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5549字,读完约14分钟
东方ic图
资深投资者一定会记得中国股市“石化双英雄魅力”的独特词汇。总的思路是,只要中石油(报价、询价)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石化(报价、询价)”)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石油”)大幅上涨,市场就会逆转其行动,并呈现下降趋势。现在,“两桶石油”的“诅咒”似乎完全失败了。正是中石化和中石油推动当前市场创下逾五年新高。
上述“魔咒”变化的背后,不仅与市场趋势预期有关,还与两家公司的“股权分置改革”密切相关,甚至与投资者的乐观情绪有关。
投资者又一次找到了投资“两桶石油”的理由——中国财政部发布文件:从今年1月1日起,“两桶石油”和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以下简称“中海油”)支付特别石油收益的起征点已提高到65美元/桶,比原来的起征点高出10美元/桶。
所谓石油专项收入,主要是指当国内原油销售价格超过一定水平时,国家从石油开采企业销售国内原油按一定比例获得的超额收入中收取的专项收入,业内人士更喜欢通俗地将其解释为“暴利税”。
如果仅使用今年1月7日截止日期时低于50美元/桶的国际油价,“三桶石油”可能不必支付中文版的“暴利税”。“显然,这将提高几家石油公司的业绩,并在当前油价走低导致上游勘探和开采利润减少的情况下‘变相’补贴。”当财政部第一次宣布上述消息时,一位要求隐藏公司名称的经纪分析师回复了《国际金融新闻》的记者。
对此,石油公司没有否认。“对我们来说,提高特殊石油收入的门槛真的很好。”1月7日晚,中石化发言人鲁大鹏对《国际金融新闻》记者表示:“就上游油田而言,企业生产成本正在上升。这时,提高门槛以保证企业盈利也可以刺激探索。以及采矿领域的热情。”
事实上,从更深层次来看,由于中国目前的石油开采几乎都集中在几个前缀为“中国”的石油企业,正如海通证券的一份研究报告(引文、咨询)所言,此时提高专项石油收入的门槛,将有助于稳定国内油气产量,确保中国油气能源安全。毕竟,从原油对外依存度来看,中国已经突破了50%的警戒线。
第三次增加
中石油今年未收专项收入。早在2006年3月26日,财政部就出台了征收“暴利税”的政策。然而,当时的起征点是每桶40美元,征收率确定为20%-40%,按月计算,按季度支付。横向而言,与几个征收“暴利税”的石油出口国相比,这一比例并不太高。例如,厄瓜多尔的暴利税征收率高达99%。
根据规定,收入是中央政府的非税收入,纳入中央预算管理,用于补贴一些弱势群体和公益事业。安迅四维网能源分析师马晨在接受《国际金融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特殊石油收入的作用也是调整上下游产业链之间的利益。“对于上游生产原油的企业,提价收入由国家通过税收征收,再调整到下游炼油化工企业”。
就征收范围而言,专项石油收益主要是针对“三桶油”征收的。然而,面对已被取消的“暴利税”,几乎每年,业界都能听到相关企业建议提高门槛的消息。
“几乎每年,业内的一些分析师都会研究这种特殊的石油收入。例如,在2007年,它只被征收了一年,一些人建议将门槛提高到50美元/桶以上。”上述券商分析师表示,“当时的背景是国际油价稳步攀升,一度达到每桶150美元,这意味着‘三桶油’支付的资金确实比较高。”
“与此同时,高油价对上游行业有利,但会降低中游炼油和化工行业的盈利能力。”这位分析师回忆说,“因此,通过支付较少的石油特别收入,企业的财务状况可以得到平衡。”
声音就是声音,执行就是执行。事实上,直到2012年1月,在收取特别石油收益近六年后,石油公司的一再呼吁才最终实现。当时,财政部在官方网站上宣布,从2011年11月1日起(由于季度征税),石油专项收入的起征点将提高至每桶55美元。这比2006年的阈值高出15美元/桶。
必须提到的是,那一轮起征点上调的背景是,2011年底,资源税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改变了原来的“从量入为出”,资源产品税率也上调至5%-10%。以2010年的数据为例,全国原油产量为1.89亿吨。如果“从价征收”只按5%的税率计算,国家石油资源税为472.5亿元,将比原“从价征收”标准多缴纳几倍。
因此,相关部门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情况下完成了门槛的提高,实现了几家大型石油公司的薪酬与收益的平衡。
历史总是会重演。2013年1月中旬,就在起征点上调一年后,中国石油化工行业协会信息与营销司副司长朱公开表示:“目前,许多老油田的开采成本超过55美元/桶,因此我们多次建议财政部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政策进行微调,将某些老油田的特殊石油收入起征点从55美元/桶上调至70美元/桶。”
