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873字,读完约2分钟
(行走在中国)平遥贾魏星:生动地讲述晋商文化
新华网太原1月19日电(记者王雪涛)在严冬季节,世界文化遗产地平遥古城游客寥寥,许多商店暂时关闭。然而,清朝的司库贾在中国日升昌的第一个院子里写银票时,向游客解释了这个谜。没有暖气或炉子,但老贾说,他有足够的热情来解释晋商的灵魂。
在“日升昌”院子的角落里,六十多岁的贾有一个固定的工作台。他的日常工作是用非常工整的繁体字把姓名、地址和兑换的银元金额写在一张发黄的票纸上,用老式的方法把银元折成信封,让游客到当地“日升昌”的分号接受。
“this'空第一银票”很有学问,一张小小的会议票就体现了晋商的智慧和智慧。”贾向游客介绍说,门票是用“水印”方法印制的,并在关键部位加盖印章。此外,在写会议票时,应采用汉字表示数字的密码方式,并定期更换,以防泄露。写会议票的人的笔迹被记录在票号里。
在谈到淡季游客少,户外又冷的时候,贾告诉记者,他是平遥人,年轻时就经商,平时喜爱书法和晋商文化。现在他老了,希望能充分发挥这个票号博物馆的余热,让更多的人了解晋商“货通天下,沟通天下”的历史。
日升昌位于大庆第一金融街平遥古城西街繁华地段,是“中国现代银行业的鼻祖”。该行自清道光初年成立至关闭已有100多年,曾是“中国金融业的领袖”,并以“汇通天下”而闻名。
贾不是第一个生动地讲述晋商文化的人。1994年,“日升昌”门票数馆开幕。范绍祖是四代祖先的司库,他看着空的摆荡房子,坐不住了。他去日升昌院搭台,做了十多年的“司库”。直到快90岁时,他才“退休”,取而代之的是贾·。
范绍祖是祖籍,所以他工作轻松,追求真理。一些游客要求在会议票上写上数百万银元,范不干了。他的理由是,日升昌成立时,启动资金只有三百万两,写得太多就没有地方交换了。一些游客要求写下他们现在居住地的名字,但是老人坚持使用清朝的地名。
现在,在“真实性”的基础上,给贾增添了许多乐趣和娱乐。他装扮成清代的店主,微笑着与游客合影。此外,他还发明了一个“笔”字,似乎是“一天比一天高”——这是“日升昌”这个名字的特殊意义,它是给游客中奖的。
标题:平遥:"日升昌""清朝掌柜"贾卫星鲜活讲述晋商文化
地址:http://www.cwtstour.com/ccxw/89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