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02字,读完约3分钟

最近,据《21世纪经济报道》媒体报道,部分商业银行业务板块和业务条线正在进行子公司改革试点,民营银行有望率先实现法人独立经营。

与海外私人银行不同,mainland China的私人银行属于商业银行的一个业务部门,没有单独的私人银行执照。中国工商银行私人银行等机构虽然在2008年成立时获得了银监会的私人银行专属许可,但形式大于实质。长期以来,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参照商业银行的监管措施,具有商业银行的强势品牌,难以摆脱“真正的私人银行不会出现在银行业”的尴尬。

私人银行子公司化水到渠成

据统计,2013年底,中国可投资资产超过1000万元的高净值个人达到109万人。高净值个人的服务需求日益复杂和多样化,私人银行业务具有巨大潜力。然而,自2014年以来,国有大银行和一些民营银行业务发展良好的股份制银行都面临着增长率下降的问题。一方面,在泛资产管理时代,业务之间的壁垒逐渐淡化,券商、信托、第三方理财和私募股权机构积极布局理财中心,形成了各类高端理财机构“多层次”竞争格局。私人银行的财富服务趋于更加专业化和排他性,竞争也趋于激烈。

私人银行子公司化水到渠成

另一方面,由于分业经营的限制和长期严格的业务控制,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产品和服务体系建设的差距日益明显。例如,产品的先天缺陷。调查显示,信任、pe和高端信贷是高净值个人偏好的产品。与信托、经纪等机构开发的产品相比,银行的私人银行产品在回报率方面有着天然的不足。商业银行建立的私人银行产品和服务体系主要包括销售银行理财产品和“购买”的第三方机构产品,以满足高净值客户的多元化投资需求。前者与普通个人客户产品的区别并不明显,但过分依赖后者将很容易失去自己的品牌并侵蚀客户忠诚度。另一个例子是服务响应缓慢。由于商业银行业务链条长,交叉营销能力弱,私人银行理财顾问在了解客户的投资需求和资金情况后,需要根据授权逐级上报,不能直接为客户提供服务,难以快速响应私人银行客户的定制需求。

私人银行子公司化水到渠成

作为一项相对独立的新兴业务,商业银行的民营银行迫切需要规范的引导和明确的自身身份定位。私人银行已经成为子公司,这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事情。首先,它有助于建立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模式。目前,大多数私人银行获取客户的渠道是通过零售银行,而成熟的私人银行模式并不是以客户数量来说大话,而是通过精耕细作,根据客户需求发展有效的金融服务。其次,它有助于通过并购实现快速增长。民营银行的子公司有利于跨行业整合。三是探索财务管理部门改革的途径。2014年,财务管理明确了事业部制的管理,对下一步的发展有不同意见。中国资产管理行业的混合步伐大大加快。推进私人银行资产管理试点可以为监管者提供有效的经验。(编辑张力维)

私人银行子公司化水到渠成

返回21世纪主页> >

标题:私人银行子公司化水到渠成

地址:http://www.cwtstour.com/ccxw/58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