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993字,读完约10分钟
采访者:我们的记者刘志强
“7%的目标是实事求是,考虑需求和可能性。”宋丽认为,目前国内经济下行压力相对较大,“有必要适当降低目标。”
人们普遍认为,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在7%到8%之间。宋丽表示,中国正处于动态机制转换过程中,潜在增长率可能不会得到充分发挥。同时,由于比较优势的变化,经济驱动力不如往年强劲,设定7%更为现实。
降低目标既是客观的,也是主观的。宋丽认为,前几年的增长率一直高于7%,从2015年到2020年,低于7%是可以接受的,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仍然可以实现。“就总量而言,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保持7%的增长速度并不容易。”
实现这一目标的不利因素是什么?宋丽认为,过去支持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正在减弱,新的比较优势尚未形成。
“当然,我们也必须看到我们的优势。”宋丽认为,2015年中国经济有四个有利因素:宏观调控的思路和方法正在创新,改革将释放更多红利,模式和结构的转变将带来动力,外部需求仍将有一定的驱动力。“中国在2015年实现7%的gdp增长目标并不难。”宋丽说。
代表性意见
四川省广元市市长王菲代表:
与去年相比,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再次下调。然而,增长放缓并不意味着整体下滑。去年的增长率创下了1990年以来的新低,但新的就业岗位仍然高于前一年,收入增长率也超过了国内生产总值。因此,没有必要担心gdp增长率的变动。7%不仅考虑了经济总量扩张的需要,也为空产业结构升级提供了依据,符合发展规律和客观实际。
(记者张文整理)
Cpi 3%是“上限”
翻译:潘,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气候监测中心副主任
记者:我们的记者程辉
2014年,中国消费者价格指数同比上涨2%,创下2009年以来的新低。为什么我们今年要设定3%的价格控制目标?
“3%实际上是一个‘上限’。”潘认为,与gdp增长率和城镇新增就业不同,消费价格上涨的目标是一个上限概念。
潘认为,虽然目前cpi涨幅相对较低,但从动态上看,影响价格走势的因素是复杂的,存在许多不确定性。“一方面,土地、劳动力和其他因素的价格存在上行压力。从cpi构成来看,农产品价格(报价00061,咨询)对cpi影响很大,与收成密切相关。有必要为空的可能增长预留空间;另一方面,消费价格与上游生产者价格指数的上升密切相关,也有必要为空生产者价格指数的可能反弹预留空间。”
今年1月,cpi增速降至“1”以下。中国已经进入通缩了吗?潘认为,从目前稳定的经济发展、稳定的就业增长和适度的物价上涨来看,不能判断中国经济已经进入全面通缩。
“尽管不太可能进入全面通缩,但我们必须在通缩风险发生之前就加以防范。”潘建议,宏观政策应根据货币流动性继续跟进和微调,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通过改革激发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代表性意见
甘肃省财政厅厅长张勤和代表:
从人们生活的角度来看,价格适度上涨是一件好事。然而,从宏观经济的角度来看,cpi的低水平也表明整体经济需求疲软,这将导致企业萧条,影响收入增长,最终影响消费者。如果cpi过低,将导致通货紧缩和货币政策紧缩,减缓货币流通和市场销售疲软,从而影响企业生产和投资的积极性,最终导致经济增长疲软。如果cpi上涨过高,也会导致通货膨胀,所以有3%左右是科学合理的。
(记者曹整理)
宏观调控导向力、喷灌和滴灌
翻译:白景明,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
记者:我们的记者吴
“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可以更好地保障民生等领域的支出增长需求,同时对稳定增长和结构调整发挥重要作用。”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白景明说。
白景明认为,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多地体现了方向性和精细化调控的意图,表明财政政策的重点将更加倾向于符合经济发展方向和深化改革目标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
“在总体风险可控的情况下,中国将把财政赤字率提高到2.3%,这将增加2700亿元的可用财政资源,形成有效的社会需求,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保障民生等重点领域的支出需求。”白景明说道。
与财政政策一样,今年的货币政策在保持总体稳定的同时,更加强调预调整、微调和精确定位。“今年的货币政策将更多地体现定向调控和定向宽松。在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稳定增长的同时,将减轻实体经济的发展负担,保持经济平稳运行。”白景明说道。
白景明表示,根据政府工作报告,今年中国的财税改革势头不减,一系列重要的财税改革将为经济社会发展释放更多红利。“营的改革将在今年内完成,这将彻底打开减税链,增强企业活力,特别是现代服务业。”
代表性意见
安徽省财政部长罗建国代表:
我们要用财税金融改革来帮助“四个全面”。注重存量与增量的结合,盘活存量,利用好增量;在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同时,注重总量与结构的结合,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注重需求与供给的结合,从供给与需求的两端实施政策,这不仅激活了公共投资和私人投资,也支持了大众创新和创业;注重防范金融风险,稳步扩大融资规模,让更多的金融活水流向实体经济。
(记者钱齐整理)
新工作,双引擎,更多工作
翻译:代表郑功成,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采访者:我们的记者李红梅
