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13字,读完约4分钟
新华社北京10月31日电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10月31日常务会议,听取了国务院第三次重大检查报告,推动了改革发展和民生改善政策措施的落到实处;确定全面推进政务公开的相关实施细则,促进政府管理更加透明高效。
会议指出,监督是促进发展的“利器”。在过去两年全国检查的基础上,国务院最近又对31个省(区、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国务院30个部门、单位进行了一次检查。总的来说,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各项安排,在促进经济稳定增长、推进供给结构改革、把握“三比一、一减一补”重点任务、推进“双创新”、培育新的发展势头、解决民生问题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是,也发现了一些突出问题:一些地方和部门没有落实好一些“释放服”和其他重点领域的改革措施,一些重大建设进展缓慢,一些地方民间投资和创业创新存在制度约束,扶贫、环境治理等民生工作还存在许多“不足”。会议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抓住这两个月的关键时期,认真整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一是强化工作落实责任机制,认真研究各方在检查中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抓住推进重大建设、吸引民间投资促进医疗护理一体化等新兴产业(爱知、净值、信息)发展、保障性住房、扶贫、医疗保险等重大民生问题等关键问题,提出促进供给结构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有效解决方案。二是各级政府要克服重文件轻落实的现象,进一步整顿“文山见海”。第三,加强政府系统的纵向和横向协调,加快各种政府信息系统的整合和共享,防止相互制约影响发展。会议强调,为确保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的贯彻落实,必须注意调动各方积极性,坚持奖惩分明,建立健全容错机制,鼓励地方官员创业。行之有效的地方政府和部门应推广经验,将对地方政府的激励措施从去年的6项增加到24项,并在改革试点、财政投入、项目布局、融资和发行债券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政策倾斜和支持力度。那些不作为或不加区别地作为的人应该根据法律和条例受到严肃的追究。我们将推动各地区、各部门努力工作,全年完成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实现“十三五”开局良好,为明年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会议认为,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推进政务公开是不断深化“配送服务”改革的重要内容,对提高行政效率、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增强政府公信力具有重要意义。会议确定,第一,决策、实施、管理、服务和结果的“五公开”要求应稳步有序地纳入政务活动的各个环节。选择全国100个县,围绕土地利用规划、拆迁安置、环境治理、扶贫救灾、就业和社会保障等开展规范化政务公开试点。各部门应编制目录,并动态更新内容、主题、时限、方法等。第二,加强政策解释。地方政府和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要带头发布权威信息,同时要充分发挥专家学者的作用,准确解释政策,为群众解惑解惑。第三,积极应对社会关注,特别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影响市场预期的关键信息和突发公共事件,有关地方和部门要主动及时表态。对群众反映的实际困难和重大问题,研究解决或调查处理后应及时公布。第四,加强政府网站等平台建设,注重全媒体手段的运用,扩大政府信息的覆盖面和影响力。第五,拓宽公众参与政策制定、执行和监督的渠道。国务院各部门和省级政府要扩大公众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法律法规和重大建设项目的参与。建立和完善公众代表、专家、媒体和利益相关者参加相关政府会议的制度。建立政务公开效果评估机制。提高政府服务的透明度和效率。
标题: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地址:http://www.cwtstour.com/ccxw/53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