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944字,读完约7分钟
时代周刊特约记者王?来自广州
表演变化的阴影可能会再次覆盖第一大荒野。
最近,*圣大荒野宣布,2014年的利润预计将减少3.13亿元,并在2014年底,*圣大荒野发出了退市风险的警告通知。然而,根据2014年第三季度报告,在去年的前三个季度,*圣大荒野成功地将亏损转化为利润,实现了11.67亿元的净利润,这有望在2015年脱帽。仅仅三个月,北大荒的表演就突然改变了。
《第一大荒野》的表现并不是第一次改变,但同样的场景也出现在2012财年。正是因为2012年和2013年的损失,北大荒被迫更名为“第一大荒”。
“客观地说,在过去的几年里,北大荒公司的管理出现了很多问题,包括经营领域偏离主营业务,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没有得到很好的遵守和执行。下属单位,特别是个别子公司,存在管理失控的问题。”北大荒董事长刘长友向外界坦承。
现年53岁的刘长友于2012年底当选为北大荒董事长。刘上任后,对北大荒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致力于剥离北大荒的亏损来源。"未来,北大荒将专注于承包这一核心业务."刘长友在早些时候召开的剥离米业公司的特别股东大会上透露了他的改革想法。
北大荒作为“中国第一个农业股票”,是黑龙江省农垦系统唯一的上市平台。其16个农业分公司拥有耕地1296万亩,是中国耕地资源最多的上市公司。
“土地承包是北大荒最重要的收入来源之一。在土地资源价值被低估的情况下,由于即将出台的中央一号文件和农垦改革文件的影响,北大荒可能迎来一个新的转折点。”长江证券研究员陈嘉说。
陆长有危险
2012年6月,圣大荒野协会前主席王道明因病去世。同年10月,该公司陷入了非法借款丑闻。12月,该公司非法借款的主要负责人、前总经理丁晓峰被解职。与此同时,陆长有当选为第一大荒主席。刘上任后,面临的现实是,在北大荒频繁亏损和财务丑闻。
作为黑龙江农垦系统唯一的上市平台,北大荒自2002年上市以来,一直在拓展主营业务,业务已经从农业拓展到造纸、出口贸易、房地产、建筑工程和投资担保。
《泰晤士报周刊》记者查看了年度报告,发现虽然北大荒的业务有所扩张,但其毛利润却逐年增长,而净利润的增长相对平缓。2012年,北大荒的表现遭遇了一个转折点。2012年,北大荒的毛利达到顶峰,但公司的净利润却出现亏损,偏离了净利润。然后在2013年,北大荒又遭受了一次损失。
与此同时,第一次大荒野的丑闻激烈地爆发了。2012年底,北大荒陷入了数亿元非法借款的漩涡。前总经理丁晓峰被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开谴责,副总经理董秘和肖丹被报告给监管机构。即使在上市10年来首次亏损的背景下,北大荒发布的年报中也频频出现低级错误。
北大荒与其大股东北大荒农垦集团(以下简称“农垦集团”)之间的利益纠纷逐渐暴露。
于2012-2013年度,经石批准,担保公司于北大荒前后三次向关联方农垦集团提供贷款共计8000万元,并于2011-2012年度向北大荒农垦集团下属企业提供担保共计2100万元。但是,上述交易没有按照规定进行披露。
作为主要收入来源,北大荒的地租收入每年被大股东截留超过10亿元,该收入从未计入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北大荒披露的土地承包收入较实际收入缩水至少50%,其中公司2012年披露的土地承包收入较实际收入减少17亿元。
“2012年,该公司因非法借入资金而受到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公开谴责,这是各种经营管理问题的集中爆发和表现。”陆长有承认道。
