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348字,读完约8分钟

姚盛曾经立志要把岳阳建设成“中国新黄酒之都”,但现在只剩下一根鸡毛了。

ipo将第二次被拒绝,年销售额将低于1000万元,资金链将被打破,这将引发上海国际葡萄酒交易中心回购条款。湖南盛京干黄酒有限公司(原名“盛京山河”)将一步步陷入穷途末路。

胜景山河负债超3亿濒临破产 实际控制人姚胜失联

2014年12月22日,盛京黄干员工集体前往岳阳市政府,希望当地政府全面接管企业,用欠薪保障基金偿还企业欠他们的几十个月的工资。

姚盛是盛京黄干的实际控制人,致力于将岳阳建设成为“中国新黄酒之都”。自2014年7月以来,姚盛“失去了联系”,在员工的愤怒和媒体的关注下,给中国资本市场留下了深深的阴影。

胜景山河负债超3亿濒临破产 实际控制人姚胜失联

奇迹不存在:上市前夕的“突然冲击”

时光飞逝,《中国经济周刊》的记者仍然记得五年前与姚盛的第一次见面。

2010年12月16日,深圳的一家五星级酒店盛京山河,其股票代码被确定为“002525”,在这里举行了一个晚宴,意在感谢公司第二天登陆a股市场。

在答谢晚宴开始时,身穿西装、打着领带、梳着头发的姚盛接到电话后匆匆离开,随后公司所有高管都消失了,留下一群客人喝酒,然后散去。

第二天凌晨4点,当姚盛看到《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时,他透露最近有媒体声称公司招股说明书不真实,并以真实姓名向中国证监会举报;16日晚,深交所与该公司进行了紧急沟通,要求盛京山河暂停上市。“慢慢来没关系,迟早的事!”姚盛语气轻松,握手有力。

胜景山河负债超3亿濒临破产 实际控制人姚胜失联

风景优美的山川立即得到了验证。

自2011年1月以来,中国证监会会同相关证券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等机构,派出十几个调查组,在全国范围内分批进行核查。与此同时,盛京山河的一位高管向《中国经济周刊》坦承,“这一次真的很恐怖,日子像是过了好几年。”姚宗(姚生)平时生活很有规律,经常整夜失眠。”

胜景山河负债超3亿濒临破产 实际控制人姚胜失联

今年春节期间,姚盛给《中国经济周刊》的记者发了一条短信,说:“2011年,我们将带着你的期望跨越奇迹!”

在公众眼中,奇迹没有出现。

2011年4月6日,盛景山河第二次会议召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第60次审理会议未批准盛景山和的“首次会议后事项”,要求将盛景山和募集的5.8亿元人民币连同同期银行利息返还给证券持有人。同一天,中国证监会召开新闻发布会,相关负责人表示,盛京山河未按要求披露相关信息,存在三种情况:未披露关联交易、未披露重要直销客户、重要存货审计证据不足且适当,不符合法定上市条件。

胜景山河负债超3亿濒临破产 实际控制人姚胜失联

“很遗憾错过了一个小小的信息披露。”当天晚上,《中国经济周刊》的记者接到了姚盛的电话。他说,“我们明年将再召开一次审查会议!"

盛京山河的上市资格被取消。这是继丽丽电子和苏州恒久之后,中国证监会第三次撤销已通过会议的公司的ipo审批决定。

走进死胡同:行业过冬,营销衰退,白酒融资失败

姚盛因为自己的理想、尊严和各种各样的利益而无法独自前行。

2011年7月,盛京山河通过增资扩股成功引进招商局风险投资、华虹京凯、钟瑞国鑫、中科沙钢、中科汇通五家战略投资者,投资1.275亿元人民币,持有盛京山河1700万股股份。盛京山河的总股本扩大至6800万股,战略投资者持有25%的股份。

胜景山河负债超3亿濒临破产 实际控制人姚胜失联

起初,盛景山和向外界表示,通过募集资金,可以扩大技术改造项目,提升品牌,补充营运资金。

在ipo野蛮发展的时代,一夜暴富的神话一直在玩,一些沉迷赌博的企业走上了借钱上市、打包上市的道路,股票投资机构也热衷于这种危险的游戏。在2011年7月的增资扩股中,5名战略投资者以每股7.5元的价格入股盛京山河,市盈率为16倍,约为当时白酒市场估值的8-10倍。

胜景山河负债超3亿濒临破产 实际控制人姚胜失联

2012年是中国白酒行业的分水岭。受“塑化剂”风暴、反对“酒后驾车”和遏制“三大消费”重拳出击的影响,中国白酒行业告别“黄金十年”,蹒跚步入寒冬。

胜景山河负债超3亿濒临破产 实际控制人姚胜失联

对于风景秀丽的山川来说,黄酒的消费习惯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更为不利,而内陆地区仍处于培育阶段。“一瓶干黄的价格是几十美元,而且是几十万美元。一顿饭要喝几瓶酒,很贵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盛京山河高管表示:“该公司的市场开发成本很高,市场销售额不如一年。此外,ipo留下的金融黑洞需要填补,超过10亿的风投无法支撑它。过了多久,公司开始陷入到处找钱的境地。”

