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39字,读完约3分钟
12月31日,汇丰和markit联合发布的“汇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显示,12月汇丰中国采购经理人指数最终值降至49.6,这是7个月来首次跌破涨跌线,其中新订单指数降至49.7,为今年5月以来的最低水平,价格指数再次下跌,预计政策将再次放松。然而,通过对不同口径采购经理人指数的分析,中国制造业仍保持增长,经济运行充满挑战和希望。
首先,新订单总量呈上升趋势,这导致制造商的积压量普遍增加,但积压量已降至三个月来的最低水平。然而,尽管就业连续第二个月收缩,但收缩率并不大。据调查,就业萎缩的主要原因是该员工的空空缺没有得到填补。
其次,采购活动已经连续第五个月扩张,扩张速度与生产需求上升有关。采购库存连续第二个月下降,但降幅与上月一样小。
第三,平均投入成本连续五个月上升,调查显示购买价格上升,导致当月生产成本上升。然而,在目前的成本增加期内,12月份的增幅相对较小,总体增幅仍然适中。
最后,产出价格五个月来首次下跌,但跌幅很小。根据调查,由于需求不足,一些制造商降低了价格。
2015年1月1日发布的2014年12月中国制造业和非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显示,12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为50.1%,比上个月下降0.2个百分点;非制造业商业活动指数为54.1%,较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这两个指标上下波动,反映了我国各行业变化和经济结构优化的趋势。
12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高于繁荣-萧条线的临界值,但下降幅度缩小了。从分项指数来看,与上月相比,除新出口订单指数、成品库存指数和进口指数外,其他所有分项指数均有所下降。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阶段,工业品出厂价格持续下降,相关行业企业投资动机不足,生产和订单受到一定影响。数据显示,中国制造业保持稳定运行,但增长动力仍然不足。
中小企业pmi持续低于临界点,分别为48.7%和45.5%,表明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仍面临诸多困难。一些小企业反映了资金短缺、矛盾激化、订单接收困难、无法提高产品价格、效率低下等问题。虽然市场环境发生了明显变化,但企业自我调整需要时间,企业经营和生产活动的预期指标仍在下降。
然而,2015年1月1日发布的pmi也反映了中国经济运行的积极变化:员工指数略有波动,稳定在48%以上,表明就业形势良好,经济运行仍处于合理区间。从不同行业看,食品、酒饮料、纺织服装行业订单增加,生产加速,元旦和春节效应开始提前释放;非金属矿产品行业和铁路运输设备制造业新订单大幅增加,新订单指数达到两位数,表明基础设施投资和铁路建设的加快将对经济增长形成一定支撑。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2015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保持稳定,有一定的基础和有利条件。加快结构调整和创新驱动,将促进新兴产业和业态的发展。Pmi趋势显示,工业增长仍处于下行状态,但势头正在放缓。企业的去库存活动开始减少,外部需求的拉动作用增强。可以看出,当前经济运行仍处于由衰退向稳定转变的过程中,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仍在稳步推进。
标题:产业此消彼长反映结构正在优化
地址:http://www.cwtstour.com/ccxw/56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