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29字,读完约5分钟
张红彬
2015年2月1日,中央一号文件《关于深化改革创新加快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发布。这也是去年12月底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后,中央政府对2015年农业、农村和农民发展做出的更明确的战略规划。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常态,即从高速发展到中高速发展,“三农”经济发展面临着一系列重大挑战和考验。在经济增长放缓的情况下,如何继续巩固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如何让“农业更强,农民更富,农村更美丽”?1号文件给出了一个清晰的路线图。
值得注意的是,在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中,《意见》指出,要综合运用财税、货币信贷、金融监管等政策措施,促进金融资源继续向“三农”倾斜,确保农业信贷总量继续增加,涉农贷款比重不下降。同时,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为农业、农村和农民发行专项金融债券,鼓励符合条件的涉农企业发行债券。《意见》还指出,要完善支持和保护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法律体系,积极推进农村金融立法,明确政策性和商业性金融支持农业的责任,促进新型农村合作金融和农业保险健康发展。与此同时,作为农村金融重要组成部分的农业保险也迎来了好消息:种子生产保险被列入中央政府保费补贴目录。
从以上关于农村金融的论述可以看出,“三农”的目标要想变得更强、更富、更美,整个农村金融必须得到极大的改善,传统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和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和未来“三农”发展的需要,农村金融正面临着更大的变革。我认为,总的来说,战略层面应该是“高抓高打”,模式设置应该是“容忍度大”,整体服务应该是“高”,即未来的农村金融必须是“越来越高”。
众所周知,目前,中国主要农产品(000061,股份)的国际国内价格都是上下颠倒的,农业生产成本也在不断上升。农业受到价格上限和成本下限的挤压。与此同时,日益稀缺的资源和脆弱的生态环境为农业生产高投入、高产出的发展模式亮起了“红灯”,农业发展的空时期越来越窄。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发展壮大的基础在于能够站在现代农业产业战略发展的高度,而不仅仅是保障“春耕秋收”问题。常规农业生产只是农业产业最基本的要素。整个农业产业的提升需要更多的产业整合、更好的法律制度支持和更多的社会资本来融入农业产业的发展。
因此,加强农业产业的金融支持将是综合“大金融服务”的体现。随着“123”产业的整合发展,农村金融战略的推进将体现金融导向的高度。从今年年初银监会的机构调整来看,农村金融的顶层设计正朝着“高抓、高打、多元化发展”的方向发展。“更强”的农业将有赖于相关产业政策和农村金融战略的大力推进。
如果中国想富裕,农民必须富裕。近年来,中国农民收入“更快”,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然而,在当前经济增长放缓的情况下,增加农民家庭的劳动收入和经营收入更加困难。如果农民增收的来源受到影响,就必须在城市化、现代服务业和网络经济的推动下,寻求农民创业或就业的新途径。在这些方面,农村金融格局的扩大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近两年来,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平台正在向o2o迈进。自去年以来,大型电子商务和网上贷款机构已经大举进入农村市场。在为农民创造收入的同时,消费金融将进一步发展。诚然,农村金融市场的“大格局”将对传统的信用社提出巨大挑战。然而,线下优势将长期存在于农村市场。只有将这一优势与新的金融服务平台相结合,全新的农村金融市场模式才能健康有序地发展。网络金融的到来给传统农村金融体系带来了更大的难题,如包容性金融服务的真正可持续实施和信用信息系统的完善。
近年来,我国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当前农村基础设施仍然薄弱,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仍然较低,农村人居环境有待大幅改善。对此,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升级,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使农村成为农民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在前进的道路上,文件首次提出“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农村建设”,这将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更广阔的资金渠道。随着越来越多的社会进入农村建设,相应的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必须满足这些资本的要求,也就是说,整体服务水平必须有很大的提高。以前,在新农村建设中,我们只强调形式和基本生活保障的目标,但这一号文件对新农村建设提出了更高、更美的要求。这种“更美丽”决不能只是表面的,而是从内涵上“美丽”,这使中国的农村地区成为真正现代化和宜居的地方。
综上所述,今年的一号文件更加务实,即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这就要求农村金融服务在明确战略目标的前提下具有较强的落地能力。这一要求并不是表面上追求“高而高”的理念,而是要在“高而高”的精神指导下,制定出“地气”的实施方案,这是监管机构和普通农村金融服务机构都需要解决的一个好命题。
标题:“三农”想“强富美” 农金须“高大上”
地址:http://www.cwtstour.com/ccxw/61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