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21字,读完约4分钟
最近,北京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北京市居家养老条例》,该条例将于2015年5月1日生效。作为今年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的新议程之一,《北京居家养老服务条例》是今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唯一集体审议的条例,也是中国第一部地方性居家养老服务条例。
明确的子女抚养义务
《条例》明确了居家养老服务的范围和相关责任,规定老年人的子女和其他依法负有赡养义务的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的经济赡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义务;与此同时,有特殊困难的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如低收入、残疾和丧失独立性的老年人,显然将获得家庭护理服务补贴,家庭无障碍设施将根据需要进行改造,配备生活辅助设备。
居家养老是北京常见的养老方式。根据北京提出的“9064”养老服务新模式,到2020年,90%的老年人将在社会服务机构的帮助下,通过家庭护理来养老,6%的老年人将在社区养老,4%的老年人将留在养老服务机构养老。
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继刚说:“目前,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还存在许多问题,如社区服务设施不足、服务项目和服务能力不足、养老服务人才短缺、养老服务需求大幅增长与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等,使老年人难以满足多样化、多层次的养老需求。”因此,迫切需要制定专门的地方法律来促进、促进和保障居家养老服务。
《条例》的亮点是首次以条文形式明确了政府、企业、家庭和社会在养老方面各自的责任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发言人李红兵说,《条例》用很大篇幅提到了北京市、各区县、镇、街道办事处、居委会、企业和社会团体各自在居家养老方面的责任。
无障碍设施将进入社区
与草案相比,《条例》增加了两个新内容。第一,“鼓励养老机构利用自身资源优势,为周边社区居家老人提供服务。”北京市人大法制委员会副主任李晓娟表示,增加这条是为了鼓励养老机构为周边社区的老年人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养老机构聚集了大量的服务资源,掌握了各种服务机构的信息。养老机构可以收集这些信息,为周围的老年人提供服务。
二是增加了“新建、改建、扩建居住区应当符合国家无障碍设施建设标准,规划、住房和城乡建设等部门应当逐步推广坡道、楼梯扶手、电梯等。”旧住宅区和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生活服务设施的改造密切相关。”李晓娟说,目前,这种改造已经在一些社区进行,首先是改造容易的项目,如坡道和楼梯扶手。
此外,《条例》进一步明确规定,社区养老设施的管理者和使用者擅自改变政府投资的功能和用途或者为养老设施的建设和配置提供资金的,由民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责令退还补贴资金和相关费用。罚款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逾期不改正的,收回管理和使用权。
李红兵说,民政部门正在研究制定《关于加强本市新建住宅区养老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和管理的实施办法》,明确各部门在新建住宅区养老服务配套设施的设计、建设、移交和管理方面的工作职责,确保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投入使用,这意味着将出台专门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管理实施办法。
政府执行不力将被追究责任
《条例》还明确规定,北京市和各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将居家养老服务的实施纳入监管和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并建立相应的问责制度。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发言人刘伟林说,今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北京市人大都将对《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进行执法检查,督促落实《居家养老服务条例》,争取取得更多更大的实效。
李红兵表示,由44个成员单位组成的市老龄委员会全体会议将尽快召开,明确市、区、乡、居委会、村委会各方责任,制定实施条例的路线图、项目包和时间表,力争在2015年上半年出台实施细则。
此外,今年的养老券将升级为“北京一卡通——养老卡”,全市43万80岁以上的老年人可以用该卡每月领取100元的补贴,在指定单位消费时也可以享受优惠待遇。目前,北京有7000家网点可以为老年人提供服务。据估计,今年上半年服务网点的数量将增加到12,000多个。李红兵表示,今年北京将努力扩大“老年卡”的覆盖面,65岁至79岁的老年人也可以申请“老年卡”。
标题:北京立法保障居家养老服务
地址:http://www.cwtstour.com/ccxw/59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