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145字,读完约8分钟
“资源诅咒”并不是一个新故事,但价格的暴跌迫使主要能源省份采取主动。《经济信息日报》记者了解到,目前,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已经公布了2014年的“成绩单”。山西、黑龙江、辽宁、河北等资源型省份增速最低,转型成为这些省份。这是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的重中之重,并希望借助“一带一路”、京津冀和长江经济带协调发展三大国家战略寻求新的发展
许多业内人士认为,包括山西在内的许多省份多年来一直在谈论产业转型和结构调整,而经济低迷迫使这些地方真正开始转型。但是,今年煤炭、矿产等行业明显难以好转,资源丰富省份转型困难。此外,许多省份的经济转型仍停留在概念上,对于新的增长点的选择也没有明确的概念。我们应该防止轻率地采取群众行动和同质发展,以免转变成为“きだよ 0”的口号。
许多资源丰富的省份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最低
韩非已经有半年多没有去过山西的主要煤矿了。这位40岁的煤炭经销商现在主要从事军事训练、拓展、学历和职业资格培训咨询。“卖一吨煤赚不到三块钱,甚至一块钱。瓶装饮料是买不到的,有些企业甚至每吨煤损失20多元,许多贸易商已经转而退出。”他说。
根据山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王福在2015年两会上所作的《山西省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报告》和《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2014年山西省煤炭全行业吨煤综合销售价格为343.16元,比上年下降85.79元和20%。煤炭价格的“悬崖跳水”使山西去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仅增长4.9%,接近9%的预期目标的一半,位居全国第一。然而,在煤炭“黄金十年”(2001-2011年)中经济增长最快的吕梁市,2014年前三季度的增长率同比下降了0.8%,在全省排名垫底。
这一切背后更大的坏消息是,当“黑金”变成“白菜”时,中国最大的产煤省份山西正越来越深地陷入“资源诅咒”。“山西省煤炭年产量近10亿吨,接近资源和环境的极限,煤炭的快速扩张已接近尾声。”山西省统计局最近的一份报告以这种方式描述了当前的困境。
在过去的十年里,煤炭占据了山西产业结构的一半。此外,与煤炭密切相关的焦炭、冶金和电力占山西经济总量的80%以上。然而,长期、大规模和高强度的开采导致煤炭资源逐渐枯竭,对水资源、土地和大气环境造成严重破坏。根据中国科学院2014年发布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山西省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总量排名第24位,环境支持系统排名第27位,生存支持系统排名第29位,环境问题严重。
黑龙江、河北、内蒙古等资源丰富的省份也有同样的经验。数据显示,黑龙江省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5.6%,仅高于山西省,与8.5%的预期目标相比下降了2.9个百分点。“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体制性、市场化程度等深层次矛盾依然突出。能源工业在工业中所占比重过大,非公有制经济所占比重较小。”2015年,鲁浩州长解释了增长率下降的原因。据公开资料显示,近十年来,黑龙江省规模以上工业中能源工业比重最低为53.8%,最高为72.9%,其中煤炭和石油占绝大多数。
然而,2014年河北和辽宁的成绩单并不好看,gdp增长率分别为5.8%和6.5%,排名倒数第三和第四。然而,内蒙古、宁夏和云南的gdp增长率也没有达到预期。虽然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与2013年相比,降幅大于上海、北京和浙江省。
利用国家战略寻求变革
在经济困难的形势下,“转型”成为资源丰富省份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的重中之重。
“大力推进煤炭革命,搞好煤炭”和“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搞好非煤炭”。这是在2015年山西省政府工作报告中规划的。山西省委书记王儒林提出,要推进煤炭产业向“六型”(即市场化、清洁低碳、集约高效、延伸流通、生态环保、安全型)转变,走“革命性煤炭发展”的新路子。也要把重点放在“七大产业”(即文化旅游、设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食品医药)上