随着经济增长的放缓,公众更加关注就业。郑功成代表说:“今年增加1000多万就业的目标低于去年增加1300多万就业的目标。这是因为今年的国内生产总值目标降低到7%左右,整体经济运行放缓。但是,在过去两年中,国家就业政策是充分的,总体就业形势是稳定和积极的,已经成为就业的新常态。”
你为什么这么乐观?根据郑功成的分析,虽然经济增长率有所下降,但经济总量较大,就业基本面不会因为国内生产总值略有下降而受到影响。更重要的是,经过近两年的结构优化,第三产业的比重越来越大,第三产业是空最大的就业空间。就业增长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依赖性较小,对产业结构优化的依赖性较大。只要产业结构的优化继续改善,实现这一目标就不成问题。
他认为,政府今年采取的政策是值得期待的,比如继续减轻小微企业的负担,减少税收和行政开支,以及涉及许多人的工作。此外,政府工作报告提到,为大众创业、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创造“双引擎”意味着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应,解决短缺问题,同时推动就业和创造就业机会。政府提倡大众企业家精神,这也能促使更多的人找到工作。
网友说
就业领域的新亮点和新迹象使人们看到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新希望。
——王1212
每到毕业季节,春节前后,劳动力的短缺和招聘工人的困难都会变得更加突出。要真正解决就业问题,必须落实各项政策。让有用的人变得有用,让雇佣的人被别人利用。
-花
只有有更多的就业机会,我们才能确保社会稳定,进一步刺激经济发展。首相的报告给了人们信心。
——2234230263
进出口稳定“数量”,提高“质量”
翻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委员
记者:我们的记者黄伟
“6%的进出口增长率是一个合理的目标,这不仅表明了我们融入国际市场的积极态度,也符合当前中国对外经济的发展势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委员说。
张说,今年中国外贸发展面临的形势依然复杂严峻。然而,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对外贸易仍处于取得巨大成就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仍具有综合竞争实力,产品竞争力不断增强。外贸转型重组步伐加快,市场多元化取得进展。更重要的是,党中央、国务院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措施,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张认为,在外贸发展的新形势下,要看速度,稳定“量”的份额;我们还应该关注质量,增加“价值”的份额。"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为外贸企业创造一个更加便利的经营环境."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完善出口退税负担机制,增量部分由中央政府全额承担。“这应该受到表扬。”张说,增加的税款将全部由中央政府承担,这将有助于加快外贸企业的退税。
“把尴尬之类的事情理顺,对外贸企业来说,真是‘减压松绑’,可以给外贸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张对说道。
网友说
成本上升很快,订单也不容易拿到,所以我们外贸企业的日子有点不好过。我们期待着出台减轻外贸企业负担的措施,以帮助我们度过寒冬,迎来春天。
——上海自由贸易对外秩序
越来越多的外贸企业乘坐电子商务快车开展业务。然而,跨境电子商务仍然面临许多困难。我希望国家能减少审批环节,加快通关速度,加快跨境电子商务。
——玩具智力建设者
全要素生产率这个新词传达了新的信号
翻译:代表蔡云,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记者:我们的记者顾忠阳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了全要素生产率。这个经济词汇在报告中出现了什么样的信号?
“中国劳动年龄人口正呈负增长,人口红利正在逐渐消失。此外,资本投资回报下降,对资源和环境的硬约束增加,原有的经济增长势头减弱。中国经济需要找到新的增长来源,全要素生产率是一个关键词。”蔡芳代表说。
他解释说,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是指在资本、劳动力和土地等各种有形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保持产出增长的效率贡献。更多的是技术进步、体制改革和组织管理改进等无形因素的增长。
如何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蔡芳说,从微观层面看,企业采用了新技术、新工艺和改进的管理,所有这些都可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从宏观角度看,有必要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政府应进一步创造良好的政策和制度环境,打破制度和制度壁垒,实现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从而更好地配置资源,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换句话说,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主要取决于改革红利的释放。
网友说
去年的“双十一”营业额反映了互联网消费的蓬勃发展。中国要与时俱进,创新,用科技进步提升中国经济的质量和效率。
——花巢一个个滴下殷
Maker充分展示了大众创业和创新的活力,这将提高中国经济的效率,成为未来增长的引擎。
-春天丁咚123
(更多信息,请关注人民网(报价603000,咨询)强国论坛)
标题:中国经济唱响“升级曲”
地址:http://www.cwtstour.com/ccxw/67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