然而,与之前的呼吁不同,中石油的特殊收入门槛仅用了两年时间就再次提高。最近,财政部发布文件称,“经国务院批准,决定自2015年1月1日起,将特别石油收入起征点提高至每桶65美元。”
除了上调起征点外,其他运营模式没有改变,根据财政部的声明,即“上调起征点后,成品油专项收入仍将按5级超额累进从价税征收。”具体来说,当原油价格在65美元至70美元/桶之间时,石油特殊收入的比例为20%;当每桶70-75美元时,收款率为25%;此后,每增加5美元/桶,收款率将相应增加5个百分点;当原油价格升至每桶85美元时,征收率固定为40%。
由于成本上升,
财经评论员周表示,中国财政部提高石油专项收入门槛的决定,与近几个月国际市场油价持续下跌“直接相关”。数据显示,自去年6月以来,国际油价已下跌逾50%,其中,作为市场两大“风向标”的纽约原油期货价格和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近日均跌至50美元/桶左右或以下。
为此,中国成品油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连跌带跌”。“由于中国国内油价与国际油价实行联动机制,近几个月国内市场油价经历了11次下调,给中国成品油生产企业带来了巨大压力。”据周介绍,中国原油进口量从2000年的7亿吨增加到2013年的2.8亿吨。然而,中国目前使用的大部分进口原油是在当前油价暴跌之前进口的,或者是基于进口协议,包括与外国石油公司的价格(价格相对较高)。“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提高石油专项收入的门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石油企业的压力”。
“国际油价的持续下跌只是调整石油特殊收入的一个机会。”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对《国际金融新闻》记者说:“油价下跌将不可避免地影响石油公司的利润。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提高门槛可以缓解外界的疑虑和舆论压力。然而,门槛提高的更重要原因是成本上升,这与国际油价几乎没有关系。”
“在过去的几年里,许多由‘三桶油’开采的油田已经老化,管理费和维护费的成本上升了。事实上,每桶55美元的门槛已不再符合当前形势,企业几乎没有特别收入可支付。”林对解释道。
“就中石油的一些国内油田而言,基本上不需要支付专项石油收入。”了解中石油的市场人士向《国际金融新闻》记者证实,“我的沟通结果是,一些油田的成本甚至超过55美元/桶。”
鲁大鹏早些时候也说过,中国是一个缺油、少气、多煤的能源结构,鼓励油气生产是正确的方向。“但最近,石油开采变得越来越困难,石油价格越来越低,因此石油公司面临巨大压力,一些油田宣布减产。”
事实上,据新华社最近报道,中国原油年产量最大的大庆油田计划在2015年减产150万吨,到2020年将减产至3200万吨,平均每年减产130多万吨。
对此,隆中石化网分析师李燕认为,近年来,国内以“三桶油”为主的石油生产企业处于尴尬境地,原油资源逐年减少,但开采成本逐年上升,特别是一些海外收购的油田资源是在国际原油价格处于高点时开始的,成本非常高。
据他估计,国内石油公司的平均成本已达到55美元/桶左右,其中包括勘探成本、税收和销售成本以及直接开采成本。“成本上升开始压缩空产油企业的利润,而之前的‘暴利税’门槛较低,导致‘三桶油’承受了较高的成本,同时也承受了较大的税收压力,使得上游环节成为中石油等企业公认的‘软肋’。”李延告诉《国际金融新闻》记者,“总的来说,国内石油生产成本上升是国家提高门槛的一个重要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马晨还发现了一个细节:去年10月9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了《关于调整原油和天然气资源税相关政策的通知》,对原油和天然气资源税进行了改革,包括将资源补偿费税率降至零,并在特定条件下相应降低资源税。
“提高石油专项收入门槛,体现了国家维护上游矿山企业利益的政策,特别是油价上涨时,这一政策将得到真正体现。”马晨说。
另一个细节是,与第二次提高起征点(平衡资源税改革)的时机相似,这次提高起征点在于“另一个平衡”——在此之前,在中国成品油价格持续下跌的情况下,国家税务总局和财政部两次上调成品油消费税,使相关部门的税收大幅增加。
“但这一次,在提高‘暴利税’的门槛后,这部分国家税收将会下降。换句话说,成品油消费税和“暴利税”都提高了,但国家税收却是“一升一降”,总体形势仍然保持平衡稳定。”李延说道。
对“三桶油”有好处
一些分析师表示,不管原因是什么,毫无疑问,“三桶石油”将受益于财政部的这一监管。海通证券估计,假设原油价格回到70美元/桶,石油专项收入的起征点从55美元/桶提高到65美元/桶,中石油和中石化的税收负担预计将分别减少147.86亿元和55.87亿元,从而促使两家公司的每股收益分别增加0.06元和0.04元。