2014年12月,山西省商务厅厅长孙跃进带领山西数十家企业到海口“销售”以山西老陈醋为代表的具有地域特色的品牌产品。这一史无前例的举措无疑集中体现了非煤炭行业的重要性。
这种转变模式也可以在内蒙古、黑龙江等资源丰富省份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找到。内蒙古自治区主席巴特尔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15年将加快传统产业的现代化,推进煤炭生产企业与下游转型企业的深度合作和战略重组,实现煤、电、煤化的联合发展,提高地方煤炭加工转化水平。同时,加强现代服务业建设,提高农牧业产业化水平,搭建文化产业发展投融资平台。
与往年不同,他们希望遵循“一带一路”、京津冀和长江经济带协调发展三大国家战略,寻求新的转型机遇。陕西省虽然不属于“一带一路”的核心区域,但表示要积极适应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加大承接长三角和珠三角产业转移的力度,积极融入环渤海经济圈和中原经济区。
另一方面,内蒙古提出抓住京津冀产业转移的机遇,在乌兰察布和赤峰建设产业转移基地,发展“飞地经济”。进一步完善京蒙合作机制,加强蒙、陕、冀长城金三角合作区建设。积极推进浙商工业园、鄂尔多斯(报价、询价)江苏工业园等模式,打造高层次产业承接平台。全年力争引进境内(区外)资金5000亿元左右。
2015年,黑龙江省以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为契机,加大铁路、公路、港口互联互通和电子口岸建设力度,推进跨境通关,促进口岸和运输便利化,加强对俄全面交流与合作。云南省提出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立足云南对南亚和东南亚的辐射,发挥桥头堡建设部际联席会议的作用。培育万亿能源产业,加快发展以能源生产、能源应用、能源装备制造和能源服务为重点的大型能源产业。
同质化竞争很难改变
事实上,“资源诅咒”并不是一个新故事。近年来,包括山西在内的许多省份都在反复研究这种转变,但没有取得任何成果。在谈了多年产业转型和结构调整后,经济低迷开始迫使这些地方真正开始转型。
“过去,当各种资源产业处于良好状态时,当这些大省有钱时,转型是被动和消极的,但现在是主动的,现实迫使它们这样做。”厦门大学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在接受《经济参考报》采访时表示,今年煤炭等资源性产业不太可能出现明显好转,地方财政困难越来越大。然而,培育足够规模的非煤炭产业资金难以充分供给,目前转型困难,内蒙古和山西风险最大。
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预测,2015年中国煤炭市场供需关系将逐步改善,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仍难以根本改变,企业经营压力仍较大,煤炭行业经济运行形势依然严峻。其他资源产品,如石油和天然气、金属、矿物等。,在2015年也有一个不利的开始,在2014年中期继续下滑,并无休止地下跌。许多机构预计,今年的大宗商品仍将无法逃脱厄运的循环。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高世贤在接受《经济信息日报》采访时表示,转型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调整能源和非能源产业结构,以及如何在能源产业内部进行系统规划。但是,在他的调查研究中,很多省份仍然停留在概念上,“对于新的增长点的选择没有明确的想法,而且提出的转型产业都是相似的,这与自己的实际情况并不相关。”例如,许多煤炭大省都提出发展煤化工。然而,在石油和天然气价格如此之低的情况下,很难说煤化工能启动多少项目,能走多远。现在企业已经有问题了。”
以高科技产业为例,许多地方都表示要建立“云计算”中心。山西还表示,要从资源型产业向高科技产业转型。然而,“云计算”最重要的前提是人才和技术,在这方面,至少山西目前没有优势。据媒体报道,最有可能在山西建设“云计算”中心的百度公司,由于当地光缆速度不够,建设速度较慢。
“如果山西今后不改变政治和生态环境,不重视科技等各方面人才的培养和招聘,山西经济转型的口号可能仍然是空.”山西一位民主党人士表示。
标题:多地傍身国家战略谋定转型
地址:http://www.cwtstour.com/ccxw/59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