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15字,读完约4分钟
去年12月底,银行理财产品的“年末效应”凸显,各种高收益理财产品层出不穷。去年年底,以“平安夜特别理财”、“圣诞节专属理财”为噱头的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走出了一个小高潮,各种中短期理财产品的预期最大年化收益率达到6.5%以上。然而,元旦过后,《证券日报》记者走访发现,银行理财产品整体收益率较低,很难找到理财产品的“6字头”。
据业内人士透露,2015年银行理财产品的盈利能力不容乐观。由于监管当局的新规定、银行资金宽松等因素,理财产品的盈利能力可能会下降。建议投资者结合中长期情况进行合理的财务规划。
回报率返回到“5前缀”
元旦过后,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不再停留在圣诞节和元旦前“飙升6”的节奏上,而是一个接一个地走低,高收益产品逐渐减少。在2015年初新发行的理财产品中,大部分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回到了“5前缀”。
2014年12月的最后一周,银行理财产品在年底显得疯狂。许多股份制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达到6.5%左右,个别城市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预期年化收益率甚至接近7%。
记者近日走访调查发现,在新发行的理财产品中,只有部分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拥有少量收益率超过6%的理财产品,国有大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一般在5%至5.5%之间。记者在光大银行官方网站上看到,元旦前预期收益率为6%的“T计划元旦理财”已经消失,年化预期收益率为5.8%的“T计划”成为1月5日365-149天内预期收益率最高的理财产品。中国银行的理财产品在元旦前的最高收益率为5.8%,也分别降至5.4%和5.5%左右。
根据溥仪财富监测数据,上周78家银行发行了827种理财产品,与上周相比,发行银行数量增加了24家,产品发行量增加了267份。
在上周发行的理财产品中,有203种理财产品有保证浮动和保证收益,占市场的24.55%;非担保理财产品624种,占市场75.45%。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为5.28%,较上周上升2个基点。其中,84种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在6%以上,占市场的10.16%,比上个月下降2.70个百分点。上周,共发行767种固定收益人民币理财产品,其中17种理财产品在一个月以内,平均预期收益率为3.98%,较上周下降14个基点;一个月至三个月的425种理财产品,平均预期回报率为5.3%,较上周下降2个基点;3个月至6个月的217种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5.38%,较上周下降5个基点;6个月至12个月的88种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5.51%,较上周上升1个基点;有20种理财产品的期限超过一年,平均预期回报率为5.64%,较上周上升4个基点。
在一家银行网点,一名市民乐于在元旦前购买理财产品。去年,他购买了90天的理财产品的收益率超过了6%,而类似产品的收益率现在已经下降到了5%以上。
或者会继续下滑
至于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整体下降,业内人士承认,由于央行新规、银行资金宽松等因素,各商业银行销售的理财产品收益率相继下降,大部分产品收益率已回到6%以下。然而,随着春节的到来,银行也将出售一些独家理财产品。
一家分行的财务经理表示,2015年将是银行金融市场转型的一年。经过去年央行降息、“九号文件”和股市牛市等一系列洗礼,本行对金融产品的投资结构、期限和投资目标进行了重大调整,高收益、中长期金融产品开始占据市场主导地位。
他告诉记者,“今年的银行理财可能不再有‘季末’和‘月末’的说法。春节前银行理财的收入可能不会太高,但会有一个阶段性的高点。”
据业内人士透露,2015年,市场资金将继续宽松,2014年,市场利率将继续下降。再加上各种投资方式的兴起、央行再次降息预期的增强以及利率的逐步市场化,2015年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将继续下降,预计高收益理财产品将成为“稀有品种”。
交通银行最近发布了2015年预测报告,称央行“387号文件”将是影响2015年流动性格局的重大事件,因为它为货币市场和信贷市场之间的资本流动开辟了新的渠道。此外,今年影响流动性的因素还包括:存贷比政策进一步调整的可能性、美国加息可能带来的外部流动性紧缩的影响以及强劲的股市对短期流动性格局的强烈影响。记者彭宇
标题:元旦后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小幅回落 6字头渐成凤毛麟角
地址:http://www.cwtstour.com/ccxw/85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