他上任后,北大荒对公司的管理体制进行了大规模的整顿。和史都被开除了。刘长有担任过董事会秘书,在上市公司董事长担任董事会秘书的情况很少见。
铁拳改革的痛苦
53岁的刘长友在黑龙江农垦系统度过了半生。据一位与刘关系密切的知情人士透露,他告诉《泰晤士报》记者,刘勇敢无畏,具有军人气质。
据《时代周刊》记者报道,刘长友已经被调走多次,而且大部分都在值班。他曾任国家农业改革试验区绥滨农场主任。当粮食价格伤了农民的心,农民放弃了承包的土地,刘实行了大包产到户,形成了示范带头作用。
此后,他担任了12年的宝泉岭管理局副局长和局长。任职期间,他扭转了“北大荒肉类产业”持续巨额亏损的局面,推动了北大荒肉鸡产业链的建立。
据上述知情人士透露,正是由于刘参与下属企业改革的诸多成功经验,他最终成为董事长,掌控了北大荒的整体改革局面。
事实上,如果对刘长有上任后的各项举措进行梳理,不难看出他的改革思路。
2014年4月1日,北大荒米业公司成功完成股东变更工商手续,北大荒米业正式剥离。
在北大荒的内部人士看来,剥离米业公司为该公司的赤字改革打了一针强心剂。据了解,水稻产业剥离后,北大荒每年的损失将减少约5亿元。
“两年来,北大荒工贸企业改革实现亏损总额减少10多亿元,从根本上扭转了北大荒长期的巨额亏损局面。”一位未透露姓名的北大荒管理员告诉《时代周刊》记者。
根据2014年第三季度报告,北大荒公司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11.67亿元。这不能不说是刘长有铁腕改革的功劳。
然而,对北大荒来说,剥离不良产业是不够的。1月8日,北大荒宣布计提减值准备,公司利润大幅下降3.1亿元。
根据北大荒公布的减值准备明细,北大荒农垦麦芽有限公司、北大荒新亚经贸有限公司和黑龙江北大荒投资担保有限公司三家子公司的资产减值准备高达3亿元,这三家子公司的资产减值准备主要集中在坏账准备方面。
《时代周刊》记者发现,这三家公司是董事会在2013年年报中提到的亏损来源之一。本次公布的三项资产减值准备均集中在2012-2013年涉及的相关仲裁案件中。
土地承包将成为主要业务
尽管表演不断变化,刘长友和外界都对北大荒的未来持乐观态度。在刘长友看来,土地资源是北大荒最大的财富。
“北大荒股份有着独特的盈利模式和发展前景。北大荒的核心资产是农地使用权。”陆长有当众说道。
事实上,剥离其他行业,确保土地承包业务已成为北大荒改革的主要内容。
数据显示,北大荒拥有1296万亩耕地,土地承包是北大荒最重要的收入来源之一。
据齐鲁证券介绍,目前,圣大荒野拥有的1296万亩优质耕地资源构成了公司的核心价值。目前,北大荒每亩耕地的平均租金收入只有200元左右,租金将逐渐接近市场租金。租赁业务的稳步增长将构成公司业绩增长和投资价值的底线。
即将出台的中央一号文件和土地复垦改革文件将给北大荒带来好处。齐鲁证券预计未来两年北大荒租金的复合年增长率约为5%,预计每年将为公司贡献10亿元的净利润。
“大规模经营效率的提高带动了地租的迅速增加。在土地转让政策的支持下,地租管制已经放开。随着大规模经营的不断完善,农业经营效率的提高必然导致地租的增加。”长江证券研究所研究员陈嘉说。
2013年,北大荒的土地承包成本仅为每亩219.3元。根据长江证券的调查报告,全国小规模土地流转的单位地租水平已经达到400元/亩,较高的地区已经达到700-800元/亩。
此前有报道称,农垦改革文件预计将于今年5月和6月出台,黑龙江农垦作为“大集团小公司”的典型案例,有可能成为此次改革的标杆企业。
《时代周刊》记者致电黑龙江农垦总局,该局宣传部相关人员表示,在国家级农垦改革正式文件出台之前,该局尚未开始研究政策对黑龙江省耕地资源的影响,不便采访。
标题:剥离不良资产难抵业绩突变 农垦改革或放大土地红利 北大荒董事长刘长友履职
地址:http://www.cwtstour.com/ccxw/89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