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00字,读完约5分钟
根据最近发布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加强原油加工企业商业原油库存经营管理的指导意见》,中国将建立最低商业原油库存制度,所有以原油为原料生产各种石油产品的原油加工企业应储存设计日平均加工能力不低于15天的原油。
为什么要建立最低商业原油库存制度?建立和完善多级储油系统的意义是什么?对国际石油市场来说,这是一种逢低吸纳的行为吗?本报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学者。
原油对外依存度接近60%,发展商业储备是确保中国能源和经济安全的需要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院长、国际能源安全研究中心主任黄小勇表示,一个国家的能源储备主要分为国家战略储备和商业储备。战略储备是政府控制的一种资源,只有在战争或严重自然灾害造成石油供应短缺时才会投入使用。商业储备是指石油生产、流通或相关企业为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承担社会责任,以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和稳定价格大幅波动而必须保持的最低库存量。当国内石油供应因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而处于紧张状态时,国家可以依法统一调度商业原油库存。商业原油库存企业在满足最低库存标准的前提下,可以自主分配、使用和轮换。
国家战略储备和商业石油储备是国际惯例。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能源战略研究中心主任许勤华指出,1973年中东战争期间,欧佩克国家对西方国家实施了石油禁运。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于1974年建立了国际能源署,要求成员国拥有一定的石油储备。其安全标准是库存应达到90天的消耗量。
目前,我国年石油消费量超过5亿吨,大庆、胜利和华北地区稳定增产的压力越来越大。与此同时,中国对外国石油的依赖在2014年接近60%,未来还将继续上升。此外,中国海上石油运输通道存在一定风险,中国能源安全仍存在很大脆弱性。“中国迫切需要建立和完善多层次的石油储备体系,以确保国内石油市场的稳定供应。”黄小勇说。
中国的原油储备仍远低于国际标准,增加商业石油储备不会推高国际油价
黄小勇和许勤华都认为,目前中国的战略石油储备仍处于较低水平。中国于2003年开始建设战略石油储备基地,并计划在15年内分三个阶段完成油库和其他硬件设施的建设。根据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的消息,国家石油储备工程一期工程已经完成并投入使用,包括舟山、镇海、大连、黄岛四个国家石油储备基地,总储备能力为1640万立方米,原油1243万吨。
根据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2014年发布的报告,截至2013年底,中国战略原油储备能力达到1.41亿桶。根据2013年中国石油日消耗量139万吨的静态计算,中国的战略原油储量仅够8.9天使用,而商业原油储量可使用13.8天,国家原油储量的静态容量总计约为22.7天。这一次,企业被要求增加商业储备,而中国的原油储备只有30天左右。由于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已经有了一定的库存,没有必要为了达到15天的加工能力储备而增加15天的库存。目前,中国的石油储备能力仍远低于国际能源机构设定的90天安全标准。
许勤华认为,中国石油储量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都有“低进高出”的盈利思维,商业储量会占用企业大量资金。即使在石油价格崩溃的现阶段,由于对未来石油价格走势的不确定预期,也没有激起企业储存大量石油的愿望。
“目前,中国适度增加国内商业原油储备不能简单地被视为国际原油市场上的逢低吸纳行为,而是基于国家能源安全的长远考虑。目前,国际原油市场产能过剩,市场疲软。中国商业储备的适当增加不会导致油价大幅上涨。”黄小勇说。
中国原油储备体系仍需进一步完善,应利用多元化融资支持储油基础设施建设
专家认为,作为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中国迫切需要完善能源储备的法律和政策体系。“法律需要阐明各类石油储备实体的权利和义务,并阐明在何种条件下可以使用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和商业储备。只有明确这些基本内容,我们才能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并对市场主体给予明确的期望。”中国矿业大学教授宋梅认为,对于国家战略石油储备的释放应该有非常明确的规定。如果频繁投放市场,可能会干扰石油市场的正常运行。迄今为止,美国只动用了三次战略石油储备。
宋梅认为,中国的储备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滞后,应建立多元化的融资机制,支持石油储备,减轻企业储备带来的成本负担。
黄小勇还指出,中国应建立以国家战略储备为主体、商业储备为重要辅助的联合石油储备机制。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应控制国家储备,但应通过招标将具体的管理和维护工作交给企业,以提高效率,降低储备成本。
标题:为什么要搞商业石油储备
地址:http://www.cwtstour.com/ccxw/58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