过去几年经历了低谷,在此期间价格战变得更加激烈。

赢合科技:价格战“先锋”的高毛利之谜

Wintech是这场价格战的“先锋”。以占公司营业收入26.54%的卷绕机为例,2014年,赢合科技的销售单价为23.32万元,较2013年的13.4万元大幅增加。原因是自动绕线机的比例增加,半自动绕线机的比例减少。这种“混合”价格使得行业比较困难。

赢合科技:价格战“先锋”的高毛利之谜

冀阳科技的营销总监告诉本报,行业内自动绕线机的一般价格在55万到65万台之间,有些公司的价格稍高,达到70万元一台。Wintech的单价远低于其同行。

此外,销量较大的涂布机和制膜机的价格也较低。"他们告诉客户,涂布机的价格可以比我们的低30% . "深圳一家锂电池设备公司的高管告诉记者,在同一地区,直接材料成本和人工成本是相似的,基本上不可能维持20%以上的净利率。“我们的销售净利率只有10%,我们无法了解他们的财务数据。”

赢合科技:价格战“先锋”的高毛利之谜

金融风险逼近

2013年,威特收购了新客户山东威能环保电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威能环保”),该公司2014年的收入为4728.4万元,占20%以上。正是这一确定的收入在业内引起了争议。

赢合科技:价格战“先锋”的高毛利之谜

2013年,威能科技与威能环保签订了总金额为5500万元的设备购销合同,并向威能环保收取了3043.4万元的预付款。在给证监会的反馈中,威能科技表示威能环保的收入为5008.73万元。换句话说,2014年经威能确认的收入为4728.4万元,占威能环保总收入的90%以上。

赢合科技:价格战“先锋”的高毛利之谜

双赢技术在招股说明书中说明,公司确认收入的时点是“产品交付给客户安装调试,客户验收合格后确认收入”;收入确认的依据是“产品通过客户验收后,客户提供的验收表”。

赢合科技:价格战“先锋”的高毛利之谜

然而,这里提到的“验收表”在业内引起了怀疑。锂电池行业的很多人告诉本报,威能环保并没有接受很多供应商的产品,因为生产线上的一些产品不符合验收条件,而这部分产品只是来自赢合科技。为什么你只完成了对赢合科技产品的验收?

赢合科技:价格战“先锋”的高毛利之谜

"我们一直在与威能环保沟通,但从未接受."深圳一家锂离子设备企业的中层告诉记者,很多锂离子设备企业都在同一条生产线上,属于威能环保的同一批设备,目前还没有完成验收。

赢合科技:价格战“先锋”的高毛利之谜

据冀阳科技介绍,截至3月31日,公司去年1月向威能环保提供的自动注射机设备尚未验收,原因是全线运行不畅,项目进展缓慢。

据我报报道,东莞俊泰精密机械有限公司去年9月向威能环保提供的铝壳动力电池装配线已经投产,但截至今年3月底尚未验收。七星电子于2013年11月向威能环保提供的涂装设备已经调试运行,达到验收条件。但是,“项目中的所有生产设备到目前为止(4月2日)还没有全部验收,因为其他设备供应商提供的后一种供需生产设备不能正常运行,这就拖了下来。”

赢合科技:价格战“先锋”的高毛利之谜

前述锂电池行业分析师也表示,生产线上的设备同时被普遍接受。原因是验收是为了整条生产线投入生产,只验收一部分是没有意义的。此外,验收意味着付款结算,下游企业往往会延迟验收时间。

赢合科技:价格战“先锋”的高毛利之谜

(对于ipo公司)如果你在确认收入时没有拿到验收单,那么问题就严重了。”卢桂华说道。

深圳某锂电池设备公司的一位人士告诉本报,提前拿到验收单是有可能的,但对于客户来说,往往需要妥协退货条件,比如同意在一定时间内无条件退货。然而,这一协议实际上增加了收入并延迟了风险,因为无条件回报的风险非常高。

赢合科技:价格战“先锋”的高毛利之谜

挖墙角“遗产”

由于激进的“偷猎”技术,赢合科技目前正处于许多专利纠纷和员工竞争纠纷之中。

在激烈的价格战中,高投入和长周期的技术研发使企业失去了耐心。锂电池设备企业直接向企业引进成熟的人才和技术也已成为惯例。Wintech就是这种情况。根据更新后的招股说明书,截至去年年底,公司共有64名R&D技术人员,其中核心技术人员5名,分别是王胜玲、林兆伟、张军成、张勇和倪力。

赢合科技:价格战“先锋”的高毛利之谜

其中,林兆伟担任了Wintech的监事会主席和总工程师。曾任深圳市佳拓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深圳联强信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王胜玲曾担任威特公司副董事长、R&D中心主任。此前,她曾担任深圳恒利高机械有限公司开发部工程师、深圳市创明电池有限公司设计师、珠海华冠电子科技有限公司R&D部主任..

赢合科技:价格战“先锋”的高毛利之谜

"王胜玲离开珠海华冠,直接去了业内知名的赢科技."珠海华冠的一位知情人士告诉本报,知识产权和技术专利的法律保护薄弱,很难通过法律程序维护权利。虽然双方将签署保密协议和竞业禁止协议,但实际问题是,“大多数人只能承认自己运气不好。”

赢合科技:价格战“先锋”的高毛利之谜

倪力曾担任和合技术研究所所长,曾任深圳冀阳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技术办公室经理,深圳四方精纯科技有限公司技术副总裁..值得注意的是,倪力已被原单位冀阳科技起诉违反竞业禁止协议。目前,该案已被法院受理。

赢合科技:价格战“先锋”的高毛利之谜

Wintech的竞争纠纷中仍然有很多技术骨干。本报从冀阳科技管理部获悉,公司电气系统工程师陈于2007年11月至2014年6月在冀阳科技工作,并于2014年7月与赢合科技签订了电气系统工程师劳动合同。

赢合科技:价格战“先锋”的高毛利之谜

“陈是的核心人物,在冀阳有很高的地位。他从2007年到2014年一直在该团队工作,是一名非常有骨气的员工。”上述部门负责人告诉本报,公司与陈签订了竞业禁止保密协议,公司在离职时主动支付了赔偿金,但陈关闭了账户,拒绝接受支付。目前,陈也因违反竞业限制被冀阳科技起诉。

赢合科技:价格战“先锋”的高毛利之谜

如果赢合科技和相关员工败诉,他们可能面临停止相关设备生产和补偿设备利益的风险。除了传统的同行偷猎,它不仅会带来持续的竞争纠纷,还会引发专利纠纷。

赢合科技:价格战“先锋”的高毛利之谜

赢合科技在2014年提交的第一份招股说明书中披露,该公司于当年2月17日被冀阳科技起诉,此案是一场专利申请权归属纠纷。Wintech没有透露案件的最终结果。

赢合科技:价格战“先锋”的高毛利之谜

这场争论源于技术人员从同行那里挖墙角。2011年3月,廖如虎与冀阳科技签订了机械系统工程师的劳动合同,冀阳科技也与廖如虎签订了竞业禁止协议。廖如虎于2011年11月辞去冀阳科技职务,其名字于2012年5月出现在威特的专利申请中。

赢合科技:价格战“先锋”的高毛利之谜

《中国商报》从冀阳科技获得的《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事调解书》(2014)显示,本院主持调解,认定涉案专利申请权属于冀阳科技。目前,专利申请人正在变更过程中。

标题:赢合科技:价格战“先锋”的高毛利之谜

地址:http://www.cwtstour.com/ccxw/140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