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28字,读完约2分钟
近年来,银行信贷速度明显加快,有效弥补了非标准资产收缩带来的融资缺口。在新的经济常态下,信贷规模的短期扩张有利于利率的下降趋势,而中长期扩张可能成为制约债券市场表现的一大隐忧。
据估计,2014年,本外币贷款占社会融资规模的比重从2013年的54%上升到61%,新增贷款占新增社会融资规模的比重已达到70%以上,呈上升趋势。这主要是由于2014年对非标准业务的监管限制以及央行放松对商业银行信贷额度的控制。
新增贷款的扩大有效弥补了非标准资产收缩造成的融资缺口。同时,由于央行在2014年11月大幅下调贷款基准利率,新增贷款利率将趋于下降,这将对降低社会融资成本起到一定作用。与非标准资产不同,贷款具有很强的货币衍生能力,这也有利于改善商业银行过度依赖银行间负债进行规模扩张的局面。就债券市场而言,新增贷款规模的增加,加上央行降息,将有助于降低短期融资成本,推低债券利率。同时,贷款利率的下降也会降低企业通过债券融资的意愿,从而改善债券市场的供求结构,有利于债券市场的发展。
但在新增贷款结构方面,中长期贷款占比从2013年的52%上升至2014年的59%,非金融企业融资占比从48%大幅上升至58%。可以看出,信贷结构正在发生积极的变化。从中长期来看,企业中长期贷款的扩大将有助于改善企业的经营状况,也表明企业借新还旧的短期行为发生了变化,投资意愿增强,对改善经济基本面起到了支撑作用。
2015年,新增贷款在社会融资规模中的比重将继续上升。主要原因如下:第一,虽然由于制度约束,房地产和地方融资平台的融资需求仍然低迷,但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融资需求巨大。目前,除政府税收和中央转移支付外,土地收入已成为主要责任,贷款仍将是基础设施投资的主要融资渠道;其次,在“堵邪开正”的监管环境下,非正规渠道能够提供的资金极其有限,商业银行将更多地通过贷款为企业融资,央行放松存贷款约束也支持信贷扩张。
由于信贷供给明显加速,社会融资规模可能会回归上升趋势,这也有利于经济的缓慢复苏。对于中长期债券,利率上升的风险明显增加。对于短期债券,由于货币环境将得到改善,央行将通过稳定的资金支持信贷增长,因此利率继续上升的压力很小。有鉴于此,债券收益率曲线将在未来恢复陡峭。
标题:银行信贷投放速度明显加快 渐成债市隐忧
地址:http://www.cwtstour.com/ccxw/5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