胜景山河负债超3亿濒临破产 实际控制人姚胜失联

姚盛在家里忧心忡忡,被困在外面,他总是很乐观,偶尔也会流露出感伤的情绪。2013年上半年,在盛京山河的一次产品推广会后,姚盛在卡拉ok厅演唱了《英雄的眼泪》。许多人注意到这位前鼓手、歌手和武术爱好者眼里充满了泪水。

胜景山河负债超3亿濒临破产 实际控制人姚胜失联

再次提及ipo显然已经过时。盛京山河将注意力转向葡萄酒交易所,以实现葡萄酒融资和品牌重塑的目的。

2013年11月,盛京黄干珍藏精品(购买代码:301113)在上海国际葡萄酒交易中心上市,总销量为99,999座,公开销量为66,190座。销售价格为890元/坛(每坛容量为2500毫升),其余23809坛采用定向摆放。

胜景山河负债超3亿濒临破产 实际控制人姚胜失联

同时,此次收购明确表示,从上市交易第一天至2014年10月20日,如果连续65个交易日,该酒的收盘价不能达到或超过1030元/罐,卖方应在公告规定的回购期限内,以1025元/罐的回购价格向参与回购的客户履行回购义务。

胜景山河负债超3亿濒临破产 实际控制人姚胜失联

但是,中国白酒交易所的运作还不成熟,白酒的证券化难度很大。"发行价格通常偏离市场价格,很难保持其价值."白酒行业专家赵认为,投资者是为了利润而来,而酒厂则希望消费者喝他们的产品,这就导致了制造商和投资者之间的错位。

胜景山河负债超3亿濒临破产 实际控制人姚胜失联

据《中国经济周刊》报道,截至2014年10月20日,由于连续交易日和收盘价与预期相差甚远,回购条款是由获奖场景和精品收藏触发的。由于盛京黄干未能提交人民币7809.48万元的回购保证金,上海国际葡萄酒交易中心与盛京黄干担保方中信银行发生纠纷。"这一举措至少会使公司损失4000多万元."盛京黄干表示,上述高管。

胜景山河负债超3亿濒临破产 实际控制人姚胜失联

更糟糕的是,2014年上半年,处于资金链断裂边缘的盛京黄干与北京展腾博润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签署了投资协议,但后者“改变了主意”,没有在规定时间内将相关资金转移到盛京黄干。

胜景山河负债超3亿濒临破产 实际控制人姚胜失联

自2014年7月以来,盛京黄干的员工从未在公司见过姚盛,无法通过电话联系到他们。董事长一职由他的兄弟彭(原名姚盛,彭光辉)担任。外界的看法是,姚盛正在休病假。

胜景山河负债超3亿濒临破产 实际控制人姚胜失联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最后一次见到姚盛是在2014年3月。那天,他没有喝酒,他的脸上充满了憔悴,他的身体很瘦。他说:“与两年前相比,旧病——血吸虫病已经减轻了50磅。”

胜景山河负债超3亿濒临破产 实际控制人姚胜失联

姚盛,盛京黄干的实际控制人,自2014年7月以来一直“失踪”

金融危机:

债务超过3亿元,陷入破产

姚盛“失去联系”后,企业留下了一根鸡毛。

《中国经济周刊》从许多渠道了解到,2014年,盛京黄干开工不足,大部分时间处于停产状态。实际年销售额不到1000万元。

2014年6月,盛京黄干在农业发展银行岳阳分行约1.3亿元的贷款到期,100多亩土地、厂房设备和大部分原酒抵押给银行。2014年10月,该行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

胜景山河负债超3亿濒临破产 实际控制人姚胜失联

多年来,姚盛还得到了深圳一个资本掠夺者的帮助。除了股份制企业,投资者还借给盛京黄干3000万元。姚盛失去联系后,投资者申请强制执行并冻结了公司的银行账户。

胜景山河负债超3亿濒临破产 实际控制人姚胜失联

此外,除了盛京黄干引发的回购条款和收缴精品外,还需要支付4000多万元的赔偿金。盛京黄干欠供应商和广告商1000多万元,欠投资公司和社会上一些雇员2000多万元,欠经理19个月,欠生产人员12个月,欠营销人员1200多万元。

胜景山河负债超3亿濒临破产 实际控制人姚胜失联

“融资、借贷、集资,甚至放高利贷,姚总是想尽一切办法做生意,但都不尽如人意。”上述盛京黄干的高管透露,“ipo前一年的财务数据是最漂亮的。”经过五年的折腾,该公司目前负债超过3亿元,已经破产。”

胜景山河负债超3亿濒临破产 实际控制人姚胜失联

招股说明书显示,2009年,盛京山河收入1.59亿元,净利润2964万元,总资产3.89亿元,存货2.77亿元,净资产1.91亿元。

一些跟随姚盛多年并拒绝离开的“老部长”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姚盛在失去联系之前已经与妻子离婚,在他的个人名下找不到任何财产;在岳阳市政府的协调下,姚盛的弟弟彭承诺在春节前筹集资金,并还清拖欠职工的部分工资;至于其他债务,它们还没有被提上日程;偶尔,有些人会来谈合作或并购,“但他们看了之后就会离开。”

胜景山河负债超3亿濒临破产 实际控制人姚胜失联

资本市场有着无限的想象力,姚盛以独特的方式赢了又走,留下了深深的员工怨恨和媒体的观望。

标题:胜景山河负债超3亿濒临破产 实际控制人姚胜失联

地址:http://www.cwtstour.com/ccxw/86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