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593字,读完约9分钟
保险年报季节
至此,寿险市场的主体大致可以分为四类:一是进入业务重组期并逐渐放缓增长的寿险巨头;第二,依靠整合金融集团布局的中型企业迅速崛起,如安邦人寿和人寿保险;第三个是银和邮政保险公司;第四,依靠互联网、银行保险等单一渠道销售高流通价格产品的公司,如华夏人寿、珠江人寿、前海人寿等。,但也有很多公司试图创新和调整具有互联网属性的产品结构,如国华人寿和宏康人寿。
我们的记者刘爱林在北京报道
自2015年以来,中国寿险市场的格局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许多寿险巨头的管理层在最近的业绩发布会上表示,由于进一步结构调整的影响,预计公司的发展仍将低于今年行业平均增长率,主要原因是结构调整;同时,通过多元化渠道崛起的中小保险公司规模将迅速扩大。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寿险市场前七大巨头(中国人寿、平安人寿、新华人寿、PICC人寿、太平人寿、泰康人寿)的排名变化较大,今年市场集中度较去年同期(更新至1-2月数据)从68%下降至60%。
除了上述管理层提到的中小保险公司依靠银行保险和互联网渠道以较高的当前价格快速扩张产品之外,《21世纪经济报道》还发现,以中国邮政人寿、中国建设银行人寿和中国工商银行安盛为代表的银行和邮政保险公司经历了快速增长,在寿险市场占据了领先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银保和邮政保险公司不仅规模保费排名第一,而且业务结构相对健康。
据中国保监会统计,今年1月和2月,中国邮政人寿、中国建设银行人寿、中国工商银行安盛人寿和中国农业银行人寿的原始保费收入分别排名第7、9、12和13位,投保人投资基金新支付主体比例不高。但从保费规模来看,前两个月9家寿险公司的收入为627亿元,市场份额超过10%。
至此,寿险市场的主体大致可以分为四类:一是进入业务重组期并逐渐放缓增长的寿险巨头;第二,依靠整合金融集团布局的中型企业迅速崛起,如安邦人寿和人寿保险;第三个是银和邮政保险公司;第四,依靠互联网、银行保险等单一渠道销售高流通价格产品的公司,如华夏人寿、珠江人寿、前海人寿等。,但也有很多公司试图创新和调整具有互联网属性的产品结构,如国华人寿和宏康人寿。
巨大的逐步调整期:健康布局和养老
截至今年2月底,前七名寿险公司的原保费收入总计3286亿元,占73家人身保险市场主体的71%;然而,规模保费收入总计3616亿元,市场份额下降到60%。原保费收入排名第七的泰康人寿被中国邮政人寿取代。
无论是中国人寿还是新华社,在上周的业绩发布会上,管理层对各自公司今年的业绩增长做出了保守预测,相反,他们对嵌入价值两位数的增长充满信心。这意味着大型寿险公司正在进入第二轮蜕变。在早期阶段,他们需要增加肌肉和减少脂肪来保持身体常青。
在集团3月30日的业绩发布会上,集团副总裁盛和泰表示,集团正在示范建立养老保险和年金公司项目,并将在2015年加大养老行业的资产配置。此外,PICC卫生部也在筹备一个独立的健康管理中心。重组的重点,除了逐渐抑制银行业和保险业之外,还将在两三年的集中资源配置后,在卫生和养老保健领域产生影响。
中国人寿总裁林岱仁为2015年设定了一个目标:公司的代理团队应迅速扩大,力争在一年内达到80万人以上。然而,10年代理团队的规模并没有改变,这是林认为中国人寿的收入连续四年徘徊在3000亿元人民币的关键。此外,中国人寿还发布了《关于加快大中城市发展的若干意见》,试图为今年以来中国人寿表现不佳的大中城市的个人保险团队争取一些收益。
更值得注意的是,新华人寿保险总裁丰丸也表示,2015年,新华人寿将集中所有资源推出个人递延所得税保险产品,并开始将主要位于省会城市的健康管理中心与健康保险和人寿保险连接起来。
泰康人寿的第一个老年社区也将于今年下半年正式建成,在康复医院和综合医院等特许领域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
几年前规划的这些领域可能会开始推动个人保险行业的第二波增长,这是中小企业在短时间内难以与之竞争的。
平安人寿对银行保险的依赖程度较低,对代理团队和电网销售渠道的重视程度较高,业绩稳步提升。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得的同行数据,2014年,中国人寿的保费收入接近1000亿元,而平安人寿的保费收入仅超过130亿元。平安人寿保险的销售收入已经“出类拔萃”,保费收入规模超过90亿元(同比增长40%)。
