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38字,读完约3分钟
1960年5月,二战名将蒙哥马利访问中国。 在受到毛泽东亲切接见时,他说:“阁下指挥的辽沈、淮海、平津三战,与世界上任何一场伟大的战役都没有太大差别。” 毛泽东以他特有的幽默笑着摇头说:“《四渡赤水》才是我一生的‘得意之笔’! ”。 不料,这“得意之笔”是在因信息错误而失利的情况下写的。
长征组歌中写道:“四渡赤水出奇兵,毛主席用兵真神! ”有一首熟悉的歌。 毫无疑问,四渡赤水是毛泽东高超军事指挥艺术的突出体现。 但是,完成毛泽东这支“得意之笔”的可能并不知道是以青铁棍坂之战为中心的土城之战。
土城之战是毛泽东回到红军领导岗位后,亲自指挥的第一场战役。 由于信息失误,土城之战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 但是,由于土城之战的失利,造就了后来的四渡赤水。
根据刘伯承、聂荣臻的建议,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拆解了黔北地区是否适合建立根据地的问题。 经过讨论,考虑到这里人烟稀少,少数民族众多,党的从业基础薄弱,不方便建立根据地,于是中央红军决定北渡长江,与四方面军汇合,在川西或川西西北建立根据地。
另外,蒋介石火速重新部署红军包围追击,以湘鄂、川陕敌军各一部分对付红2、6军团和红4方面军,国民党中央军薛岳兵团和黔军全部、川楚军大部分、湘桂粤军17个师和13个旅150个连队近40万人。 红军周围的局势更加严峻了。
陷入危机的毛泽东,要开辟在波涛汹涌中生活的道路。 他放弃了原定与红2、6军团会合的计划,改为北上横渡长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合。 这个主张得到了大家的赞成。 于是,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率领部队撤出遵义城,依次向北移动,集中在川黔交界的赤水土城地区,准备渡江北上。
1月19日,中央红军分三路从松坎、桐梓、遵义地区进入土城方向,27日全部进入赤水河以东地区。 但是,川军的郭勋笊部也追赶了上来。 行军途中,毛泽东与朱德、周恩来、刘伯承等一起察看沿途地形,发现道路两侧有山谷地带。 如果追兵一个人深入,红军可以利用两侧山谷的有利地形,集中特色兵力,围攻歼灭敌人。 此时,军委二局截获川军潘文华26日电令,得知尾追敌人只有郭勋笊部4团兵力,跟进潘佐部2团。 毛泽东决心立即继续北上土城町以北的红2师,夺取最先到达旺隆场的红1师的照相机和赤水城。 红色3军团3个师,占领土城东北5公里处的607个。 5到杨柳庄一线南高地,用红5军团2个师占领蓝杆坡到一碗水一线北高地,从南北夹击全歼郭勋部。 干部团在位于土城以东2公里的白马山作为预备队,对尾追的敌人展开了“歼灭战”。
标题:“毛泽东一生指挥的战役哪场是“最得意一战”?”
地址:http://www.cwtstour.com/ccxw/219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