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990字,读完约12分钟
孙行之
4月7日晚,苏富比、香港嘉德和香港保利的春季拍卖会落下帷幕,香港春季拍卖会第一阶段于2015年结束。佳士得香港拍卖会将于5月28日至6月3日举行。
4月初,香港的内地游客并不多,但对于收藏家、经纪人和拍卖行从业者来说,香港春季拍卖会是不容错过的。在预览和拍卖网站上,活跃在内地拍卖网站上的熟悉面孔经常出现。同时,由于香港在关税方面的优势,香港春季拍卖会,尤其是苏富比拍卖会,也吸引了一些外国收藏家和香港本地人。

从拍卖行公布的交易数据来看,近日春季拍卖会的购买力是稳定的,宏观经济低迷和艺术品市场的调整并没有给香港艺术品市场蒙上阴影。中国嘉德为期两天的拍卖会总成交额为2.53亿港元,包括中国书画、当代艺术、青铜器、明式家具和陶瓷工艺品。香港保利宣布营业额为11亿港元,包括12个类别。苏富比的成交额为26.94亿港元。其中,中国书画成交价为4.78亿港元,比估价高2.5倍,近80%的拍卖超过了高估价。这一数字较去年的34.2亿港元大幅缩水,但拍卖行也控制了今年拍卖的作品数量。

相比之下,香港市场对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更为敏感,其交易情况可视为市场活动的试金石。
资深收藏家严明在接受《中国商报》采访时谈到了自己对香港春季拍卖会的感受:“就人气而言,这次春季拍卖会与往年没有什么不同。好东西仍然可以高价出售。例如,张大千和齐白石仍然很强大。”就古董艺术品而言,严明认为海外拍卖相对于内地有着绝对优势:“就万文和陶瓷而言,它们是苏富比和佳士得的强项,它们拥有更好的艺术来源;在内地拍卖业,很多文物都是二手的,即专家从国外购买后送到拍卖行,这样比较贵,有些会出现很多次。”同时,由于内地资金短缺和股市好转,严明认为今年内地的春季拍卖会可能不如香港。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被视为市场风向标的苏富比成交额较去年的34.2亿港元有所下降,这似乎表明市场略有下滑。但“好东西还是可以卖个好价钱”也是业内的共识。对于嘉德和保利来说,香港只是他们春季拍摄的第一站,而在北京春季拍摄的预演中,这两家公司的作品将会吸引更多人的期待。

天价罕见,整体交易稳定
中国艺术品市场仍未走出调整期。在这种情况下,一流艺术家的重要作品数量显然很少。有业内人士指出:“当市场不高时,买家不愿意卖出是不可避免的。”天价是罕见的,但整体交易是稳定的。例如,香港嘉德的“一房一比利时明式家具情侣房”专场演出,成交率达到100%,成为春季拍卖会上第一场白手套专场演出,而“助远望姬塬书画”专场演出也已销售一空。苏富比的“奇-当代文人艺术”,以精致的生活品味为理念,将当代水墨、艺术设计珍品和中国古代艺术品融为一体的特殊表现,同样令人耳目一新。特别演出在6日也达到了73%的流失率。

与此同时,苏富比和嘉德也实施了低估值策略。就高质量的地段而言,低估价可以激发买家的热情,最终更有利于交易。
今年是内地拍卖公司进入香港的第四年。从业者对香港和内地市场的差异有不同的感受。《卫报》现代书画部负责人大卫在接受《中国商报》采访时表示:“对《卫报》来说,区别在于习俗。到香港可以为更多的海外客人服务,他们会认为香港更有利于艺术或其他财产的进出。”至于在经济下行压力下的拍卖情况,大卫向《中国商报》表示,他们在香港的特别拍卖总数量一般维持在300件/组左右。“我们认为这个数字比较容易控制,对于香港的电流收集器来说。对这个群体来说,它是可以消化的。”在审美趣味方面,他表示香港嘉德亦会拍摄一些符合本地趣味的艺术作品,例如岭南画派或香港本地画家的作品。

香港苏富比中国书画部负责人张朝群在接受《中国商报》采访时表示,根据他的观察,预览版的受欢迎程度与往年没有太大不同:“但预览版的受欢迎程度并不能代表什么,最终的购买往往只是一小部分。”收藏家。”

唯一一个破了1亿块的买家是刘益谦
在中国古董艺术方面,香港春季拍卖会有很多亮点。《香港卫报》密切关注“一室比利时情侣房”中的11件明式家具,总成交额为5,370万港元。其中,6套晚明黄华丽玫瑰椅以2990万港元成交,另一套晚明黄华丽以2070万港元的高价在方教贵成对出售。

