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36字,读完约3分钟

最近,一些媒体报道称,为了稳定经济增长,中国政府将加快基础设施投资项目,2015年总投资将超过7万亿元。据报道,这些项目主要集中在信息网格、石油天然气、卫生养老服务、生态环保、清洁能源、食品水利、交通运输、油气矿产资源保障等重大网络项目领域。

“7万亿”的遐想与现实

“7万亿”的数字给了人们很多想象空.人们很容易想到2008年和2009年政府为抵御次贷危机的冲击而出台的“4万亿”政策刺激,因此很容易将其解读为又一轮大规模刺激政策。

“7万亿”的遐想与现实

然而,尽管看起来相似,这个“7万亿”刺激计划与上一个“4万亿”刺激计划完全不同。这既不是宏观政策的突然变化,也不是宏观经济的立即改善。

首先,这种“7万亿”投资实际上是正常工作的延续,而不是像“4万亿”那样的额外刺激。国家发改委对7万亿元的传言做出回应,称这个数字是媒体自己计算的,而不是政府想增加7万亿元的投资计划。事实上,在政府的领导下,我国每年都会在基础设施上投入大量资金。2014年前11个月,基础设施投资总额达到9.8万亿元,比2013年同期增长近20%。根据这一增长率,2015年基础设施投资总额应在13万亿元左右。媒体报道的7万亿项目应该是13万亿项目之一。这与几年前的“4万亿”刺激计划有着根本的不同。当时政府在原计划的基础上又增加了“4万亿元”,标志着宏观政策向大刺激的快速转变。然而,随着过去几年“4万亿”刺激对经济的负面影响逐渐显现,政府再实施“4万亿”刺激的可能性很小。

“7万亿”的遐想与现实

第二,虽然听起来像“X万亿”,但与“7万亿”和“4万亿”相对应的货币政策却大相径庭。在“4万亿”政策中,真正的大规模刺激来自货币政策。2009年,新增信贷为9.6万亿元,几乎是2008年信贷增量的两倍。这一年一度的信贷供应高峰预计将在2014年打破。在2015年,尽管货币政策在2014年将继续逐渐放松的趋势,但放松的程度将远远低于“4万亿”时期。毕竟,即使2014年11月降息超出了市场预期,中国央行也将其解读为一项“中性”的政策措施。“中性”一词准确反映了当前货币政策的基调。与2009年的“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相比,这一差距无法计算。

“7万亿”的遐想与现实

最后,正在进行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改革为这“7万亿元”留下了一个与之前“4万亿元”完全不同的融资环境。过去几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一直是基础设施投资的主要融资来源。随着融资平台债务问题的出现,政府开始对其进行改革。根据2014年国务院43号文件精神,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融资功能将被剥离,其融资责任将由地方政府债券、专项项目债券和ppp债券承担。然而,财政赤字能否扩大到足以让足够的空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仍是一个很大的变数。如何操作项目债券和ppp债券,以及如何在市场上接受它们,都需要探索。因此,在改革过程中,基础设施投资的融资来源或多或少会受到负面影响,从而拖累“7万亿”投资项目的进度。

“7万亿”的遐想与现实

因此,2015年所谓的“7万亿”投资无法与2008年推出的“4万亿”刺激政策相比。今年的“7万亿元”并不意味着当前宏观政策的重大改变,而只是去年开始的支持经济增长的“微观刺激”政策的延续。货币政策和融资环境的差异将大大降低今年“7万亿”基础设施投资的效果。如果我们期望国内经济增长在2015年稳定下来,我们也必须期待房地产投资的复苏。

标题:“7万亿”的遐想与现实

地址:http://www.cwtstour.com/ccxw/57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