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52字,读完约2分钟

近年来,监管当局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鼓励现金分红的政策。在资本市场上,许多上市公司已经从“铁公鸡”变成了“摇钱树”。上市公司的股利水平逐年提高,对股东越来越慷慨。2014年,上市公司分红情况喜人,计划现金分红(含已付现金)合计约7391.79亿元,同比增长4.11%。

警惕上市公司“过度分红”背后的利益输送

2014年年报显示,许多上市公司提供高额股息,股息收益率超过一年期定期存款,这使得“回归投资者”成为现实。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一些上市公司的股利,尤其是高额股利,原本是业绩良好、股价较高的上市公司的业绩,以此来稀释每股收益,这体现了公司对业绩持续增长的信心。然而,一些业绩不佳的公司,甚至亏损的公司,仍然慷慨地促进高交付和转移。上市公司“过度分红”背后的驱动力是什么?

警惕上市公司“过度分红”背后的利益输送

高送转是指上市公司为了稀释每股收益,业绩持续改善,股价处于较高水平,这表明公司对业绩的持续增长充满信心。然而,一些业绩不佳的公司,甚至亏损的公司,仍然慷慨地促进高交付和转移。

警惕上市公司“过度分红”背后的利益输送

例如,今年年初,*st Hairun(报价600401,咨询)想推出每10股增加20股的分红计划。一周后,该公司发布了一份令人惊讶的亏损前公告:据估计,2014年上市公司股东应得的年度净利润约为-8亿元。一方面,这是一个巨大的损失,另一方面,这是一个高股息计划。如此强烈的反差引起了市场的担忧,监管机构也进行了干预,调查是否存在内幕交易。

警惕上市公司“过度分红”背后的利益输送

对于上市公司的大股东来说,他们也可以利用高股价来实现减持和套现的目的。

例如,随着赛翔科技(报价002337,咨询)的推出,大股东在股价上涨期间不断减持股份。根据计划,减持目标高达5700万股,占总股本的28.76%。此前,万邦达(报价为300055,咨询)宣布以0.6元的价格将10股股份转让给20股股份,该公司最近减持了控股股东、董事和监事的股份。此外,美邦(报价002269,咨询)、东阳广科(报价600673,咨询)等公司在宣布高交付和转让后相继被股东套现减持。

警惕上市公司“过度分红”背后的利益输送

2013年之前,股息减少、融资增加一直是a股市场的顽疾。现在,随着监管当局对股利政策要求的日益严格和投资者维权意识的提高,股利不再稀缺,但“过度股利”给中小投资者带来的“陷阱”应该引起监管当局的重视。高交付和转移不应该成为一些公司用来护送非现金的工具,利润分配的混乱应该停止。

标题:警惕上市公司“过度分红”背后的利益输送

地址:http://www.cwtstour.com/ccxw/75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