苏富比中国艺术品类别“南宋官窑八方仙口瓶”的封面拍品以1亿港元成交,成为今年春季拍卖会上唯一一个成交价超过1亿港元的拍品。刘益谦还是买了它。

年复一年,这位上海收藏家仍然遵循着“买进买出”和“买封面”两条路线。在今年香港的春季拍摄中,他在苏富比拍卖行拍摄了林风眠的四幅作品,香港保利拍卖行拍摄了林风眠的《荷花灯》(880万港元),以及于2007年的作品《毛主席和韶山农民的谈话》(760万港元),此外还有苏富比拍卖行的《黄海洋色双耳瓶》(4400万港元)和《官窑八党瓶》。

这个“南宋官窑八坊瓶”之前为日本收藏家所有,在拍卖前被苏富比拍卖。在上海的预展期间,这个瓷瓶吸引了许多收藏家的注意。当时《中国商报》的记者看到,宫廷文物的重要收藏者许和他的助手到现场欣赏。这件瓷器是粉红色的,质地光滑。上面盖着葛窑的金丝布。更难得的是,八方瓶的形状非常特殊,所以很难制作瓷胎。只有古代官窑生产,所以他们毫不犹豫地花钱。经过多次失败,他们只得到几个成品。据苏富比拍卖行在拍卖前透露的信息,这瓶官窑瓷器是日本收藏家于1975年7月在伦敦苏富比拍卖行购买的。2012年,北宋汝窑的另一件葵花洗瓷在宋瓷拍卖会上创下2.786亿港元的纪录。

另一方,白宇九尺牛方希,是雍正帝仅存的五方玉雕印章之一。附在它上面的原始盒子也记录在法庭文件中,巴黎集美博物馆收藏的宝器中也有描述。拍卖前,估价在3000万至4000万港元之间。拍卖期间,拍卖以2000万港元开始。九个现场买家和电话佣金参与了投标。最后的投标落在两个电话委员会之间。经过五分钟的拔河比赛,交易以9,200万港元和1.049亿港元(包括佣金)成交。苏富比中国艺术部负责人邱在拍摄结束后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这是一位非常重要的私人收藏家,但他想保持低调,不能透露自己的身份。张大千和林风眠仍然在同一个位置

在中国书画史上,张大千、林风眠、齐白石仍有不可动摇的地位。
在这次由《卫报》推出的张大千作品中,《石溪山留客图》是一部全盛时期的古代作品。这也是《卫报》现代书画的“封面”。创作这幅画时,张大千身在成都,有着敦煌回归后的积淀,面对清宫流出的众多古画,他有着这种细腻的山水。作品创作于1948年,是在上海成都路举办的“张大千新作展”。大卫说,这幅画是上海的重要收藏家在那年的展览中购买和收藏的,它出现在嘉德工作室也是这幅画60多年来第一次出现在市场上。最终,这幅画以1725万港元的价格售出,成为《卫报》中国书画特刊中的最高价格。此外,张大千的《山谷图》是一幅画家晚年和早年的作品,也卖了368万港元。

近年来,香港苏富比拍卖行推出了一系列张大千的作品。在此次春拍中,苏富比共获得325件现代书画作品,其中包括张大千的20多件作品和林风眠的10多件作品,其中包括张大千的重要作品《翠盖尚云香满堂》、《云泉古寺》。另一幅《唐秋郊图》是张大千在大吉岭居住期间的代表作,在拍摄前受到最多关注。最后,张大千的这三幅作品位列中国书画成交价的前三名。

《唐秋郊图》的估价为1000万至1500万港元,最终以5116万港元成交,成为整场拍卖的最高价。据《艺术新闻》(Art News)报道,该拍品最初出现在2012年香港苏富比秋季拍卖会上,但在拍卖会前夕,民国建筑大亨卢根全的女儿卢杰坑通过法庭提出她是这幅画的主人,并要求苏富比归还,导致拍卖被撤回。据说这幅画是交给她的弟弟卢保管的,然后交到家里的员工手里,进入了苏富比拍卖行。经过两年多的诉讼,双方于2015年2月庭外和解,这幅画再次进入苏富比拍卖行。由于市场波动,这幅画的最低估价从2012年的1280万元调整到今年的1000万元。

据《中国商报》记者在拍卖现场所见,齐白石、林风眠、关良的作品出现在中国书画专场拍卖会上,竞拍的热情总是高得多。今年香港春季拍卖会上,林风眠的作品仍然是各大拍卖行的主打作品,不仅在预展中被专家们重点推介,还在拍卖会上大放异彩。苏富比拍卖行展出了林风眠的14件作品,这些作品的售价都超过了最高估价,包括《霸王别姬》(1064万港元)、《清河》(788万港元)、《双树》(608港元)、《夏凡》(212万港元)、《母女》(100位不熟悉市场的现代著名艺术家)