根据隆中石化网的估计数据,此次上调起征点后,“预计‘三桶油’每年至少减税300-500亿元”,这将支撑“三桶油”的业绩。需要注意的是,根据隆中石化网提供的数据,从2009年到2013年,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分别缴纳了3264.95亿元、1193.65亿元和1057.59亿元,共计5500多亿元,分别占三桶油缴纳税款的31.1%、13.9%和33.8%。
鲁大鹏还向记者证实,除了近期有关部门批准的混合改革方案外,中石化的另一个优势是上调了专项石油收入的起征点。“混合改革计划的实施将为中石化2015年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拉开帷幕,门槛也将提高,这将减少企业支出,提高长期业绩。”卢大鹏说道。
中石化的另一位人士也表示,随着原油价格的快速下跌,上游油田开采企业面临两难境地,与此同时,原油销售价格大幅下跌。因此,“上调石油专项收入起征点将大大减轻油田企业的税收负担”。
林认为,目前国际油价仍在50美元/桶左右。即使财政部现在提高门槛,短期内也很难给“三桶石油”带来实质性好处。“提不提都没关系”。然而,从长期来看,国际油价不可能总是徘徊在55美元/桶的门槛之下,也就是说,在那个时候,与55美元/桶的门槛相比,65美元/桶将是对石油企业的一个很好的补贴。
中宇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分析师张永浩也指出,特殊收入支付的支付方式决定了它能快速反映在企业支出中。也就是说,在目前的国际原油价格水平上,两桶石油不再需要支付特别收入付款。“因此,提高特殊收入支付的门槛短期内不会使三桶石油受益,但从长期来看,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石油的价格轨迹将回到上升趋势。到时候,对于像三桶石油这样的企业来说,这种调整将是实实在在的好处。特别是,特别收入一直是三桶石油所支付的税费的最大部分。”。
张永浩认为,这一调整的另一个目的是“使社会责任更重、影响力更大的石油企业更有效率,让松散低效的石油企业加快置换的步伐。”
鲁大鹏还认为,这一轮政策的重要目的是保证企业生产的积极性。“毕竟,没有人愿意在亏损的环境中一如既往地保持生产热情。”这对中国实际上非常重要。一方面,中国已经成为原油的主要进口国,对外国的依赖正在上升;另一方面,提高企业的积极性将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中国自身原油生产的步伐,从而保证供应。
去哪里?
“三桶石油”获得了利益和热情,但问题是:普通消费者得到了什么?“不幸的是,这一好处不会推迟到终端成品油的销售,加油站的汽油和柴油零售价格限制也不会降低。”李延解释说:“因为按照中国目前的成品油机制,成品油价格的调整是与国际原油走势挂钩的,但与‘石油暴利税’的调整无关。”
对此,《经济日报》评论说,石油公司在“享受”特殊石油收入门槛提高带来的好处的同时,不应忘记自己的社会责任。除了应对国际油价波动带来的影响,它们还应该挖掘自身潜力,通过套期保值套利和降低采矿成本取得更多成就。
根据上述评论,虽然技术、设备和措施并不短缺,但在过去,当油价上涨时,国内石油公司不愿以炼油亏损为由提高石油质量,甚至一些企业骗取脱硫补贴。“现在,油价下跌是事实。在国家提高了“特殊收入”的门槛之后,升级和改善石油质量的大部分障碍已经消除。”
值得注意的是,市场再次对特别收益基金本身产生了怀疑。“根据国务院2006年关于征收石油专项收入的声明,这项措施的目的是‘妥善处理各方利益,推进石油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加强国家调控,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周说,但是,这个收费项目“只是为政府创造了一个收费渠道”,并没有起到预期的作用。
“从表面上看,征收专项石油收入抑制了石油公司的巨额利润。事实上,政府和石油公司已经瓜分了这一巨额利润,而这一巨额利润所造成的后果只能由整个社会来承担。”周认为,国家应该顺势而为,取消这个收费项目。"当然,取消专项石油收入项目需要一系列配套改革项目."。
但林认为,从短期来看,专项石油收入的征收“相当合理”,参照平均开采成本,协调相关收费事宜。同时,总体而言,有关部门不会取消征收“暴利税”。毕竟,它确实在平衡杠杆方面发挥了作用。
张永浩向记者预测,本轮成品油消费税和特别所得税将同时上调,两者之间的对冲将继续发生。“空今后仍将增加消费税,随着税收清理和征税工作的逐步推进,特别所得税最终将被取消,并将转为消费税和其他税种。”
标题:“暴利税”起征点上调利了谁
地址:http://www.cwtstour.com/ccxw/84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