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81字,读完约3分钟
《经济参考报》记者从权威渠道获悉,京津冀一体化将着力打造以北京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创新将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经济参考报》记者从权威渠道获悉,京津冀一体化将着力打造以北京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创新将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据了解,即将出台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对创新做出了重点安排,明确了三省市协同创新的具体分工。 根据规划,到2017年,京津冀科技创新中心的地位将进一步加强,区域协同创新能力和创新成果转化率将显著提高。到2020年,科技投入和研发支出将占区域国内生产总值的3.5%,区域将由分工明确、产业链与创新链有效衔接的创新驱动。
据上述人士称,京津冀合作的最终目标是建立一个合作创新社区和一个国家科技创新中心。例如,加快中关村(报价000931,咨询)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发展,探索新的管理和运营模式,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跨京津冀科技创新园区链;加快天津滨海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加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试点改革力度,增强对周边地区的带动辐射示范作用。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朱尔娟认为,在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发达国家强调突破行业、地区和国家的界限,建立一个能够最大限度整合国家乃至全球资源的“创新共同体”,以保持其在世界科技创新中的领先地位。例如,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美国提出重点创建一个能够连接国内所有创新主体体系的“美国创新共同体”,使该体系全面承担起提高美国R&D竞争力的主要任务。
为了解决欧洲创新竞争力问题,欧盟成立了欧洲创新与技术研究所(eit),并首批启动了三个知识与创新社区,包括气候变化与创新社区、可持续能源知识与创新社区、未来信息技术知识与创新社区。有人建议,欧盟应通过内生发展、智能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知识经济。
"京津冀也是如此."朱尔娟说,京津冀地区是中国创新资源最密集、工业基础最雄厚的地区之一。
然而,京津冀作为一个区域经济整体,与世界其他著名经济区域和我国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相比,产业水平存在一定差距,自身发展面临诸多问题。“目前,京津冀协调发展已成为国家的一项重大战略,实现协调发展只有一条出路,那就是通过协同创新,开辟新的发展道路,开创发展新局面。区域合作创新是跨区域、跨组织、跨文化的复杂合作创新活动。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涉及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等多个方面,多层次相互支持、联动创新。”朱尔娟说道。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是促进京津冀协调发展的战略选择。然而,目前三省市科技创新分工尚未形成,科技资源共享不足,创新链与产业链对接整合不足,区域科技合作机制尚未建立。
为此,《计划》确定了三个省市科技创新的优先领域。在北京,重点是提高原始创新和技术服务能力,建设技术创新总部基地、科技成果交易核心区、全球高端创新中心和创新人才聚集中心。在天津,我们将着力提升R&D应用研究和工程技术改造能力,建设产业创新中心、高水平现代制造业R&D和改造基地、中小科技企业创新创业示范区。河北省将重点加强科技创新成果的应用和示范,建设科技成果孵化和转化中心。重点产业技术研发基地、科技支撑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实验区。
在这方面,保定已经提前为京津冀创新铺平了道路。几天前,保定市市长马誉峰指出,保定应该建设成为高端人才聚集的创新型城市。“创新创业是党和国家的战略部署,是当今时代的发展要求,是融入京津冀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使创新创业成为保定发展的主旋律。”天津市市长黄兴国也表示,天津的发展要上一个台阶,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从创新中获取效率、活力和动力。要营造有利于大众创业创新的环境,激发全社会的创新创业热情,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不竭动力。
值得一提的是,为加快创新发展,今后将推进三省市技术市场一体化,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和交易信息服务平台,建立健全技术交易市场,完善信息共享、标准统一的技术交易服务体系。同时,支持金融机构开展科技金融创新试点,拓宽创新活动融资渠道。
至于创新的重点领域,上述权威人士表示,环保、传统产业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是重点。包括空气污染控制、绿色交通、清洁能源、清洁生产、监测、预警和控制等领域关键技术的联合研究和综合应用。在水污染方面,加快实施国家水污染防治重大科技项目,开展湖泊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等技术的重点研究和示范应用,加强传统工业生产技术、工艺流程和能源利用的技术应用。此外,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技术的联合公关。
标题:京津冀将打造协同创新共同体
地址:http://www.cwtstour.com/ccxw/71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