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99字,读完约4分钟
银监会表示,此次监管改革的核心是监管转型。Ic数据
早报记者杨晓燕
1月20日下午,中国银行银监会宣布机构调整。调整后,共有22个内部部门,其中监管部门由11个增加到17个,占部门总数的77.3%。
这是银监会自2003年成立以来的首次重大重组。
银监会表示,监管体制改革的核心是监管转型:向法律监管转变,加强现场检查和事后监管,法律必须授权履行职责;转向分类监管,提高监管的有效性和针对性;转监督为民,增强金融服务在薄弱环节的协同作用;进一步加强风险监管,保持无系统性或区域性风险的底线。
机构是根据监管责任命名的
据梳理,此次改革的内容包括取消两个部门(培训中心和信息中心),命名五个新部门,设立五个新部门,改造三个部门。调整后,现有17个监管部门为:政策研究局、审慎监管局、现场检查局、监管部、银行业普惠金融工作部、银行业信息技术监管部、创新监管合作部、消费者权益保护局、政策性银行监管部、大型商业银行监管部、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监管部、城市商业银行监管部、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监管部、外资银行监管部、信托监管部、非银行监管部
具体来说,大型商业银行的监管部门更名为银行监管部;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监管部由第二银行监管部更名为:外资银行监管部更名为第三银行监管部;政策性银行监管部更名为第四银行监管部;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监管部更名为合作金融机构监管部。该机构的名称是根据监管职责命名的,这一点一目了然。
此外,原银监二部负责的城市商业银行被撤销,增加了城市商业银行监管部,对城市商业银行和城市信用社进行监管,并包括对私人银行的监管。
为了加强对主营业务的监管,此次调整也从非银行部门剥离出来,成立了新的信托监管部门,负责对信托行业的金融机构进行监管。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也从原来的银行监管部门转移到了非银行部门。
在政策制定方面,对三个部门(统计部、银行案件稽查局、融资担保业务工作部)进行了改革,将统计部和各业务部门制定规则的职责统一到新成立的审慎监管局,该局牵头实施非现场监管,负责制定银行业审慎经营的各项规则。
此外,按照“信息共享、调查与处罚分离、适当结合”的原则,成立现场检查局,加强与相关监管部门在市场准入、日常监管和行政处罚等方面的工作联系,负责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现场检查。
在普惠金融方面,成立了新的银行业普惠金融部,包括对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监管、对农业、农村和农民金融服务的监管、对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和对融资担保业务的监管。从制度角度看,普惠金融工作部包括原银监会第二司小企业处、合作司农村金融服务监管部、融资担保部、新成立的小额贷款公司协会和网上贷款监管。
在没有外部感觉的情况下进行过渡
银监会表示,行政权力的削减和下放是此次监管框架改革的重点。对于全国性机构,即政策性银行、五大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四大非银行资产管理公司,大会机构的监管部门主要负责风险监管,派出机构负责相应的监管协助;对于地方机构,大会只审批法人机构的新设、市场退出、重组和破产重组,其他市场准入权力下放至银监局,地方派出机构承担风险监管的主要责任,大会承担相应监管部门的指导责任。
同时,银监会还指出,要加强政策研究局在银行业全面深化改革顶层设计、组织实施中的领导作用,与宏观经济部门和地方政府协调政策,制定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重大政策,对宏观经济金融形势和重大监管问题进行预测分析和前瞻性研究。
银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监管框架改革将有序进行,过渡期为一个月。过渡期内,各部门继续按照原有分工履行与相关部委沟通、接受市场准入等职责。目前先确定机构职能,实现内部无缝衔接,外部无过渡。
标题:银监会成立以来首次架构大调整:新设信托部普惠金融部
地址:http://www.cwtstour.com/ccxw/90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