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597字,读完约6分钟
在“新常态”转型时期,我们应该有新的理念去理解、适应和把握,否则就会误判形势、误读政策、固化扭曲结构、错失转型良机。进一步调整产能过剩,培育新的增长型产业,是新常态经济下摆脱结构性通缩、保持中高速增长水平的最有效、最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基于中小创新型企业可能成为新常态经济创新驱动的重要载体,“大众创业创新”理念是今年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保障之一,也是新常态经济创新驱动保持中高速增长的重要基础。
左
春节后,央行下调利率,抗通缩货币政策成为2015年的主流观点。如果通缩是2015年最大的经济风险,货币政策是对抗通缩的良药吗?笔者认为,在“新常态”的转型时期,我们应该有新的理念去理解、适应和把握,否则就会误判形势、误读政策、固化扭曲结构、错失转型契机。
经济学一般认为通货紧缩是物价水平连续三个季度的负增长,“持续”是确认通货紧缩不是短期状态,这有利于判断未来的趋势。然而,描述物价指数的中国月度cpi指数仍呈现正增长,甚至“负”增长尚未出现,因此不必担心“连续三个季度”。
目前,通缩论者最大的担忧是ppi已经连续35个月出现负增长。那么,ppi会成为未来物价指数连续三个季度负增长的驱动力吗?有必要仔细分析生产者价格指数负增长的原因。ppi负增长实际上有两个阶段。生产者价格指数第一阶段从2012年初开始出现负增长,一直缩小到2014年第三季度;2014年底,第二阶段生产者价格指数的负增长率开始再次扩大。生产者价格指数的两种不同趋势不仅显示了负增长的“原因”,也显示了原因的“变化”趋势。
Ppi是上游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出厂价。2012年初,由于国际国内增长环境和条件的变化,中国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正常发展阶段。制造业产能过剩问题突出,上游原材料加工需求下降。一些产能过剩的领域是上游原材料加工和制造业。经济学最基本的原则告诉我们,当供应大大超过需求时,价格就会下降。本轮ppi第一阶段的负增长,上游原材料制造业和加工业的产能过剩显然是主要原因,或者说“结构性通缩”是负增长的原因。与此同时,生产者价格指数的负增长率不断缩小,表明过剩产能正在逐步退出,生产者价格指数变化第一阶段的过剩产能调整已逐步取得成效。然而,生产者价格指数的负增长表明,整个行业仍呈现生产企业的负边际收益,生产能力仍然过剩,需要进一步调整。
在第二阶段,生产者价格指数恢复负增长,这显然与去年下半年国际油价大幅下跌有关。自去年下半年以来,石油购买价格开始下降,几乎与生产者价格指数负增长的扩张同步。因此,在我看来,“进口通缩”是第二阶段ppi负增长扩大的主要原因。
下一个问题是,宽松的货币政策能解决进口石油价格下跌吗?众所周知,油价下跌与美国石油产量增加和大规模开采页岩气有关,也与美国对俄罗斯实施经济制裁有关,更重要的是,它与石油出口国坚持不减产以保持其国际市场份额的战略有关。这些近期影响油价下跌的因素,没有一个可以通过中国央行发行钞票来解决。毕竟,国际油价是以美元而非人民币定价的,人民币的贬值和升值至少目前不会对国际商品市场产生实质性影响。因此,中国目前的宽松货币政策不会对进口通胀产生影响。事实上,自20世纪70年代爆发石油危机以来,美联储(Federal Reserve)将油价从所谓“核心”通胀的定义中去除,成为“非核心”通胀因素。主要原因是货币政策,即美联储基准利率的调整,对国际油价没有直接影响。尽管近年来大规模的投机活动改变了石油的商品属性,但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对石油价格的影响已经大大加强。因此,国内货币政策不受进口通胀的影响,宽松的货币政策不是控制进口通胀的好办法。然而,笔者认为,国际油价不太可能进一步大幅下跌,进口通胀压力将逐步缓解。
接下来的另一个问题是,货币政策能否解决产能过剩导致的结构性通胀问题?宽松货币政策能够影响经济的逻辑是,发行货币将增加经济运行中的流动性,并为有效投资增长提供资本需求。然而,在那些产能过剩的地区,应该减少投资,而不是增加投资,以促进产能的下降。如果发行过多的纸币,在新的增长型产业形成之前,就会导致过剩的流动性流入产能过剩的地区,继续维持产能过剩的无效投资和部分地区的价格泡沫,固化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加剧价格泡沫的风险,增加结构调整的难度。一些行业产能过剩导致的有效投资结构性下降和生产者价格指数负增长,并不是有效投资需求的整体下降。结构性问题应该从结构上解决。货币政策是一项宏观政策。如果我们用宏观政策来解决结构性有效需求下降的问题,恐怕结构性问题如果不解决,就会加剧宏观层面的问题。
产能过剩是产业结构不合理的表现。产能过剩的调整就是调整不合理的产业结构。为了整个经济的均衡发展,在调整不合理的产业结构的同时,必须培育和形成新的合理的产业结构,并对新的合理的产业进行有效的投资,以平衡因不合理的产业结构调整而导致的无效投资的减少,从而稳定调整期的经济增长和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因此,进一步调整产能过剩,培育新的增长型产业,是新常态经济下摆脱结构性通缩、保持中高速增长水平的最有效、最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大众创业和创新应该成为2015年新的国家政策和新常态经济发展阶段的新战略。2014年,权力下放、减税和减费释放了经济活力,数亿中小企业涌现,为2014年创造就业和稳定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短期内,各种中小企业的诞生,在创造就业的同时,也填补了各自领域的小空白人,在各自领域创造了小而有效的投资和消费需求。蚂蚁和士兵的合力可以完全形成新的生长点,成为稳定增长的新力量。从长远来看,在新常态经济下,基于信息化互联网新业态的快速发展,中小创新企业有可能成为技术转型和高科技产品开发的主体。换言之,中小创新型企业可能成为新常态经济创新驱动的重要载体。因此,“大众创业创新”理念是2015年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保障之一,也是新常态经济创新推动保持中高速增长的重要基础。
至于货币政策,根据既定的货币供应量增长目标,它比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3-4个百分点。流动性过剩肯定是有害且无利可图的。相信货币当局会审时度势,尊重经济规律,适应新常态经济的特点,以适当的方式把握既定的货币增长目标,为经济稳定运行提供所需的流动性。从短期来看,为了实现引导信贷利率下降的目标,货币当局在降低基准利率的同时应特别关注利率的传导机制。
(作者是银河证券首席执行官的顾问)
标题:激活新常态经济亟需新国策新战略
地址:http://www.cwtstour.com/ccxw/65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