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066字,读完约8分钟
中国-拉美及加勒比共同体论坛首届部长级会议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隆重开幕。中国习近平主席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了题为《共同谱写中国-拉美全面合作伙伴关系新篇章》的重要讲话。哥斯达黎加总统索利斯、厄瓜多尔总统科雷亚、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和加勒比共同体轮值主席国巴哈马总理克里斯蒂先后发表讲话。
习近平指出,中拉论坛是一个新生事物,就像一棵幼苗破土而出。要像参天大树一样茁壮成长,需要双方精心培育。本次会议的成果将集中体现双方在推动中拉全面合作伙伴关系方面的政治共识,确定未来五年中拉全面合作的重点领域和具体措施,并为论坛建立篇章和体系。
习近平指出,拉美和加勒比地区是发展潜力最大的新兴地区之一,该地区国家更加重视与包括中国在内的亚太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这为中拉关系全面深入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时间。现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这将为包括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提供更多的市场机会、增长机会、投资机会和合作机会。我们应该共同努力,在10年内实现中国-拉美贸易额达到5000亿美元,中国在拉美的直接投资总额达到2500亿美元的目标。
建议
中拉合作应考虑不同利益
习近平对中国-拉美论坛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四点建议。
一是坚持平等相待的合作原则和友好协商、共建共享的理念,为全面合作奠定坚实的政治基础。
第二,坚持互利共赢的合作目标,牢牢把握共同发展的主题,争取早日收获,实现“1加1大于2”的效果。
第三,坚持灵活务实的合作方式,通过双边和多边渠道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
第四,坚持开放包容的合作精神,充分考虑各方不同利益。
论坛
为期两天的论坛将签署三份成果文件
首届中拉论坛部长级会议于1月8日至9日在北京举行,会议主题为“新平台、新起点、新机遇——携手推进中拉全面合作伙伴关系”。
在此次会议上,包括中国和拉美及加勒比国家和地区组织的外长或代表以及中国相关部门负责人在内的500多人将围绕双方的整体合作和中拉论坛建设进行深入探讨,并通过三个成果文件:《中拉论坛首届部长级会议北京宣言》、《中拉合作规划(2015-2019年)》和《中拉论坛机制建立和运行规则》。
据新华社报道
存货
中国与半个世界的合作
中国与非洲联盟、阿拉伯联盟等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建立了多边合作。中国和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国家的总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粗略计算,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多边合作涉及约40亿人口,超过全球人口的一半。
中非合作论坛
成立于2000年
长期机制:部长级会议,每三年举行一次
成员国和人口:中国,与中国和非洲联盟委员会建立外交关系的50个非洲国家。覆盖22亿人口(包括中国),接近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
合作内容:中国政府宣布减免非洲重债穷国和最不发达国家100亿元人民币债务,设立“非洲人力资源开发基金”,并承诺向非洲国家提供200亿美元贷款额度,重点支持非洲基础设施、农业、制造业和中小企业发展。
上海合作组织
成立于2001年
长期机制:国家元首理事会,每年举行一次会议
成员国和人口: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算上中国,成员国总人口为15.25亿,占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
合作内容:主要是安全合作、经济合作和人文合作。其中,安全合作是合作的关键领域。为了共同打击恐怖主义,通过了一些重要文件。
中国-阿拉伯合作论坛
成立于2004年
长期机制:部长级会议,每两年举行一次
成员国和人口:中国和阿拉伯联盟22个成员国,除中国外,阿拉伯联盟成员国的人口超过3.6亿。
合作内容:主要讨论加强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在政治、经济和安全领域的合作。2014年,第六届部长级会议讨论了“一带一路”等议题。
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10+1)
成立于1997年
长期机制:首脑级,每年举行一次
成员国和人口:除中国外,中国和东盟10国的人口接近6亿。
合作内容:面向21世纪的中国与东盟睦邻互信伙伴关系已经建立。中国提议共同建设升级版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加快互联互通基础网络建设;精心打造海上合作新亮点;努力确保传统和非传统领域的“双重安全”。
中国-太平洋岛国经济发展合作论坛
成立于2006年
最高级别:部长级会议,每四年举行一次
成员国和人口:中国和16个成员国。根据公共信息,大洋洲有2900万人口,包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它们都不是发展中国家。
合作内容:中国政府宣布将支持岛国重大项目建设,并向已建立外交关系的岛国提供总额10亿美元的优惠贷款。
整理
实现与发展中国家合作机制的全面覆盖
"中国-拉美论坛的成立具有里程碑意义."外交学院外交与外事管理系教授夏立平在接受《北京青年报》采访时表示,这不仅是因为期待已久的中国与拉美合作机制终于建立,也是因为这一论坛的建立充分涵盖了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机制,改善了南南合作格局。
中非和中阿合作更加活跃
夏立平告诉《北京日报》,在外交生涯的初期,中国与其他国家建立了双边外交关系。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开始更加重视多边外交,先是参与联合国等多边组织,然后逐步建立合作机制。
有一些合作机制,中国更具优势。夏立平解释说,这一机制要么是中国建立的,秘书处设在中国,要么是中国在推动这一机制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这种机制中,中国将对机制的发展方向和议题的设置产生重大影响。
其中,中非合作论坛是中国创建的第一个此类合作机制,上合组织是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组织。在中阿论坛上,中国的主动性也相对较高。在东盟、太平洋岛屿论坛和其他机制中,中国的主动性弱于上述组织。
目前,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多边机制不多,主动性相对较低。一般来说,它们是双边合作机制。例如,中美之间有近100个合作和对话机制。
在发展中国家发展更有利
“大国是关键,周边是主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主义是重要阶段。”这些合作机制的建立是为了以多边方式促进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这是中国整体外交布局的体现。
发展中国家一直是中国外交的重点。为什么中国重视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首先,发展中国家数量众多,覆盖人口众多。其次,中国企业“走出去”是大势所趋,中国企业和资本走出去的优势可以在发展中国家得到更好的体现,而发达国家的市场饱和度相对较高,不易进入。夏立平认为,拉美将成为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重要目的地。
夏立平认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愿意与中国合作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这种合作是互利的。"中国在给予援助时不附加人权等条件."夏立平说,在历史上,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有着良好的基础。例如,习近平的正义和利益概念对发展中国家也很有吸引力。
中国是南南合作的领导者
如果把建立中国-拉丁美洲论坛的意义放在国际格局中,那么“中国-拉丁美洲合作机制的建立改善了南南合作的格局。”夏立平说道。
根据公共信息,南南合作是发展中国家在独立后基于共同历史经验和共同任务的合作。艾丽西娅,联合国拉丁美洲经济委员会执行秘书,谁来参加这次会议?巴尔塞纳在评价中拉关系进展、展望南南合作成果时也指出:“中拉合作开创了新局面,南南合作翻开了新篇章。中国和拉美国家都是面向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多边合作结构的积极建设者和负责任的领导者。”
昨天,王毅外长在中拉论坛首届部长级会议上表示,建立和建设一个良好的中拉论坛是双方深化合作的必然要求。本次会议应凝聚政治意愿,提出具体计划,促进中国与拉美的全面合作,开创南南合作新模式。
本群/记者岳飞飞
实习记者张伟黄帅
标题:中拉贸易规模10年内将达5000亿美元
地址:http://www.cwtstour.com/ccxw/57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