然而,业务结构的调整将是一个长期的项目。一方面,它需要保持目前的规模,另一方面,它需要应付过去每三至五年一次的退保和到期付款高峰期。
“在中国人寿保险史上,银行保险的最高金额已达1300亿英镑。2013年,这一数字约为700亿。今年和明年应该控制在700亿以下。市场份额的下降主要是由于银行保险的下降,结构调整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林代仁最近公开表示。
九银和邮政寿险市场占10%
九家银行和邮政寿险公司正在迅速崛起,市场规模已经占据整个寿险的10%以上。但业务结构相对较好。
例如,根据中国建设银行人寿保险公司和《21世纪经济报道》的统计,2013年其保费规模为112亿元,2014年获准建设和开业的分行包括重庆、陕西、福建、河北和上海五家分行。截至2014年,规模溢价为179亿元,2015年前两个月规模溢价收入达到143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2013年建行寿险的原始保费收入占保费规模的62%,而最新数据显示,这一比例在今年2月底升至91%。
根据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的数据,中国邮政人寿前两个月的原始保费收入为190亿元,在人身保险市场排名第七。农行寿险的扩张不容忽视。2014年,它批准在江西、黑龙江、上海和广东筹集或开设新的分支机构。2015年前两个月,其原始保费收入为71.8亿元,规模保费收入为73亿元,分别位居市场第13位和第18位。
一向规模较小的外国寿险市场,也因为银行和邮政寿险公司而增加了市场份额。目前,27个外资寿险市场仍仅占5%的市场份额,但工银安盛、新城人寿和交通银行康联已经在上半年的大排名中排名第一,工银安盛排名第12。
细看这九家寿险公司的业务结构,截至2月底,原始保险收入总计542.4亿元,规模保费为627亿元,平均占原始保费收入的86.5%,而整个寿险市场的原始保费占规模保费的77%。
“银保和邮政保险公司将在未来几年迅速发展。一是网点和渠道优势,二是银行自身利率市场化后,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收入和投资。这些都可以通过保险公司来实现,所以未来银行作为股东也需要大力支持他们的保险公司。”一家大型人寿保险公司的总裁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独家采访时做出了判断。
他认为,目前银行和邮政保险公司需要解决的两大问题是经营体制和人才储备,“解决这两大问题只是时间问题。”他甚至认为,在不久的将来,四大保险公司的规模将跻身前十。
华夏人寿保险的替代结构
以华夏人寿为代表的寿险公司主要依靠批发投资产品来扩大规模。截至今年2月底,华夏人寿保险的保费规模已达到427亿元,在市场上排名第四,与新华人寿的差距仅为3亿元。然而,如果仅将原始保费收入计算在内,华夏人寿保险只有8亿元,在业内排名第36位。这两个排名有很大的不同。
高流通价格产品意味着高资本要求,这一特点将在今年开始试运行的第二代监管规则下得到强化。3月26日,华夏人寿获准增资153亿元,这是继去年之后的又一次增资,资本金额在寿险行业排名前三。这并不排除这类机构在第二代下有更高资本要求的可能性。
与华夏人寿业务结构相似的寿险公司包括:珠江人寿,前两个月原保费收入2000万元,规模保费收入37亿元;光大人寿保险前两个月的原始保费收入为4亿元,规模保费收入为55亿元。
根据寿险行业的判断,2015年这类公司的规模将继续高速增长,主要是出于流动性的考虑,但资本的高消耗将是股东需要面对的问题。
依靠银行保险占据人寿保险前五名的PICC人寿保险公司也在第30次业绩会议上提出了转型计划。在PICC集团2014年年报中,PICC人寿分红保险规模同比下降500亿元,13个月保单续保率同比下降30个百分点,至51%。银行保险渠道收入496亿元,占63%;其中,批发银行和保险的规模为441亿元。
PICC人寿保险副总裁周丽平回应称,2015年,他将重点培育个人保险期货业务,目前拥有10万名代理团队,今年将扩大规模。根据第二代支付标准,现有业务结构的偿付能力充足率将下降70%以上。目前,PICC人寿的偿付能力是300%。
记者发现,第三方互联网金融平台销售的万能保险产品,虽然预计收入一般接近7%,但销售人气正在降温。依靠互联网作为主要销售渠道和业务领域的寿险公司,如宏康人寿保险,正在探索将健康保护与金融需求相结合的网络寿险产品。但是,这些公司正在逐步形成自己的发展特色,它们也分为第四类寿险公司。
标题:寿险七巨头市场规模滑至60% 格局分化首现“四大派系”
地址:http://www.cwtstour.com/ccxw/15607.html