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85字,读完约2分钟
江光祥
自海沧资本经理江涛去年7月离家出走以来,中国第二大aa+评级担保公司河北融投一直存在争议。
近日,河北融投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受河北建设投资集团委托,暂停所有担保业务,基本暴露了相关风险,引发了集团下属河北融投担保集团能否履约的担忧。
河北融投所在的国内担保行业经过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在帮助占我国企业体系99%的中小企业突破融资瓶颈、打开银行与中小企业之间的资本流通“结”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其面临的问题也值得我们关注。
河北融投从“融投模式”的先驱陷入了困境,这可以看作是当前担保行业的一个典型缩影。这样一个大型的国有担保平台仍然会遇到困难,更不用说中小担保公司和民营担保公司的生态了。
担保公司面临的困境,首先是它们的风险和收益极不对称:100%的风险应该相应地承担,担保费最多3%左右。逾期付款和坏账必须得到弥补,这使得许多担保公司难以在业务发展过程中保持信心,或者变异为“称为担保的小额贷款”,甚至徘徊在非法集资的边缘。
银行等金融机构掌管资金,没有动力按照风险与收益平等的原则,为担保公司承保的项目建立科学的风险分担比例机制,担保公司没有发言权。
困境的另一面是担保公司的业务类型高度相似,风险容易集中在某个阶段的“热点”行业。
以河北榕头为例,从其公开信息可以看出,其担保的上亿元资产管理计划和信托贷款大多流向了回报丰厚、风险巨大的房地产行业。不足为奇的是,河北融投这次担保能力的丧失也是由房地产市场风险造成的。由此可见,一些担保公司担保的贷款去向与“帮助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中小企业获得信贷支持和融资能力,大力支持新兴产业融资需求”的说法相去甚远。
归根结底,担保公司担保的企业必须有发展和利润,贷款是可以偿还的。然而,一旦热点行业蜂拥而至,被担保企业无法逆转系统性风险,担保公司也无法自行担保。担保行业的声誉,甚至整个金融环境的安全,都会受到影响。
这一困境也反映出担保行业背后的其他问题,如行业体系缺失、自律机构错位、监管机构和制度不明确等,同样发人深省。
担保机构控制、防范和化解风险的能力较弱,行业现状非常不成熟,这也是事实。但是,从整个经济体系的角度来看,担保行业的作用至少在目前是无可替代的,整个担保市场的行业效率、行业安全、行业监管和行业自律的进一步提高,可能是河北省金融投资困境带给我们的最大启示。
(作者是鑫源基金的业务策划经理)
标题:蒋光祥:河北融投困局暴露担保企业风险与回报不对称性
地址:http://www.cwtstour.com/ccxw/138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