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05字,读完约5分钟
目前,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报价00061,咨询)保持了平稳快速的发展态势,形成了全国范围的农产品批发市场网络,构建了贯穿中国城乡的农产品流通大动脉。行业整体规模逐步扩大,流通方式日益多样化,行业经营管理水平和现代技术应用程度大幅提高,市场硬件设施逐步完善。随着行业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在保障市场供给、稳定农产品价格和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发挥着越来越突出的作用。“经过30年的发展,农产品批发市场已经成为我国农产品流通的主要渠道,其地位得到了显著提高。同时,农业审批市场规模也稳步发展。截至2013年底,中国共有4400多个农产品批发市场。2012年,超过1亿元人民币的农产品交易市场总交易额约为20,270亿元人民币,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9%。此外,农产品市场网络体系已基本形成,强化集中度和提升产业功能是当前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特点。”全国城市农业贸易中心联合会主席马增军说。
地位显著提高
截至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1年对农产品流通进行了指导。在有利的政策环境下,农产品批发市场行业的公益性定位得到了认可。2011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的意见》,首次明确提出鲜活农产品市场“公益性”的概念。2014年3月,商务部和13个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建议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等第三方组织的作用,实施动态监管,确保公益性的市场效应不断发挥,不能真正发挥公益性功能的市场被迫退出,使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公益性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度重视阶段。
2014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国内贸易流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再次明确提出要制定全国公益性批发市场发展规划,协调公益性市场建设,培育一批国家和地区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政策的逐步明确极大地促进了农产品批发市场地位的提升,农产品流通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好。
规模稳步发展
根据全国城市农产品交易中心联合会的数据,在过去的30年里,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数量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大到小,最后基本稳定的过程。过去10年,农产品批发市场数量保持相对稳定的趋势,超过4400个。与行业总数的稳步发展相比,单一市场的交易规模发展迅速,正朝着大规模、大规模的方向发展。2013年,农产品批发市场平均交易额达到8.36亿元。2013年,仅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营业额就达到500亿元。目前,全国共有农产品批发市场1700多个,年交易额超过1亿元。
同时,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配套设施建设发展迅速,整体升级改造进程加快,覆盖率大幅提高。在现有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中,检测中心的建设率为66.7%,信息中心的建设率为53.3%。此外,26.7%的市场建立了电子结算中心。
市场网络体系基本形成
经过30年的发展,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已基本形成了覆盖全国、形式多样、品种齐全的市场网络体系,同时形成了产地市场、销售场所市场和集散地市场。综合市场、果蔬市场、水产品市场、肉禽蛋市场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结构越来越合理。
农产品批发市场网点分布覆盖全国各省(区、市),东、中、西部地区平行发展,区域间交易频繁。在全国城市农业贸易中心联合会公布的2013年100大市场中,排名前五位的省市是:广东13个,北京12个,江苏9个,山东8个,辽宁7个,它们都分布在中国东部和沿海地区。中部农产品批发市场占全国总量的30.3%,素有“中国农产品和食品工业重要生产基地”之称的河南,以六大百强市场的实力排名第六。西部地区占26.1%,四川省作为西部地区综合交通枢纽和经济发展高地,有四个市场进入前100名。
浓度增强和功能完善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生产和消费领域进一步集中,农产品大规模跨区域流通逐渐成为常态,带动了一批具有较强行业流通功能的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发展。
根据全国城市农产品交易中心联合会的调查,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产业集团化发展迅速。许多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同属一个集团,这将促进未来更高的产业集中度,进一步集中农产品的生产加工,促进大型、跨区域、远距离农产品流通和物流的快速发展。同时,产业集聚的推进进一步完善了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商品配送、价格形成、信息发布和食品安全控制功能,促进了农产品大流通格局的形成,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和集约化,保证了城市稳定供应和丰富品种。
标题:农批市场网络基本覆盖全国
地址:http://www.cwtstour.com/ccxw/63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