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35字,读完约3分钟
新华社北京12月30日电新加坡《联合早报》29日发表文章称,日益依赖外部世界的中国需要全球框架和全球体系的保障。改革或加强现有的全球框架和全球体系符合中国的长远利益。中国与世界秩序的关系可以用以下三个词来考虑:拆除、修复和建设。
文章摘录如下:
中国在全球和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中国的“一路一带”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是好事,表明中国在全球经济增长和全球治理方面发生了范式转变,并为国际公共产品做出了贡献。但这些都被外界,尤其是美国解读为中国在挑战现存的世界秩序。这不能不说是非常令人遗憾的。
中国主张改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加强由世贸组织主导的全球多边自由贸易体系,以及加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中国支持世界银行协调全球基础设施投资,并愿意将自己的“一带一路基金”和亚洲开发银行纳入全球计划。
也就是说,中国通过二十国集团平台发出了一个强烈的信号,即中国永远不会启动一个新的火炉来寻求建立一个以中国为中心的新的世界(市场、协商)经济秩序。亚行既不是中国银行,也不是由中国控制的多边开发银行。中国清楚这一点。
在布里斯班,作者见证了澳大利亚的提名和其他国家(日本除外)同意中国主办2016年g20峰会。二十国集团代表了一个伟大的全球妥协、协调与合作。无论这一进程有多艰难,它最终都将走向“国际经济合作的最重要平台”。日益依赖外部世界的中国需要全球框架和全球体系的保障。改革或加强现有的全球框架和全球体系符合中国的长远利益。
作者认为,中国与世界秩序的关系可以用以下三个词来考虑:
首先是“拆迁”。显然,中国已经排除了推翻现有世界秩序的可能性。一些完全不了解情况的人仍然认为中国应该“彻底改变”现有的世界秩序。但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永远不会也不可能做到这一点,因为中国也是中国的一部分。
第二个词是“修复”。这就是改革和完善现有的国际体系。许多现有的国际机构已经过时,甚至在范式上已经过时,无法满足全球治理的总体需求,必须进行有意义的改革,例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改革。目前,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所有利益相关者都要求落实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初步改革协议。然而,美国的一些政客出于狭隘的自身利益,并没有放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改革,这只是一个小修小补。
第三个字是“剑”。旧房子翻新后,总是不够住,所以应该盖一栋新房子。正因为如此,世界上出现了许多关于建立新的全球治理机构的动议、计划和行动。中国参与金砖国家合作、“一带一路”倡议和亚洲开发银行是一个新建立的国际体系。
不幸的是,从维护自身狭隘利益的角度来看,美国并没有赞扬中国在世界秩序由旧变新的过程中所做的贡献,而是指责中国挑战现有的世界秩序。上游的狼说下游的羊污染了河流,这是真的。(庞中英)
标题:新媒:中国在全球基础设施建设上带了个好头
地址:http://www.cwtstour.com/ccxw/54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