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29字,读完约4分钟
农垦改革走得更远了。
2015年2月1日,中央一号文件《关于深化改革创新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出台,明确提出要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国家商报》记者注意到,市场高度关注的新农业管理体制建设、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在一号文件中都有相当篇幅的描述..
此外,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加快研究出台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深化农垦企业改革、垦区集团化和股权多元化,明确农垦国有资产的所有权关系。
3.9%的土地在农业开垦系统手中。目前,农垦企业总资产已超过1万亿元。如果农业复垦土地预计在改革中资本化,其潜在的爆炸力将是相当大的。
大量耕地需要资本化/
《国家商报》记者从相关人士处了解到,土地复垦改革将涉及行政管理体制、人力资源管理、土地制度等诸多问题。,但在所有的改革结构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问题将是土地。
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加快研究出台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深化农垦企业改革、垦区集团化和股权多元化。明确农垦国有资产的所有权关系,建立符合农垦特点的国有资产监管体系。
从一些垦区的改革经验来看,“资源资本化、资产资本化、资本股份制”正成为农垦土地改革的重要策略。根据《国家商报》记者获得的2014年农垦调查结果,许多官员提出支持农垦土地资源资本化和资本化,探索国有农场农地流转、抵押和担保的方式方法。国有农场的建设用地可以在市场上交易,这也代表了改革的方向。
根据2014年农垦调查结果,目前农垦企业总资产超过1万亿元,农垦系统国有农场1779个,人口1412万,从业人员323万人,土地总面积36.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面积的3.9%。2014年,土地复垦企业生产总值达到6500亿元,当前土地复垦企业的总资产未计入土地等资源性资产。
1月31日,农业部农垦总局和北京大学管理科学研究中心联合启动了农垦改革与发展重大战略问题研究。北京大学教授李一宁表示:“农垦改革的总体目标应该是盘活国有资源或资产,包括土地、资本和人力,以充分发挥它们的效益。”在改革中,我们应该研究和解决土地资本化问题。
李一宁说,土地复垦改革要研究解决土地资本化问题。“谁投资土地,谁就能获得土地的增值收益”;在垦区城市化进程中,房地产开发可以成为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加快转变经营方式,发展加工业和服务业,促进“六大产业”发展,把土地复垦建设成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基地。
当地一位农民的负责人告诉记者,“现有农民土地的资产抵押和资本运营存在一些违规行为,这不仅增加了国有土地资产流失的可能性,也制约了农民进一步壮大。迫切需要改革。”
注重改善“土地复垦关系”
虽然前景是美好的,但仍有“一步之遥”。在土地改革的道路上仍然有两个“路障”需要清除:第一,地方政府急于要拿走土地;第二,旧操作系统的失败。
在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的推动下,大型国有土地复垦往往面临地方政府干预土地复垦业务的局面。“由于现行法律法规对国有农场土地管理缺乏系统的规定,地方市县政府低价收回了大量国有农场土地,导致土地价值没有得到充分体现。”2014年7月,一位去当地垦区调研的农业部官员告诉《商业日报》记者,“有些农场分散、地方化,国有资源被严重侵占,有些被村民占用,更多被地方政府低价征用用于城市建设和工业园区。”
事实上,“土地复垦关系”一直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实现“土地复垦合作与土地利用共享”是其应有的含义。《国家商报》记者了解到,安徽、宁夏、上海等垦区开展了土地扩权的实践探索。他们在不改变土地性质、用途和处置方式的前提下,将土地评估价格注入垦区集团,转移国有资本,提高了垦区企业集团的资产规模和融资能力。
以安徽农垦为例,其改革措施是将农垦土地的原属地管理改为省级集中统一管理,所有农垦土地均经省级主管部门登记发证,农用地处置规范化。在此管理前提下,截至2013年底,安徽农垦已完成土地确权面积93.95万亩,确权率为97.21%。
地方垦区的实践为改革指明了方向:资源转化为资产,资产转化为资本。《国家商报》记者了解到,“体现土地价值”将成为土地复垦改革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抵押、担保和融资以实现其金融功能,股票定价以实现其资产属性。
标题:农垦改革首入一号文件 36万平方公里土地价值凸显
地址:http://www.cwtstour.com/ccxw/58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