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67字,读完约3分钟
经过两年多的探索,中国的大病保险制度终于在全国开花结果。然而,回顾过去两年,大多数保险公司仍在亏损中挣扎。经营大病保险的保险公司的盈利模式还有待检验。

昨天,在国家卫生计生委2015年第一次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计生委宣传部部长毛群安透露,去年全国各省都开展了大病保险试点,覆盖13.25亿人,其中10个省份得到全面推广。

2012年8月,六部委发布了《关于发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地通过商业保险机构承保大病保险业务。截至目前,全国已有13家保险公司开展了大病保险业务。其中,大型保险公司更加活跃。例如,中国人寿在青海、山东等省市承保了70多个重大疾病保险项目;PICC为广东、江苏等省市的80多个大病保险项目投保。

与大病保险业务强大的政策背景相比,其运营中的持续亏损令许多保险公司略感尴尬。根据中国人寿2013年年报,该公司2013年新推出的大病保险业务的总损失为2.47亿元。尽管平安保险、太平洋保险和新华保险没有提及大病保险,但南开大学风险管理与保险系教授朱明来表示,商业保险公司在该项目中遭受了整体损失。

那么,为什么拥有如此强大政策背景的保险公司仍然亏损呢?朱明来指出,大病保险定价机制不合理,部分地区表现出明显的政府买方市场力量,不利于大病保险运营成本的科学计算和公平定价,为系统未来的可持续性埋下了一定隐患。

此外,在招投标过程中,不合理甚至恶性的竞争行为时有发生。PICC卫生局局长李毓全表示,目前一些地方招标方案对专业技术和服务质量重视不够,缺乏必要的监督管理,导致招标结果不公平。

“与此同时,在很多地方的招标过程中,更多的政府部门过于注重‘低保费、高安全性’的筹码,忽视了商业保险公司的专业性和风险管理能力,商业保险公司的优势自然无法体现。”李毓全补充道。

为使办理大病保险的保险公司尽快走出亏损泥潭,毛群安昨日表示,当前大病保险首先要解决好融资问题;二是总体规划水平有待提高;第三,在实施大病保险的过程中,要做好精算工作,统筹安排大病保险基金的合理使用。

对此,朱明来还认为,目前全国各地的基本医疗保险大部分是在地级甚至县级统筹的,一次性支付大病医疗费用风险很大,因此有必要将大病保险的整体水平提高到省级,这样也可以充分发挥商业保险公司的优势,因为商业保险公司采用垂直管理,省级统一核算。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上半年,中国人寿大病保险业务实现利润38.93亿元,实现利润500万元,这也是一家经营大病保险的保险公司首次实现盈利。对此,一些保险公司人士表示,大病保险刚开始第一年,会有一些成本,但两三年后成本会被摊薄。很难说它将来是否会继续亏损。上述官员表示,即使保险公司亏损,也是由市场机制产生的。

然而,可以预计,自愿办理大病保险的保险公司仍在排队等候。因为这将有助于公司开发二次产品和设计配套产品。对此,朱明来表示,广大农村地区保险公司的品牌意识也将得到提高,包括客户的积累、服务水平的提高和保险公司的基础设施建设。这使得保险公司开展其他商业保险业务时,会展业的成本大大降低。(记者马)
标题:大病保险全铺开:大多数险企亏损 盈利模式待考
地址:http://www.cwtstour.com/ccxw/863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