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391字,读完约6分钟

江小苑

[在斯宾格勒看来,所有的文明都是生、死、亡的,但中国文明已经延续了5000年,这是所有其他文明从未经历过的]

整整100年前,奥斯瓦尔德辞去了孤独的中学教师一职。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1880 ~ 1936),住在慕尼黑一所破房子里,对窗外的一切充耳不闻,专心致志地写他的杰作《西方的衰落》。窗外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猛烈炮火。他生活贫困,衣食无着,冬天也没有取暖的保障。由于身体不好,他两次回到部队。否则,他很有可能像狗一样死在前线肮脏泥泞的战壕里。

百年重读《西方的没落》

施本格勒出生于平民,但受过良好的教育。他先后在慕尼黑大学和柏林大学学习。24岁时,他获得了哈雷大学的博士学位。30岁时,他继承了一笔并不富裕的财富,这使他得以谋生,于是第二年他隐居起来,开始写《西方的衰落》。一个在学术界默默无闻的年轻人突然写了这么大一本书,这肯定让人觉得不可靠。第一卷《形式与现实》在经历了许多波折之后于1918年在维也纳出版,第一版仅印刷了1500册。

百年重读《西方的没落》

然而,“西学东渐”总是让我想起两千年前中国著名的歌谣——《绝代佳人》中的一句话:“北方有绝代佳人,独来独往,顾城顾国。”《西方的衰落》的第一卷很快引起了轰动。一个年轻的作家,他是难以置信的傲慢,说话自由,有一个高的视野,深刻的思想和大的语气,并立即迷住了来自各行各业的读者。有一段时间,政治家和平民都在谈论西方的衰落。像往常一样,犰狳的学术领袖们出来批评这些书,因为它们造成了许多伤害等等。当时,斯宾格勒非常热血,他做出了不懈的努力。1922年,他出版了第二卷《世界历史的视角》和第一卷的修订版。这两卷合在一起出版,这是为了再次照看它们,一部经典作品从此流传下来。

百年重读《西方的没落》

平等多元的历史观

《西方的衰落》是皇帝的杰作,其中文译本有两卷,150万字。这当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历史作品。斯宾格勒继承了他的前辈们伟大的文学风格,如黑格尔的历史哲学和伯克哈特的世界历史沉思。他走了几千英里,思考了几千年,指出了这个国家,鼓励写作,并没有坚持编年史和历史事件。如果一定要归类为历史著作,那只能是“历史理论”,而不是“史学”。斯宾格勒自己对这本书的立场是:“我仍然可以承认并自豪地称之为德国哲学”——哲学而不是历史。也可以说,历史只是他哲学沉思的对象,或者文化研究的对象。

百年重读《西方的没落》

《西方的衰落》的标题是有力的、引人注目的和耸人听闻的。它对本格拉的实施并不是为了扮演先知的角色和预测西方的衰落。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他试图“预测历史”。但是“衰落”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在白话文里,斯宾格勒只指出世界上所有的文化或文明都是活的,都有生、死、病,西方文化也不例外,所以他只是断言“西方终将衰落”。

百年重读《西方的没落》

斯宾格勒没有用所谓的“历史学家的严谨”来表达他的思想。事实上,他的思想只能用文学语言来表达。在写作中,他几乎不做任何“论证”,而只是给出一个又一个“判断”。这使得他的书读起来深刻而深刻。例如,他认为在“文化”阶段,它是创造,然后在“文明”阶段,它是内省和物质享受,所以结局只能是衰落。根据斯宾格勒的说法,这种西方的衰落过程将持续几个世纪。

百年重读《西方的没落》

在他的书中,斯宾格勒声称歌德给了他“方法”,而尼采给了他“质疑的能力”。但是对于这种话,通常不能太当真。他研究历史的方法是所谓的“观相”,也叫“世界历史形态学”,有点类似中国古代的“见微知著”。事实上,在《左传》、《国语》、《战国策》等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留下的书籍中,有许多古人的拙见,即根据一些具体现象来判断民族政治乃至民族运动的例子。

百年重读《西方的没落》

斯宾格勒放弃了欧洲中心主义历史观,称之为“历史托勒密体系”。然而,他“并不认为古典文化或西方文化比印度文化、巴比伦文化、中国文化、埃及文化、阿拉伯文化、墨西哥文化等具有更优越的地位。”,而这种相对平等和多元的历史观被他描述为“哥白尼在历史领域的发现”。

百年重读《西方的没落》

他还试图为各种文化寻找神秘的“原始符号”。例如,古典文化的原始符号是“最近的、严格限制的和自给自足的实体”,西方文化的原始符号是“纯粹的和无限的空房间”,阿拉伯文化的原始符号是“世界洞穴”,而古埃及文化的原始符号是”。

百年重读《西方的没落》

他似乎对阿拉伯文化情有独钟,占据了第二卷14章中3章的标题。他很少谈及中国文化,但注意到“在周初,有对神灵和男性生殖器的崇拜;有各种神秘的盛宴仪式,在那里对上帝的崇拜与狂喜的集体舞蹈齐头并进;神和女祭司之间有模拟表演和对话。作为一个从未结过婚的男人,他在书中也说过一些老话,如“男人创造历史,女人就是历史”和“女人的策略永远是征服男人”。

百年重读《西方的没落》

所有文明都有生与死?

《西方的衰落》第二卷的最后一章是“经济生活的形式世界(B)机器”,一些学者认为这是一个草率的章节,但不一定如此。半个世纪后,斯宾格勒似乎隐约感觉到了尼尔。n.postman所哀叹的情况必然会出现——文化向技术(以机器为代表)投降。这本书以古罗马古典作家塞内卡的一句名言结束:“谁愿意,命运就领导谁;那些不愿意的人,命运就会拖走”(DuuntFatavolentem,Noentemtrahunt),这充分表达了斯宾格勒对西方文明命运的无奈感。

百年重读《西方的没落》

一百年后重读《西方的衰落》确实让人感觉不同。西方似乎真的在衰落,而且衰落的时间很可能比斯宾格勒预测的要早——斯宾格勒明确地说,西方的衰落“将在未来的一千年里占据最初的几个世纪,但其衰落的迹象已经被预测到了,今天我们周围可以感觉到。”考虑到这是100年前的预测,它真的有点像哲学家。

百年重读《西方的没落》

唯一的问题是,当斯宾格勒写这本书时,似乎已经“衰落”并成为定局的中国文明奇迹般地复活了,它似乎又一次全面展开了。在斯宾格勒看来,所有文明都有自己的生与死,但中国文明已经延续了5000年,这是所有其他文明从未做到的。面对这种特殊的文化情况,或者说文明异常,如果斯宾格勒从春天就知道了,他会重建他的理论框架吗?

百年重读《西方的没落》

(这篇文章是王买·叶檀二世的第十六章)

标题:百年重读《西方的没落》

地址:http://www.cwtstour.com/ccxw/129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