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05字,读完约3分钟
2月2日,国务院下发文件“大刀阔斧”削减专项转移支付,明确将一般转移支付占全部转移支付的比重提高到60%以上。这意味着,中国每年近5万亿元转移支付资金的分配和使用将更加合理,地方政府将对财政资金的使用有更多的控制,也将减少空寻租空间的“用光钱”。
上述改革内容来源于《国务院关于改革和完善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制度的意见》。"转移支付改革已成为新一轮财税改革的重点之一."中央财经大学财经学院院长王拥军告诉《经济信息日报》。
目前,我国地方收入约占财政总收入的一半,而地方支出约占总支出的85%,这一差距取决于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我国逐步建立了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分为一般转移支付和特殊转移支付。根据2014年的数据,中央政府向地方政府转移了4.7万亿元,占2014年全国公共财政总收入的30%以上。2014年,中国专项转移支付占转移支付总额的近42%,这意味着中国年度专项转移支付接近2万亿元。
财政部预算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上述意见最大的亮点是,中国的转移支付制度主要以一般转移支付为基础,并提出了完善一般转移支付制度的具体措施,如明确一般转移支付在整个转移支付中的比重提高到60%以上。
对此,财政部金融司副司长白敬明在接受《经济信息日报》采访时表示:“预算法明确提出,转移支付应以一般转移支付为基础,提高一般转移支付比例是实施预算法的具体措施。提高一般转移支付比重更有利于促进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提高一般转移支付比重。”
《意见》除了明确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比例以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外,还探讨了通过转移支付改革实现权力的合理划分。
意见很明确。要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的权力和支出责任。如果属于中央和地方的共同权力,中央和地方政府将分担支出责任,中央分担的部分将通过专项转移支付委托给地方实施;属于地方政府的,由地方政府承担支出责任,中央政府主要通过一般性转移支付给予支持。“目前地方支出责任相对较高,中央政府通过一般性转移支付予以支持,这实际上有利于减轻地方财政压力。”白景明指出。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专项转移支付问题日益突出,转移支付资金管理存在诸多漏洞,地方配套设施绩效差、负担重等问题亟待解决。然而,当务之急是阻止“跑钱”的不健康趋势,以赢得更多的特殊转移支付。
根据新预算法的有关要求,国务院明确规定,中央政府在安排专项转移支付时,不得要求地方政府承担配套资金,但根据国务院规定应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共同承担的事项除外。
此外,王怡君告诉记者:“除了专项转移支付的规模较大外,最重要的是类别过于细化,管理过于分散和不透明,支出绩效被忽视。”
许多专项转移支付项目不是地方真正需要的,对地方的干扰很大王怡君说:“例如,有许多农业专项资金,对粮食、化肥、杀虫剂和除草剂也有不同的专项转移支付。如果将补贴结合起来,由地方政府根据当地情况决定补贴方向,资金使用的绩效将会更高。”
改革方案在打破“专款专用”方面也取得了突破,明确提出逐步取消城市维护建设税、排污费、探矿权采矿权价款、矿产资源补偿费等专款专用的规定,统筹安排这些领域的资金。
标题:2万亿专项转移资金将瘦身提效
地址:http://www.cwtstour.com/ccxw/59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