除了张大千、齐白石等常年占据市场重要位置的艺术家之外,一些被艺术史遗忘或没有深厚市场基础的艺术家的作品也将在现代中国书画中被发掘出来。这种特别的活动常常能让收藏家们耳目一新,拓宽市场。

在香港春季拍卖会上,苏富比推出了由香港画家李燕珊收藏的书画。这位画家曾在广东画坛享有盛誉,出生于法律界,尤其擅长画竹子。在香港定居后,他过着隐居生活,保持低调,没有市场交易记录,所有重要作品都留在家里。自1975年以来,李燕珊的作品只公开展出过两次。在这次春季拍摄中,李燕珊的家人送来了五幅家中收藏的书画进行拍摄,这些都是20世纪30-50年代画家创作的。“我相信李燕珊的这些作品是他目前在市场上出现的最好的作品。”张朝群在拍卖前告诉中国商业新闻。五件作品全部售出,其中《双钩竹石》售价200万港元,比估价高出6倍。

香港《卫报》推出了民国著名画家王济源的作品,这是“助王济源书画深远”的一次特别演出,共60幅作品,其中大部分是水彩画,涵盖人物、静物和风景。拍卖公司系统梳理了这位画家的生平、历史地位和艺术成就,并结合他的作品展览,将这位国内艺术界不太熟悉的艺术家更全面地展示给人们。据《卫报》(Guardian)拍卖,“王继元的绘画追求后印象派画家塞尚(Cezanne)等简洁凝重的艺术效果,强调构图得体、笔触粗糙、色彩厚重”,并“代表了中国早期艺术家探索欧洲艺术风格与本土绘画风格相结合的探索风格。”“王继元的画以前在华盛顿的一个基金会里,没有拍卖,也没有以前的市场基础。但同时,他是一个高水准的画家。这些画不会出天价,但拍卖行做他的特别作品是很有意义的。”大卫告诉中国商业新闻。王继元的60幅作品全部售出,总成交额为6,103,050港元。

拍卖行必须得到艺术家的杰作才能得到更好的市场反应。正如张朝群所说:“要抓住机遇,发展这样的著名艺术家。虽然我们一直在关注,但你必须有机会从这些艺术家那里得到高层次的东西,这样每个人都可以充分了解自己的艺术成就,形成市场需求。”

当代艺术,亮点还是争议?
苏富比的现代和当代艺术夜展打破了9项纪录,打破了香港春季拍摄季节的平静,让外界一窥当代艺术投机者的运作。
作为春季摄影的第一个特别表演,苏富比的现代和当代艺术摄影是拥挤和受欢迎的。整个拍卖会共拍卖了约150件作品,成交额超过6亿港元,但具体的交易情况可以称之为冰火交易。

在现代艺术部分,吴冠中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的六件作品全部售出,当晚红梅以6684万港元的成交价成为最高价。
的作品仍然受到市场的追捧,、白等日韩艺术家也获得了良好的市场反响。与中国当代艺术形成对比的是,这种情况相当有趣。张晓刚、刘啸东、岳敏君、曾梵志都有作品在流通。其中,张晓刚的《血:第13大家族》从900万港元开始,最终以1300万港元结束;刘啸东的《张的家庭》从500万港元开始,最后以600万港元结束;的《无题》和《毛三部曲》都是被拍摄的。只有方力钧的作品表现出色,他的油画《1996.4》卖了2168万港元。

另一方面,年轻艺术家有很强的风头,但他们也引起了争议。苏富比拍卖行去年在夜间拍卖会上率先推出了“70后”艺术家的作品,其中包括贾艾莉、王和刘?它们都以高价出售。这一次,贾艾莉的成交价甚至超过了1000万港元。他的三幅画《早安,世界》以1328万港元的价格售出,这再次创下了他个人拍卖的新纪录。这件作品长10米,首次出现在2010年由贾艾莉在何香凝美术馆举办的同名大型个展上。2012年,《早安,世界》在苏富比秋季拍卖会上以340万港元成交。两年后,它在调整期重新出现在艺术品市场,其“增值”率令人瞩目。

那天,由于雅昌的出版时间。在佳丽拍卖破纪录的报道中,收藏家刘刚提出了一个问题,引发了关于拍卖“造局”的争论。高价背后的噪音可以看作是市场状态的一个注脚。
标题:香港春拍波澜不惊 刘益谦继续“买封面”抢头条
地址:http://www.cwtstour.com/ccxw/1295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