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74字,读完约3分钟
作者:教育工作者方面的旌语
最近,江苏高考综合改革出现了新消息:对比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等4个科目出台了选修课保障机制。
江苏在实施新高考方案的过程中,经过充分论证,明确了选修课的保障比例。 如果某个坚持选修课的考生实际参加考试的人数占总参加考试人数的比例低于保障比例,启动选课保障机制,根据保障比例计算该科目的保障基数并给分。 对比当前学生选课实际,从2021年招生开始,率先建立了化学选课保障机制,保障比例为25%。
江苏是高考改革省在浙江和上海中转后颁布保障机制的第三个省。 不同的是,浙江上海使用的“3+3”高考模式,保障了物理科目。 江苏使用“3+1+2”高考模式,保障化学科目。
考生为什么不想学习物理和化学?要分解原因,一是物理和化学的抽象概念所占比例高,学生难以理解;二是物理和化学的知识前后相关性高,需要更大的学习投入;三是物理和化学的多种理论使用数学公式表现。 为什么在第三届高考改革省,现在只有江苏省评选化学人数很少? 解体表明,一是江苏“08高考方案”中化学选课人数逐年减少的现象存在一定惯性,二是确实有部分学校和考生存在应试教育功利思维,在选课时容易避难。
化万物,学无穷。 化学之美、美在于精妙绝伦。 春之姹紫嫣红、水晶之空灵刍透、勾践铜剑之寒光、合成材料之不可思议……都在化学上展现出独特的美学气质。 化学之美、美简洁而深刻。 1867年,门捷列夫在当时已知的60多种杂乱无章的化学元素中发现元素周期律,在多种物质世界中描绘出统一和谐的伟大形象,为科学的迅速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化学之美、美在济世救人。 弗莱明发明的青霉素,拯救了成千上万的伤病患者。 二战期间,有“感谢青霉素,伤者可以回家”的海报。 去年年末以来,新型冠状病毒肆虐,人民群众期待着医术高超的救星的出现。 钟南山院士等众多医务人员挺身而出时,仿佛金光穿透乌云直射,给了人们无限的希望。 学化学的学生不一定会成为钟表南山,但不学化学的学生一定不会成为钟表南山。
从社会对人才的诉求出发,测算选修课的保障比例,体现顶层设计和底线思维理念,一是满足国家实体经济和制造业快速发展战术的需要,二是满足人的现代化和全面快速发展的需要,三是满足素质教育实施的需要 即不仅要体现对选课少的群体的保障和救济,还要促进学科均衡的快速发展,更要体现素质教育的积极诱惑。 化学科目25%的保障比例,既包括人才选拔和培养中与化学直接相关的显性诉求,也包括科学思维、科学素养和相关隐性诉求,基本符合化学选修科和其他选修科群体的心理预期。
选修课的保障机制,是部分化学选课群的需要,但是化学选课群不发声就不能有保障政策吗? 答案是否定的。 逐步细化配套政策,是高考综合改革问题中应有的义不容辞。 去年4月发表的第三次新高考方案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同,被认为是迄今为止最好的方案。 在实施过程中,江苏及时研究处理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总结经验,调整完善措施,有利于更好地满足国家人才的需求,有利于高校科学的选择和人才的培养,有利于基础教育健康生态的形成,有利于维护高考的客观公正
“努力让每个孩子接受公平优质的教育”,是高考综合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全体考生和全社会的期望。
最近,江苏高考综合改革出现了新消息:对比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等4个科目出台了选修课保障机制。
标题:“高考改革“保障机制”保障了什么”
地址:http://www.cwtstour.com/ccxw/219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