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662字,读完约7分钟
最近刚刚退休的苏崇德是上海汇通自动化技术发展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他说话慢而有力。我不知道什么时候,这个机器人行业的老手在这个热门行业中变得越来越不受欢迎。
在1月15日举行的2015中国伺服与运动控制产业机器人企业家峰会论坛上,第一个发言人苏崇德一上台就给与会者泼了一盆冷水:中国机器人市场就像捕虾,你还没准备好,鱼季就要到了,你赶不上了。
更多的人不同意。他们更愿意相信,只要进入这个行业,他们就有机会分得一杯羹,因为从数据来看,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在过去的五年里,中国机器人市场以年均36%的速度增长,2013年销量攀升至36,560台,同比增长60%,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机器人国家和增长最快的机器人市场。
越是“繁荣”,越是害怕。在接受《中国商报》记者采访时,苏崇德说,如果你对这个行业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你可能会跳进一个死亡的家庭。“机器人发展的关键是应用,而技术应用包没有跟上。是谁?”
伊什潜艇
“目前的情况是,如果没有机器人,政府和企业似乎都无法跟上形势。”谈到目前的机器人行业,与会企业代表告诉记者。
哈尔滨工业大学(以下简称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副所长李瑞峰就在这一热潮中。最近,他几乎每天都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商业代表和研究机构,一个接一个,这使他没有时间休息。这些企业希望通过与哈尔滨工业大学“攀上关系”,尽快推出机器人项目。
让外界依赖的是哈尔滨工业大学在机器人研发领域的领先地位。去年11月,黑龙江省开始起草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哈尔滨拥有哈尔滨工业大学和哈尔滨工程大学,有望成为中国重要的机器人产业基地。
1月6日,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集团在哈尔滨揭牌。该产业集团由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省政府和哈尔滨市政府共同组建,将在工业机器人等九大产业方向上提供独特的技术、核心部件、主导产品和完整的工业技术解决方案。
其他省份也在采取类似行动。
1月7日,HKUST情报局(300222。深圳)透露,HKUST全资子公司干勇机电有限公司计划以自有资金投资合肥机器人公司,注册资金1000万元。此举是对合肥大力支持机器人产业布局的回应。公司准备利用与中国科技大学和合肥工业大学的合作关系,抓住机器人行业的机遇。
2014年,它被业界称为“机器人的第一年”。今年非常热闹,企业以不同的方式参与机器人行业几乎是疯狂的。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4年底,已有70多家上市公司收购或投资机器人和智能自动化项目,中国机器人相关企业数量甚至超过4000家。
“机器人太热了,尤其是去年九月之后。像去年12月一样,全国机器人论坛连续三周举行,相关的研讨会不计其数。”上述与会企业代表表示。
中国传输网总经理冯金忠表示,劳动力成本上升是催生机器人需求的根本因素。
“从2000年到2012年,国内制造业工人工资的复合增长率为13.6%,但在过去的三年里,它呈现出加速上升的趋势,东部沿海省份如广东、浙江等制造业密集型地区甚至出现了劳动力短缺。这与20世纪60年代和80年代的日本非常相似。20世纪70年代中期,他们掀起了机器人取代劳动力的浪潮。"
在李瑞峰看来,机器人取代了劳动力,主要解决三个层次的问题,即,人们不能做它(特殊机器人),人们不能做好它(高端领域,如汽车),以及人们不想做它(国内一般制造业)。“现在人们不想这么做,他们需要很多机器人。”
巨大的国内生产能力和对自动化改造的强烈需求仍将推动机器人行业继续蓬勃发展。据李瑞峰估计,到2020年,国内机器人系统集成市场将达到2000亿元,其中一般制造业1400亿元,汽车工业600亿元。预计未来五年,通用制造业的自动化需求将快速增长,市场需求将明显超过汽车行业,市场规模将占70%。
误入歧途?
在苏崇德看来,外界显然夸大了机器人产业这块蛋糕的重量。
“看来这个蛋糕很大。事实上,机器人只适用于某些特殊领域,如高风险、高污染作业和重物。”
据了解,中国目前的机器人产业是由政府推动的。例如,为了加快工业机器人的普及,一些地方政府对生产企业应用工业机器人和智能设备给予相关补贴。以广西柳州市为例,初步计划企业可按每套投资金额的20%~30%补贴机器人的开发和采购。
苏崇德表示,中国的机器人水平仍处于原型的初级阶段。“要做到这一点并非不可能,但要知道哪些领域适用,并不是每个领域都需要用机器人来取代人力。”
“人们没有机器人的高精度,但他们有适应性;在某些领域,制造机器人非常复杂。有必要增加许多传感器和测力装置。只有当信息量足够大时,才能实现数字化,但许多应用领域无法用数学方法建模。”一家外国机器人设备供应商向我们的记者解释了这一点。
例如,在安琪酵母生产中,如果使用高精度温度控制,生产的酵母质量不高,因为它是一个活体,必须由人来控制。
苏崇德担心的不仅仅是机器人的“替代误解”,而是如何应用它们。
“国内外的真正差距不在于机器人本身。光是说到机器人,只完成了不到三分之一,还有很多应用开发没有完成,不同行业的特殊技术也不一样。以焊接为例,有几种电焊和电弧焊。每个加工过的零件都是不同的。各种技术应用程序包是否保持不变?”
然而,现实是中国制造的机器人可能不会投入使用。“它就像一个玩具,在形式上是一个机器人,但生产线技术还没有解决,最终用户仍然有稳定性问题。现在,机器人造出来了,一百个有一百个样子,如何达到稳定?”
苏崇德建议,政府和企业应该把精力放在支持应用环节上,而不是把所有补贴都给企业。
宋超(化名)是另一个仍然醒着的人。在为外国机器人公司工作了一年之后,他看到了国内机器人产业发展中的“漏洞”:许多企业在进行机器人项目时,实际上是在变相圈钱,这些人不会关注产业发展。
“机器人行业非常火爆,但真正的机器人公司并不多。他们中的许多人玩机器人的概念。这些公司大多不是机器人。”沈阳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中央研究院院长徐介绍了该记者。
他发现,大量涌入机器人行业的企业都获得了国家补贴。现实是,浙江的“机器替代”计划已经两三年难以实现;富士康的百万机器人计划也很难实现,因为现有技术不足以支持它。
“现在,每个人都还在抢窗户。国家补贴当然不是无限期的。”宋超说,机器人产业已经开始步入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等老路。“企业的经营没有利润,如果没有持续的额外资金,仅靠国家补贴是不可能维持下去的。现在企业的雏形还没有完成,包括风险投资和pe,这些人在透支严重的时候会退出。
最让苏崇德担心的是,如果这种发展继续下去,机器人行业的大好机会可能会变成一个产业泡沫。
标题:中国机器人产销量全球第一 企业被指靠补贴生存
地址:http://www.cwtstour.com/ccxw/89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